對聯知識——對聯的用典與出新

顧名思義,用典這一手法,就是在對聯中運用典故。什麼叫典故呢?簡言之,典故就是出於古典書籍中的軼事、趣聞、寓言,傳說人物或有出處的詩句、文章,都可以當作典故運用。我國舊體詩文中多喜用典,對聯亦如此。但對聯不一定都要用典,不少對聯因為用典而使其光彩奪目,文情雋永。如用典不當,也會使作品褪色。用典要講技巧,必須做到恰當合理,有的放矢,過分和不及都將成為敗筆。

 

(一)用典要有思想性

 

如鄭板橋為蘇州網師園濯纓水閣寫的一聯:

 

曾三顏四
禹寸陶分

 

曾即孔子弟子曾參。他說過:“吾日三省我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複習三個方面,此為“曾三”。“顏”為孔子弟子顏回,他有四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故稱顏四。“禹寸”,是說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陰。《游南子》謂:“大聖大責尺壁,而重寸之陰”。陶分,指學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時光。他說過,“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鄭板橋化古人之名言佳句,以最簡練的語句,囊深邃之內容,此聯在於激勵人們,珍惜時光,思想積極,值得效仿、學習。

 

(二)用典要準確

 

用好典故,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必須做到用典準確,切不可典義失調。

 

請看小鳳仙挽蔡鍔聯: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袁世凱本想利用小鳳仙以磨洗蔡鍔心志,但小鳳仙與蔡鍔相識後,結為知音,愛憎同道,視為患難知己,後來小鳳仙冒險救蔡脫身,完成倒袁大業。不幸蔡病逝,作者將蔡比周郎歲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凱是曹操,用典貼切;下聯將自己比做紅拂,將蔡鍔比做李靖。兩喻中人物同是在政治上做過一番大事業的英雄,所以此聯用典貼切、自然,令人生髮聯想。

 

(三)用典要新穎

 

典故是靜態的,用典貴在活用,可使典故鮮活起來,給讀者以新鮮、真實、完美的感覺。這就要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主客觀意識融進典故中去,使它具有獨特的韻味。

 

如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馬一浮贈毛澤東聯:

 

鏇乾轉坤,與民更始
開物成務,示我周行

 

這副聯用了四句成語,“鏇乾轉坤”出自韓愈《潮洲刺史謝上表》一文,這裡是說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全國軍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從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民更始”出自《漢書·武帝》,這裡是喻毛澤東帶領全國人民改造舊的社會面貌,除舊布新。下聯的“開物成務”出自《易經·卜辭上》,這裡是說毛澤東通曉萬物之理,按理辦事,從而得以成功。“示我周行”,出自《詩經·大雅·鹿鳴》,這裡是說毛澤東為全國人民指出了很好的建設新中國的方法和道路。這些典故,一字不改,現成照搬。整個對聯對仗極其工整,氣魄宏大,用典貼切,出語自然,既是用典之妙品,又是集成語聯之佳作。

 

成都武侯祠聯寫得出人意料: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作者趙藩借鑑清末岑春煊、劉丙章先後任四川總督,其一寬一嚴、盡失其度,終至失誤的教訓,托出諸葛亮的治蜀之道,針貶時政,頗有餘味。趙為岑春煊老師,聯語一語雙關,明寫諸葛亮治蜀之功,暗示岑治蜀之過,致使岑後來迷路得返,當歸功於此聯之妙力。此聯作為墓祠聯,不見悲寒之色,用典奇絕,筆法乃聯中稀品。毛主席當年游武侯祠時,對此聯極為賞識。

 

下面談談用典的幾種方式:

 

拈用

 

將古詩文中的原話照搬或稍加改動而成聯,稱拈用。

 

如杭州岳廟聯:

 

天下太平,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
乾坤正氣,在下為河嶽,在上為日星

 

上聯引自岳飛的話:“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則天下太平矣。”只將順序顛倒一下,屬拈來之筆,下聯引自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只改動幾個字、即翻成新聯。

 

掇合

 

在一聯里,將不同作品中的互不相干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典故掇在一起,為同一主題服務,即稱掇合。

 

如安徽霍山縣韓信祠聯: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此寥寥十字,便全面概括了韓信一生中的重大經歷。上聯“生死一知己”,是說韓信得以重用及後來謀反被識破者,均為蕭何一人。世人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此理也。下聯是說,韓信在早年因家貧挨餓,幸被一洗衣婦人救助,才保全生命。後韓謀反被捕,被呂后所殺,存亡都在兩個婦人之手,即是下聯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