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對聯的創作

古人將對聯的創作稱之為“屬對”。“屬”,類也,“對”,配偶也。意思就是以類字配成偶句以成的文體。由此可見其“屬對”二字的內涵所在。對聯的獨立單位是“副”,不能用“首”或“條”等稱謂。不管對聯字數多少,必須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對仗合理,詞性相近。

乍看起來,對聯這一文體在浩翰如雲的傳統文學中,是再簡約不過的了,它短小,精練,易學易會,套用方便,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春聯、婚聯之類,似乎持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嘗試。其實不然。形式的簡短,只是就表象而言,若論及對聯的創作理論及藝術手法,並不比詩歌簡單。對聯和格律詩實質上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對聯只有上下兩句,而格律詩就不只兩句了,對聯在精練程度上比格律詩要求的還要高,因此聯語中的水份是很少的。一副好的對聯,不但要做到語言精練、對仗精巧、意象精深,還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撰寫對聯難度較大,難度特大的對聯,要想對好,比寫格律詩要困難的多。有的聯語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對好,有的聯上聯出了,數百年之後,下聯仍無人對出,致使在楹壇上出現了“絕對”這一特殊現象。所以,一位作者,只有學識是不夠的,必須有長期的生活體驗以及濃郁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一副對聯,格調固然重要,但格調只是一種文學技巧,而藝術是文學的靈魂。格調是死的,藝術則是活的,格調給人以外表的美,而藝術則能給人以內在的美。所以,要求作者必須具有詩人的思維力、觀察力和感染力。像寫詩那樣去寫對聯,要做到立意奇絕,感情真摯,內容含蓄,語言飽滿,文辭洗鍊,構思巧妙,意象清晰,寓意深刻,對仗合理,音律優美,儘量使對聯達到詩化的境界。有人認為,寫對聯比寫詩來得容易,其實要真正寫好一副對聯,並非易事。它和詩歌一樣,同樣要講究比興之法。如果沒有藝術的衝動,只是為應付而作,因文造情,其作品絕無藝術生命力。晉朝陸機在他的《文賦》中指出,“詩緣情而綺糜”,指出詩歌的本質在於抒情和言志,這就必須首先做到語言優美而動人,對聯亦如此,必須藉助於審美形象去表達自身的情緒,還要做到聯中有我,即在聯中呈現出自己的風格。古人云:“學文者,必先浚文之源,而後究文之法,浚文之源在讀書,在養氣。”此乃獨到之談。其中道出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勤學之功,丹華之妙”的深刻道理。此乃書外功夫,是非一般人能體會的了的。清代學者袁枚在談到文學創作時說:“只可取意,不可取法”,“平居有古人,學習方深,落筆無古人,而精神始出。”對聯的創作過程是對語言最精闢的提煉。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對聯創作必須充分掌握極度的概括特徵,以最精練的形式喚起人們的美感。大的題材可以大寫,小題材則要小寫,不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在創作時,在避免文辭堆砌的陽春白雪,也要避免庸俗直白的下里巴人。沈德潛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為此,作者平時要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擴展自己的胸謀,開闊自己的視野,到時候駕馭大的題材就不會無處落筆了。

 

下面談一談對聯創作中的規則。

 

一、立 意

詩以意為主,楹聯也如此。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指出,“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煙雲泉石,花鳥苔林,全鋪錦帳,寓意則靈。”意,就是楹聯中的“題旨”,作者寫一副楹聯作品,必須要明確歌頌什麼,讚美什麼,批判什麼,總得要有個明確的感情。沒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辭、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一副楹聯,不僅要寓意明確,還要立意高遠、精神。古今名聯,或言及風物,或追溯歷史,或以文采見長,或以技巧取勝,而成佳構。如明嘉慶進士陳大綱寫的湖南嶽陽樓聯:

四面湖山歸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