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對聯的創作

萬家憂樂到心頭。

 

此聯獨闢蹊徑,寫風景,言簡意賅,只在出句點破而已。下聯筆鋒突轉,從四面湖山的空曠即而想到萬家憂樂,這是全聯的主題所在,立意也就在於此。作者若沒有真摯的憐憫之心,是絕不會寫出這樣的聯句的。

立意,也叫命意,是對聯之前提。對聯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題明確,意象清晰,概念具體。你要寫什麼,怎么寫,均在立意之中。應該說,藝術的提煉往往來源於筆前的立意,點晴之筆往往來自於熟慮的思考和機智的文采。請看山海關一聯:

群山盡作窺邊勢;

大海能銷出塞聲。

 

聯語道出“山”、“海”之氣勢,巧用“窺邊”、“出塞”二詞,擬戍邊將士,透出了山海關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負荷的重要性。作者猶如向人們述說歷史,把人們牽回那烽火硝煙的歲月之中。立意可謂高妙、奇絕。被人們視為不可多得之上品。

 

二、取 象

取象,或稱物色,就是選取意象,這是在楹聯立意之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那么什麼是意象呢?所謂意象,即是楹聯中帶有作者主觀感情色彩的形象。換句話說,就是作者在構思時直接浮現於頭腦中的多種形象,藉以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情感。平時我們所說的觸景生情,這個“景”就是我們說的“象”。請看劉坤一寫的題滕王閣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作者在上聯巧妙地攝取了“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們提出了世事興廢的自然規律,下聯引出此時與當年的時空差,相比這下,今昔對照,令人在時代的變遷中引發懷古幽情。若無上聯出自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定格之景,便不會有下聯作者要抒發的感慨之情。作者依稀在告訴人們,“此地湖山”歷經風雨滄桑而依然無恙,得來之不易。言外之意,也多少道出了滕王閣的佳麗風光。

下聯在取象上也用得恰到好處。請看:

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奇書談勝看花。

 

聯中的“月”、“花”即是意象,作者借用二者以喻“好友”、“奇書”的價值。如聯句中不使用人們所認可的意象,聯句則索然無味,如同嚼蠟。在這裡,意象的作用不僅僅是比較價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讀者從中產生聯想,給人們展開一種廣闊、恢宏的藝術空間。因此,一副好聯,必須有一較為確切的意象,才能將自己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形象,使讀者感悟到你真正的立意所在。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認為,感情由於景物的感觸而發生,隨著景物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山川的壯麗,可以啟發作者的文思,觸景生情,才能用語言將所要抒發之情描寫出來。這樣的對聯,在風景聯、名勝聯內,比比皆是,無所不在。請看陳熾所撰九江煙水亭聯:

勝跡表宮亭,況恰當蘆阜南橫,大江東去;

平湖波煙月,誰補種四周楊柳,十里荷花。

 

此地乃當年周瑜點將台處,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曾在此講學,取“山頭水色薄笑煙”詩意,名煙水亭。此聯借“蘆阜南橫”、“大江東去”、“四周楊柳”、“十里荷花”等物象,為讀者營造了煙水亭的佳麗勝景。更巧以“況恰當”、“誰補種”二句以成佳構,使得聯內景色不虛,觸之有物。可使讀者神思馳騁於聯外,而發懷古之幽情。

取象,特別要做到自然、真實。《文心雕龍·原道》云:“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逾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蘇東坡也強調“文理自然”,並自道其文“如行雲流水,舒捲自如。”這些見解,對於我們的對聯創作十分有用。

要做到取象的自然真實,首先要對所寫的景物或對象要有仔細的觀察和研究,對寫作對象有深入的了解。請看清人朱藍坡撰東坡赤壁聯:

勝跡別嘉魚,何須訂異箴訛,但借江山攄感慨;

豪情傳夢鶴,偶爾吟風弄月,毋將賦詠概平生。

 

東坡赤壁古稱赤鼻,也稱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崗縣城西門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隱居此地時,曾作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為與三國“赤壁之戰”的赤壁相區別,在清康熙年間重修時,定名為“東坡赤壁”。《陽春白雪》一書在《念奴嬌》注釋中寫道:“‘人道是’者不過是供一般人的說法而懷古,並非東坡不知三國赤壁。”作者在聯中證實了周瑜破曹的赤壁應在湖北嘉魚縣境內。這一點蘇軾在《赤壁賦》後記里有“江漢之間,指赤壁者三”,可見他是清楚的。後來一些好事者認為蘇東坡弄錯了地方,不斷有人來“訂異箴訛”,作者作此聯匡謬,指出蘇東坡不過是“借江山攄感慨”而已,作者的看法是正確的。蘇東坡是通過作品來表達對祖國河山的摯愛,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慮。作品中所表述的豪爽曠達情懷,才是緊要之處,何必拘泥去考證哪裡才是“赤壁之戰”的故址呢?從聯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對所寫對象做了深入的考證。如果不是對歷史的深思和熟慮,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如此佳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