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對聯的創作

其次是要用語貼切,即不可譁眾取寵,也不能堆砌華麗辭藻。所謂用語貼切,就是內容要切人、切事、切地、切情等。比如為一紀念地題聯,就必須對歷史人物、歷史事跡說得恰如其分,使人讀之親切、真實,有個性、針對性,最忌諱的是作品的概念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將士萬古流芳”之類的詞,美侖美奐,卻不著邊際,是必須忌諱的。請看安慶市徐錫麟烈士紀念樓聯:

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聯語氣勢磅礴,雄渾壯麗,一氣呵成,然細心斟酌,聯中字字句句都飽醮真情,用詞得體,張馳適度,並無造作之辭。徐錫麟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的傑出反清志士,與秋瑾計畫聯合起義,在謀刺皖撫恩銘時被捕,不久遇害。作者“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才引發“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此情此景,不禁發世人感慨,“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下聯最後的“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則是作者驚世之筆,不禁使人們想起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語中的,鏗鏘有聲,讀後令人感慨萬千。

在選取意象時特別要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要選取最能表現自己感情的意象。比如有這樣一副聯: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聯中的“逆水行舟”、“平原走馬”即是意象,以比喻“學”和“心”的某種程度,這裡的意象可以說再確切不過了。在確立下聯的立意中,作者可能想到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然後將其化開,把“心”這一抽象之詞處理得如此活靈活現,撫之有物。

二是要選取含蘊豐富的意象。因每個人的經歷、地位、水平、年齡都有差異,即使是寫同一體裁,其結果也會千差萬別。顯示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藝術效果。揚州史公祠為紀念抗清英雄史可法而造,祠中有聯,乃清代文人張爾藎所作,聯曰:

數點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心。

 

聯中以點點梅花喻淚,以皎皎明月比心,情景交融,亡國之音,催人淚下。可以說聯中之字,動一處則全聯失色。“梅花”、“明月”兩個具象詞,用在這裡,十分貼切、含蓄。梅花喻高潔之物,又寒天之花以飾亡國之淚,箇中情景,不言而喻。二分明月,乃是從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在揚州”所化,這裡即指史公祠的地理位置。此聯不但感情豐富,寓意含蓄,而且用詞精妙。不妨將梅花換成其它什麼花,勢必會減了分數。所以說選取意象必須精確。更要注意某種現象的基本含義,避免牽強附會,淺嘗輒止。

 

三、言 志
 

舜帝曰:“詩言志,歌詠言。”這是在說詩體的文學宗旨。楹聯也同樣如此。孟子亦云:“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講不了解作者就不可能對其作品有真正的理解,反過來講,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作者的人品。劉勰在其《文心雕龍·明詩》中首先給詩下了定義,認為“言志”就是“持人情性”,而所含的就是“無邪”的情志,意即健康、真實的思想感情。自古至今,詩人們一直恪守這一格言,認為“言志”是詩的本質,詩不言志,作者無法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志向、情趣抒發出來,從這一點說,“志”應是詩的靈魂。聯與詩同,細細分析,一副好的對聯,都是或明或隱地向人們表達自己的心志。“詩言志”應該做兩種解釋,一是詩必須要言志,二是你不管採取何種手法去寫,最終你的志也會在你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因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外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內在情性、社會經歷和語言風格,即使寫同一題材,也會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然言志這一宗旨都是統一的。在對聯中,有人將旨在抒發自己情致的對聯稱之為言志聯,比如徐悲鴻在解放前寫過的一副聯:

獨持偏見;

一意孤行。

 

作者有意利用貶義詞組成聯句,藉以抒發自己追求自我、不與惡勢力隨波逐流的志向和情懷。聯語正氣逼人,入木三分,一腔膽識浮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