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對聯的用典與出新

 

(五)用典要自然得體

 

要明白用典不是點綴作品更不是炫耀文采,賣弄風騷。用典只是一種手段,為了達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目的。作品是給人看的,用典必須做到不生澀、不枯燥、不失度、不牽強。中國歷史典故浩若煙海,我們用典的範圍畢竟有限,使用典故必須避免那些生澀、偏頗、繁亂、含義不清以及不稱為典故的“典故”入聯。更不能隨意串聯一些成語、典故或者人名以成聯,使人讀之生厭或不知所云。典故要給人以美感,要成為點睛之筆。

 

如蒲松齡的鎮紙銅條聯寫的就十分成功

 

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聯語中連用兩個典故,上聯借用項羽救趙過漳水後,沉船、破釜、背水一戰,終獲大捷的典故,無半點雕琢之感。下聯借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苦熬十年,絕不罷休的頑強意志和遠大志向。

 

(六)用典要積極上進

 

典故是幾千年文明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但由於它產生於封建社會,有的典故有很濃郁的封建落後色彩,如“人生如夢,攀龍附鳳、黃金屋、男尊女卑、黃道吉日、蓋棺論定、金榜題名”等等,用這些詞時必須慎之又慎,否則會陷入封建思想的團圓之中。古為今用必須注意思想性和政治性。毛澤東是用典的高手,在他的詩作中,典故屢見不鮮,像吳剛、嫦娥、孫大聖、唐僧、神女、湘妃、牛郎、盜跖、玉皇、五帝、孔子、陶令、曹操、霸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他的筆下運用得十分自如、自然。例如,“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聯句。如何做好對聯,無捷徑可走,必須平時多讀一些名詩、名句、名聯,久而久之,會得悟其真諦。多寫,首先應在多讀的基礎之上。總之,在用典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創作出新的膽識,不要在別人的陳詞濫調中爬行。這是我們的寫作水平得以提高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