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452年—465年在位14年。

拓跋濬,字烏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晃長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愛暗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後又把他殺死,殿中尚書源賀等擁立拓跋濬即位為文成帝,殺宗愛。文成帝在位期間,北魏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465年(和平六年)文成帝病逝,廟號高宗。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465年—471年在位7年。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濬長子。456年被立為太子,465年繼位。他崇文重教,興學輕賦,喜玄好佛。469年就將襁褓中的長子立為太子。471年(皇興五年)傳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專心信佛。476年,由於殺了嫡母馮太后寵愛的大臣,被對方毒死,時年23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71年—499年在位29年。

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歲的時候,獻文帝就把皇位讓給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漢武帝的老辦法,“立其子殺其母”,就是在立兒子做太子的同時,殺掉太子的母親,以此來防止呂后那樣的悲劇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這樣被殺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撫養。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間,政權一直由太皇太后馮氏把持。490年,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漢化改革。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499年—515年在位16年。

元恪,元宏次子,母高氏。483年(太和七年)閏四月,生於平城宮。497年(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為皇太子,499年(二十三年四月十二)即位,死於515年(延昌四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諡號宣武皇帝。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515年2月12日—528年3月31日在位13年。

元詡,鮮卑族,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親胡充華。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曾有傳言說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謀害,元恪雖半信半疑,但為了給元氏皇朝留下血脈,所以還是格外小心,這才讓元詡長大成人。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八月,殺大臣裴植等。免高陽王雍太傅官,解除事權。但元詡的生母在元詡即位後,開始擅權亂政,直接導致北魏土崩瓦解。528年,已經19歲的元詡對胡太后的專權非常不滿,於是法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了密詔被查出,胡太后看後大怒,於是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廟號肅宗孝明皇帝。

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528年在位2個月。

元釗,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10位皇帝,臨珧王元寶暉之子。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靈太后擁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震驚,認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將領爾朱榮遂帶兵討伐,15日後占領京師洛陽,元釗及靈太后被俘。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押送至黃河。靈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好話,爾朱榮不聽,下令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沉入黃河,另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元釗只不過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皇帝。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0年)528年—530年在位3年。年號:建義、永安。

元子攸,鮮卑族,彭城王拓跋勰三子,生於公元507年,封為長樂王,爾朱榮於公元528年4月殺胡太后和幼主後,企圖稱帝,因見人心不服,暫於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為帝,改年號為建義。元子攸即位後,由於爾朱榮的大肆屠殺,使京城空虛,地方政權瓦解,北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爾朱榮因為殺宗室朝官太多,民怨沸騰,不敢貿然進駐洛陽,他一面遠據晉陽,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一面遙控洛陽,準備伺機奪取政權。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530年9月除掉爾朱榮,同年12月,爾朱榮侄爾朱兆,爾朱度律聲稱要為其叔父報仇,引兵直撲洛陽,洛陽城防薄弱,叛軍很快就攻入城門,直奔皇宮,皇宮禁衛兵大都聞風逃散,元子攸倉皇從雲龍門逃出,為爾朱榮的幾十名騎兵追及俘住,鎖於永寧寺塔中,在囚禁中,孝莊帝取下頭巾企圖自盡,未遂,不久被送往晉陽,晉州刺史高歡在半路截擊未成,又致書爾朱兆,說明利害,勸他別殺元子攸,爾朱兆大怒,將書信撕成碎片,並馬上命令將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級佛寺,於12月甲子日絞殺。 元子攸廟號為敬宗,諡號為孝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