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

北齊

齊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550年—559年在位9年。

高洋,字子進,因生於晉陽,一名晉陽樂,北齊開國皇帝。他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親為婁氏。出生時有異兆,相貌奇特。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深沉有大度。雖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親欣賞。

高洋於550年逼迫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為帝,定國號為齊,改元天保,建都鄴,年僅二十歲,為北齊文宣帝。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以法馭下,並能任用楊愔等人,勤於武備,征伐四克。後來神智昏亂,猜忌殘暴,虐殺兄弟,飲酒無節制,最後因飲酒過量無法飲食。559年(天保十年),高洋去世,時年僅31歲,他的諡號為文宣皇帝,廟號為顯祖,太子高殷即位。武成帝曾於天統初,改其謚為景烈,廟號威宗。武平初,趙彥深執政,復帝本謚,廟號仍為顯祖。

廢帝高殷(545年——561年)559年—560年在位

高殷,北齊第二任皇帝,齊文宣帝高洋長子,生母為李皇后。字正道,小字道人,性敏慧。550年(天保元年)六月丁亥,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高殷自幼溫裕開朗,禮士好學,關覽時政,甚有美名,高洋認為他“得漢家性質,不似我”,想廢他另立太子,在楊愔的勸阻下沒有實行。先前文宣帝登金鳳台,曾召太子高殷親手殺死囚徒,太子很同情,面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帝發怒,親手以馬鞭抽打太子三下。以後高殷的精神偶爾會有昏亂。

559年(天保十年)十月癸卯即位,時年十六歲,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一同輔政。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對民生極為關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整頓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軍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壯,軍力大增;下詔減徭役,使由天保朝國勢的危急有舒緩,實為一代明君。文宣帝臨終前委託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顧他。560年(乾明元年),高演發動政變,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廢高殷為濟南王,出居別宮,高演即位為帝。

561年(皇建二年)九月,高演殺死高殷,時年十七歲。

孝昭帝高演(535年年——561年11月23日)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1年。

高演,北齊第三位皇帝,東魏權臣高歡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景縣南),字延安。

560年(乾明元年),高演聯合母親婁太后、弟弟長廣王高湛等發動政變,殺楊愔等人,自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相府佐史進位一等,掌握軍國大政。不久廢掉侄子高殷,登上皇位,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

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頗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亡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事母至孝,友愛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墜馬,傷到肋骨。同年去世,在位僅兩年,終年二十七歲。謚為孝昭皇帝,廟號肅宗,葬於文靖陵。

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561年12月3日—565年6月7日在位4年。

北齊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小字步落稽,河北景縣人,北齊第四任皇帝,武成帝。東魏權臣高歡第九子,母親為婁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

元象中封長廣郡公,北齊建國後的天保初年,進爵為長廣王。與兄長高演一起謀劃誅殺楊愔等人,廢掉皇帝高殷。高演繼位後,進位為右丞相,權傾朝野。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與族侄高元海及高歸彥等人密議,準備發兵篡位,巫師占卜,說“不利舉事,靜則吉”,高湛才未舉事篡逆。高演臨死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定傳位於弟高湛。

561年(皇建二年),高演崩,遺詔入繼大統。高湛繼位,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為樂陵郡王。立妃胡氏為皇后,子高緯為皇太子。武成帝殘害宗室,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寵信小人,不思國事,北齊岌岌可危。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為太上皇帝。568年(天統四年),因為酒色過度而死,時年三十二歲。年號太寧、河清,諡號武成帝,廟號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