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對聯

盡日游山不倦;
此懷與水同清。 劉矞祺。 廬山,我國著名風景區的旅遊勝地,位於江西九江市長江南岸,鄱陽湖濱,南北約五十餘公里,東西約二十公里,周圍綿亘約五百公里。廬山襟江帶湖,巍峨挺拔。因古時有匡氏兄弟結廬山中,故名匡廬、匡山。山上風景秀麗,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自古以來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陶淵明、李白、孟浩然、韓愈、范仲淹、歐陽修、蘇軾、朱熹、陸游、徐霞客、康有為等都留下了遊蹤

石洞流甘露;
仙崖樂最真。

如臨仙境;
別有人間。 徐聲揚

稱師亦稱祖;
是道亦是儒。

古洞千年靈異;
岳陽三醉神山。

 

青牛西渡;
紫氣東來。

老君殿,在仙人洞左側,禮太上老君李聃

山川吐納開靈境;
文軌交通樂太平。 觀妙亭,位於仙人洞北,錦繡谷崖上

山間到此,若仙禮佛;
雲中相忘,猶子思歸。 觀妙亭

琳宇剩劫灰,法象莊嚴留佛座;
瓣香臨危洞,新亭結構續仙龕。 老母亭,又名斗姆亭,為一六角攢尖石亭

枯木留雲跡;
瓜生月播煙。 木瓜洞,在廬山東南石船峰前,因道士劉混成種木瓜為食而得名

攀上忽瞻紅日近;
回看又覺白雲低。 程排題九十九盤御道,在廬山西北,即由賽陽至廬山的登山小道,傳為朱元璋所修,故名

山俠來游容易入;
橫門雖設未常關。 含鄱口,位於五老峰與九奇峰之間

想上去嗎?上去便能通碧落;
快下來吧,下來難免墜紅塵。 仙人橋,在五老峰下,是由怪石堆壘而成的天然石橋

足下起祥雲,到此者應帶幾分仙氣;
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 李漁題大漢陽峰,在廬山東南部,是廬山最高峰。峰頂為漢陽台,據說清風明月之夜,可觀漢陽燈火,故名。附近有小漢陽峰

 

峰從何處飛來?歷歷漢陽,正是斷魂迷楚雨;
我欲乘風歸去,茫茫禹跡,可能留命待桑田。

王以慜題大漢陽峰。 禹跡: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漢陽峰察看地形,漢陽峰有一形同靠椅的懸崖,名禹王崖

故從此處尋蹤跡;
更有何人告太平。 朱元璋題御碑亭。傳說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遇一和尚,名周顛,口唱“太平歌”,預言朱做皇帝,定太平。朱問他住在哪裡,答稱廬山竹林寺僧。朱稱帝後,派入到廬山尋找,人傳已乘白鹿升天。朱遂撰《周顛仙人傳》,翻刻成碑,立於廬山錦秀峰上,並構亭以覆之,名御碑亭,又名白鹿升天台

四壁雲岩九江棹;
一亭煙雨萬壑松。 御碑亭。 棹:搖船的用具,指船

仙蹤渺黃鶴;
人事憶白蓮。 吳浸陽題仙人洞,在廬山牯嶺西谷懸崖險峰下,深約三丈,可容百餘人。傳為呂洞賓求仙學道之處。 白蓮:東晉慧遠和尚曾同他人一起在廬山結社,名白蓮社

仙岩翠壁,蓬萊勝境;
池中玉液,閬苑洞天。 純陽殿,在仙人洞內,內刻呂洞賓像。 閬苑:閬風之苑,仙人居處

山高水滴,千秋不斷;
石上清泉,萬古長流。 純陽殿

身在廬匡,不見廬山真面目;
足臨勝境,方知勝地豁心胸。 牯嶺清風閣。 廬匡:即匡廬,廬山的別稱

潔白飛泉,下瀉倒懸成雪練;
蜿蜒公路,盤鏇而上似銀蛇。 觀瀑亭,在廬山南麓青玉峽,瀑布水高數十丈,十分壯觀

 

橫奔月窟千里雪;
倒瀉銀河萬道雷。

觀瀑亭

一條界破青山色;
萬古帶疑白練飛。 觀瀑亭

白鳥遠行樹;
玉虹飲古潭。 島繆題觀瀑亭

蓮社獨尋千載後;
松柏猶香六朝前。 古層冰題東林寺,位於廬山北香爐峰麓,始建於東晉太元十一年(386),由江洲剌史桓伊資助,高僧慧遠創立。東林寺的建立,成為中國寺院走進山林的代表,亦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慧遠在東林弘法36年,建立了中國一個結社——蓮社,創立了中國的佛教哲學思想“淨土”學說。東林寺被淨土宗視為“祖庭”。現有蓮池、大雄寶殿、影堂、五百羅漢堂、三笑堂、彌勒殿等建築,唐經幢、唐代石雕護法力士等文物以及聰明泉、六朝松、慧遠塔墓、下方塔院等古蹟

洗菜莫教流去葉;
見桃猶記舊時花。 郭東賢題東林寺

法接西乾,教敷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