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對聯

縱覽豁中懷,晴天雁寺,月夜鐘聲,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跡,檻外江山,池邊煙雨,都從梵宇收來。 雁峰寺

 

五派宗傳,衡山正脈;
四明法乳,湘水同流。

祝聖寺,位於南嶽鎮東街,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祝聖寺、南台寺、福嚴寺、上封寺、清涼寺、大善寺)之首。相傳建於唐代,現存建築為清康熙五十三年重建。其羅漢堂兩壁嵌有青石雕刻五百羅漢像,技藝精湛,別具一格,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南嶽佛教前程無限;
東山法門後繼有人。 祝聖寺山門

雄鎮南維,九曲湘流皆浪靜;
望隆東岱,千里岳岫又重開。 祝聖寺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蓋,鬱郁乎壯哉!愧小子是匹馬征夫,也許碧山採藥術;
正滄海橫流,問三千年金簡玉書,爽爽然在否?更何處訪元夸使者,上邀赤帝掃攙槍。 劉重威題祝聖寺。 朱陵:指衡山朱陵洞天,傳神農曾採藥於此。 紫蓋:紫蓋峰。 攙槍:慧星

祝融峰下,祝聖禪林枝繁葉茂;
南嶽山前,南宗法乳源遠流長。 周亮題祝聖寺天王殿

佛法在世間,立足世間求出世;
禪心淨塵俗,置身塵俗再超塵。 周亮題祝聖寺說法堂

盡把好風藏寺里;
不教幽景落人間。 方廣寺,位於蓮花峰下,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唐時重修,易名為方廣聖壽寺,宋初改稱為廣崇禪寺,明崇禎年間重修,名為方廣寺。該寺地處幽深,風景絕佳,有“不遊方廣,不知南嶽之深”美譽。寺後有二賢祠,祀朱熹、張栻。寺前有戀響、嘯台、洗衲等著名石刻,為南嶽“四絕”之一

丈室春深,花影泉聲俱寂;
禪關晝永,松風鶴夢同清。 方廣寺

 

七二峰本天造奇觀,靈氣所鍾,豈徒李鄴侯十年宰相;
九千丈識雲開生面,至誠有感,何須韓吏部一代文章。

方廣寺

山色溪聲,萬壑清明春雨後;
天光雲影,千峰蒼翠夕陽中。 魏源題方廣寺

半山繞群峰,插漢摩霄,勾來名士留題,雅人寄跡;
曉雲爭萬派,盪胸愜目,勝過普陀巨浪,天竺奇觀。 半雲庵,在南嶽鎮至祝融峰之間,旁靠半山亭,為衡山風景佳勝處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半山亭,位於南嶽鎮與祝融峰之間

六朝古剎;
七祖道場。 福嚴寺山門,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禪師於陳光大元年創建,南嶽最古名剎之一。唐太宗曾賜御書梵經五十卷給該寺收藏。唐先天二年,懷讓禪師將般若寺闢為禪宗道場,南宗“頓悟”佛法弘傳天下。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重修擴建,改名為福嚴寺

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
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 福嚴寺

欲往西池謁王母;
且來南嶽拜夫人。 黃庭觀,著名女道觀,位於集賢峰下,始建於唐武德元年,五代時名魏閣,後宋徽宗賜名黃庭觀至今

黃中通理成坤德;
庭外升仙憶晉時。 黃庭觀

 

淡盪七二峰,湘涵月影憑低微;
雲開九千丈,月印禪心在上圓。

南台寺,位於福嚴寺南,梁天監年間建,為南嶽最古老佛教之所,譽稱“天下法源”。唐天寶間石頭希闢為道場,著《草庵歌參同契》。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建,並存有宋人石曼卿所寫之《釋迦文佛石刻》、希遷墓塔“見相塔”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門無鎖月常關。 石頭寺,唐代高僧石頭希遷曾居此

或實或權皆是教;
一瞻一禮總歸真。 僧醒悟題丹霞寺,又名五嶽殿,在鐵佛寺與湘南寺之間,唐貞元年間建,後屢次修葺,1935年曾重修殿宇。 或實或權:佛教有權實二教之說。《摩訶止觀》:“權謂權謀,暫用還廢;實謂實錄,究竟與歸。”《法華經文句》:“若應機設教,教有權實淺深不同。”大乘之中,立一切皆成佛之宗,則為實大乘;余則為權大乘

經過都是有緣客;
歸去何須別看山。 黃篤傑題丹霞寺

德敷上下;
道貫古今。 肖康佐題丹霞寺

溯源崑崙,合泰華嵩恆,一堂兄弟天涯近;
面臨海宇,看湘閩浙贛,萬派子孫膝下多。 丹霞寺

居艮位而踐離躔,溥雷池風穴之功,柱鎮天南,斗橫地北;
列三公以配四岳,標月館露台諸勝,帆隨湘轉,樅到峰迴。 南嶽廟,位於南嶽鎮北街盡頭,坐北朝南,前有壽澗水,後有赤帝廟,廟址呈長方形,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後經歷六次大火,屢經擴建修繕。大殿是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宮重修,占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國五嶽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宮殿式廟宇。 斗橫地北:古雲衡山上應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