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濟簡介

檀道濟

檀道濟(?—436.4.9),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北)人,南北朝時期宋朝著名將領。

檀道濟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自幼父母雙亡,檀道濟便侍奉哥哥和姐姐,為此受到人們稱道。元興三年(404年),檀道濟便隨兩個兄長投奔了劉裕,隨其討桓玄入建康。檀道濟參劉裕建武軍事,轉征西。討平魯山,俘桓振,任輔國參軍、南陽太守,後又封吳興縣五等侯。

義熙六年(410年)八月,檀道濟升為揚武將軍、天門太守,率軍鎮壓盧循起義,身先士卒,屢立戰功。此後,檀道濟不段遷升,先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又為太尉參軍,拜中書侍郎,轉任寧朔將軍,參太尉軍事。因前後戰功被封為唐縣男,食邑四百戶。補太尉主簿、咨議參軍。又為臨淮太守,梁國內史,冠軍將軍等職。

義熙十一年(415年),檀道濟還參加了平定荊州(治江陵,今屬湖北)刺史司馬休之的作戰。

當時羌族貴族姚萇建立起來的後秦,歷來威脅東晉。劉裕在攻滅南燕和益州割據勢力後,謀伐後秦。義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後秦國王姚興派兵攻東晉雍州(治今湖北襄陽),被雍州刺史趙倫之擊敗。為晉提供了北伐的藉口。二月,後秦國主姚興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兄弟爭位相殺,關中騷亂。四月,西秦主乞伏熾磐侵犯秦邊。六月,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北)匈奴部落聚眾叛亂。同時,夏國赫連勃勃乘機起兵擾秦邊境。後秦因此內外交困,國力大減。

八月,劉裕乘機興師伐秦。以其長子劉義符和親信劉穆之等留守建康(今南京),親率大軍,兵分五路征討後秦。檀道濟和龍驤將軍王鎮惡率步兵為前鋒,自淮、肥一帶向許昌、洛陽(今河南許昌東、洛陽東北)方向進攻;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率水軍,趨石門(今河南滎陽北),自汴水入河水(今黃河);直指洛陽;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藩率部由襄陽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策應洛前鋒主力,從南面進攻洛陽;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部由襄陽趨武關(今陝西商南西南),牽制關中的後秦軍;冀州刺史王仲德統領前鋒諸軍,經泗水開巨野澤(今山東巨野北)入河水(今黃河)。

九月,檀道濟和王鎮惡進入後秦境,連戰告捷。秦將王苟生獻漆丘(今河南商丘東北)降王鎮惡,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今河南沈立)降檀道濟。其它要點屯守兵力,亦望風降附。檀道濟又破新蔡(今屬河南),執殺太守董遵,進克中原重鎮許昌,擒獲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

十月,檀道濟與王鎮惡會師成皋(今滎陽西北)。後秦陽城、滎陽(今滎陽東北)二城皆降。鎮守洛陽的後秦征南將軍姚洸求救於長安。後秦主姚泓派越騎校尉閻生率騎兵3000人,武衛將軍姚益男率步兵1萬前往助守。同時遣并州牧姚懿自蒲阪(今山西水濟西南)進屯陝津(即茅津,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黃河上)為後援。不久,成皋、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守軍相繼降晉。檀道濟與王鎮惡、沈林子等長驅而進。石無諱退還洛陽,趙玄戰死。檀道濟進逼洛陽,姚洸出降,俘秦軍4000餘人。有人提議將俘虜殺死以為“京觀”,檀道濟不同意,說:“伐罪弔民,正在今日”(《宋書·檀道濟列傳》),將其全部釋放。於是羌人感悅,歸者甚眾。檀道濟的此舉,為劉裕進關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秦援軍閻生、姚益男等得知洛陽失陷,不敢往援,晉軍占領洛陽。

義熙十三年(417年)正月,劉裕留子彭城公劉義隆鎮守彭城,親率水軍自彭城西進。劉裕原令前鋒諸軍到達洛陽後,等待後續大軍會合再前進;但王鎮惡見後秦內亂,潼關空虛,便機斷而行,於二月乘勝進擊澠池(今河南洛寧西),遣毛德祖攻蠡吾城(今河南洛寧西北)、引兵疾趨潼關。檀道濟和沈林子則從陝縣(今屬河南)以北渡黃河,攻拔襄邑堡(今山西平陵境),再攻秦并州刺史尹昭於蒲阪,不克,轉攻匈奴堡(今山西臨汾一帶),為姚成都所敗。蒲阪城堅兵多,一時難下。沈林子便對檀道濟說:“蒲阪城堅兵多,不可猝拔,攻之傷眾,守之引日。王鎮惡在潼關,勢孤力弱,不如與鎮惡合勢併力,以爭潼關。若得之,尹昭不攻自潰矣”(《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檀道濟遂揮師南下,與王鎮惡會師,並力攻打潼關。

三月,檀道濟和沈林子奪取潼關,乘勝追擊。秦魯公姚紹引兵出戰,檀道濟和沈林子督軍奮戰,大敗之,斬獲以千數。姚紹退屯定城(今潼關西),據險拒守。後秦軍先後兩次派兵斷晉軍糧道,封鎖水路,均被沈林子部所敗。

四月,姚紹再一次遣長史姚洽、寧朔將軍安鸞、護軍姚墨蠡、河東太守唐小方率眾2000進趨黃河以北九原(今山西新絳北),設立河防,以斷絕檀道濟和王鎮惡的糧援,但被沈林子擊破,將士被殺殆盡。姚紹聞姚洽敗死,發病身亡。東平公姚瓚代姚紹行使兵權,引兵攻襲沈林子,被沈林子擊敗。劉裕抵達洛陽。

八月,王鎮惡引水軍自黃河進入渭水,直逼長安。二十三日,王鎮惡軍到達渭橋,棄舟上岸,攻姚丕,大破之。姚泓與姚瓚引兵來救,遇姚丕部敗退,自相踐踏,不戰而潰。姚泓單騎還宮,王鎮惡自平朔門(長安北門)攻入長安,姚泓出降,後秦滅亡。

長安(今陝西西安)平定後,檀道濟被任命為征虜將軍、琅邪內史。後又為西中郎司馬、持節、南蠻校尉,又加征虜將軍,遷宋國侍中,領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稱帝,國號宋,史稱劉宋。以檀道濟為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守衛京城。又以佐命之功,改封永修縣公,食邑二千戶。

永初三年(422年)三月,又奉命出為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監淮南諸軍。五月,劉裕病死,年僅17歲的少帝劉義符即位。檀道濟與徐羨之、傅亮、謝晦四人同為顧命大臣。

九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乘劉裕病卒之機,命司空、晉兵大將軍奚斤督宋兵將軍周幾、吳兵將軍公孫表率兵攻宋。至十二月,宋黃河防線崩潰,泰山、高平、金鄉等郡(均在今山東境)均為魏軍所得。叔孫建部東入青州(治陳陽城,今山東青州),宋青州刺史竺夔遣使告急。宋廷加檀道濟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與王仲德一同往救。

景平元年(423年)三月,檀道濟至彭城(今江蘇徐州),時司、青二州皆告急,而檀道濟所部兵少,不足分救,由於青州道近,且竺夔兵弱,遂與王仲德兼行先救。四月,魏軍東陽城,久攻不下。時天氣炎熱,魏軍多患疾疫,又聞檀道濟等將至,叔孫建等遂燒營及器械退往滑台。檀道濟至東陽,因糧盡不能追。

劉義符繼位後,嬉戲無度,不聽朝臣諫阻。於是徐羨之等謀廢少帝,接著應立的是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由於徐羨之等人與劉義真有舊怨,便於元嘉元年(424年)正月要廢掉廬陵王劉義真。因檀道濟威名素著,宮省所服,且手握重兵,便於四月召檀道濟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檀道濟至建康,徐羨之等將此事告訴檀道濟。檀道濟不同意這樣做,屢次建議不可如此,但並未採納。徐羨之等利用劉義真與少帝原有的嫌隙,列其“潛懷異圖”之罪,廢為庶人。因恐將來遭到報復,又先後派人將義符兄弟殺死。

隨後,徐羨之等暗中策劃想廢除少帝劉義符,在事發當晚,檀道濟到領軍府和謝晦過夜。謝晦因心情緊張,整夜未眠,而道濟倒下便睡,謝晦因此對他十分佩服。

少帝被廢后,劉裕第三子、荊州刺史劉義隆八月至建康,即帝位,史稱宋文帝。檀道濟進號征北將軍,加散騎常侍,給鼓吹一部,進封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戶。檀道濟固辭進封。又增督青州、徐州之淮陽、下邳、琅邪、東莞、五郡諸軍事。

時謝晦已出任荊州刺史,擁有重兵。劉義隆雖不能容忍權臣殺主行為,但仍不露聲色,只在暗中積蓄力量。到元嘉三年(424年)正月,宋文帝見討伐時機已經成熟,即令公布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殺少帝和廬陵王的罪行,捕殺徐羨之、傅亮及謝晦之子謝世休、弟謝嚼等。

宋文帝知道,檀道濟是目前僅存的北府兵名將,要想打敗謝晦,則非他不可。但此舉卻遭到王華等大臣的反對,宋文帝說:“道濟止於脅從,本非創謀。殺害之事,又所不關。吾撫而使之,必將無慮”(《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

不久,檀道濟至建康。第二天宋文帝殺徐羨之和傅亮。同日,宋文帝問策於檀道濟,檀道濟說:“臣昔與晦同從北征,入關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練,殆為少敵。然未嘗孤軍決勝,戎事恐非其長。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王命以討之,可未陳而擒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

閏正月初六,宋文帝率大軍親征,命到彥之、檀道濟先後出發,率舟師溯長江西上;雍州刺史劉粹率領龍驤將軍沈敞之、南陽太守沈道興等自陸路西進。謝晦得知宋文帝率軍親征,遂命其弟謝遁帶領1萬士卒留守江陵,自率舟師2萬人,令長史庾登之總參軍事,自江陵出發抗擊宋廷軍。謝晦還上表宋文帝盛讚徐羨之、傅亮等人忠貞,並以誅侍中王縣首、王華和司空王弘為名,舉兵以清君側。

二月,謝晦到達江口(今湖南嶽陽北,洞庭湖入長江處)。庾登之進據巴陵(今岳陽),得悉到彥之部已抵達彭城洲(即彭城磯,今岳陽東北,長江南岸),畏而不敢進。適逢連日大雨,庾登之不發一令,每天只呆在船中。謝晦促其進兵,登之以水戰不如天晴時火攻有利為藉口,儘量拖延戰期。時過半月,天已放晴,庾登之不得已派出中兵參軍孔延秀進攻彭城洲,宋軍將領蕭欣怯懦無能,棄洲而逃。宋廷軍眾部將主張退屯夏口(今武漢市武昌),等待後繼大軍。到彥之擔心遭至譴責,仍堅持屯守隱圻(在彭城洲東北),並派人敦促檀道濟部前來會師。不久,檀道濟率領後續部眾抵達,宋廷軍士氣又振作起來。

謝晦獲悉孔延秀首戰告捷,隨即再向宋文帝上表,先誇耀其旗開得勝,繼而提出若干條件,說若能照準,便勒眾鏇師。表文剛送走,即聞檀道濟已和到彥之會師,將渡江前來,惶恐不知所措,原以為檀道濟是同謀,必難單獨赦免,而今不僅被赦無罪,還統軍前來,又素知檀道濟善於領兵打仗,因而越覺害怕。謝晦出外遠眺,見迎面戰艦不多,心中又輕視起來,但也沒有馬上進擊。至夜,東風大起,檀道濟部所有大小船隻揚起風帆,匯集一起,首尾相接,不計其數。

二月十九日,檀道濟等進至忌置洲尾(今湖北洪湖西南長江北岸),列艦進擊,謝晦軍大亂,四處奔散。謝晦乘夜逃奔江陵。此時,宋雍州刺史劉粹率步騎已進至沙橋(在江陵西),欲襲江陵,被謝晦部將周超率兵擊退。周超見謝晦全軍潰敗,當夜,棄軍駕小舟投降到彥之。謝晦見部眾散盡,城已難守,只得帶領弟、侄等七騎出城北逃。至安陸延頭(今湖北大悟東南)被擒,後斬於建康。

五月,檀道濟被調離京口,遷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持節、常侍如故;增封千戶。由此也可看出朝廷對他的疑忌。

宋文帝劉義隆繼位後,即謀劃收復北魏於宋永初三年(422年)奪去的河南諸軍事重鎮。遂於宋元嘉七年(430年)三月,乘北魏剛與北方柔然交戰、黃河以南屯兵減少之機,以右將軍到彥之領兵5萬,統率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的舟師入黃河;又使驍騎將軍段宏率精騎8000直指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豫州刺史劉德武率兵1萬繼進;後將軍長沙王劉義欣率兵3萬監征討諸軍事。

十一月,宋文帝為增加攻魏兵力,加檀道濟為都督征討諸軍事,率眾北上。到彥之在滑台附近,得悉洛陽、虎牢等城失守,諸軍相繼奔散,嚇得即欲焚舟南逃。王仲德認為,北魏軍離此尚有千里之遠,滑台駐有強兵,不應舍舟而去。到彥之遂引兵自清水入濟水,至歷城(今濟南),仍恐被魏軍追及,下令焚舟棄甲,步趨彭城(今江蘇徐州)。

元嘉八年(431年)正月,檀道濟等自清水往救滑台,至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濟率寧朔將軍王仲德、驍騎將軍段宏奮勇衝擊,大破魏軍。轉戰至高梁亭(今東平縣境),斬魏濟州刺史悉煩庫結。

二月,檀道濟等進至濟上,20餘日間與魏軍交戰30次,多獲勝利。至歷城,魏將叔孫建一面督軍正面迎擊,一面縱輕騎繞出其後,焚燒糧草,致使宋軍乏食,不能再進。安頡、司馬楚之等得專力攻滑台,魏太武帝拓跋燾復使楚兵將軍王慧龍往助。宋守將朱惰之堅守數月,糧盡,滑台被魏軍攻破,惰之及東郡太守申謨被擒。

檀道濟軍糧盡,只得自歷城南還。宋軍降魏之人皆以實情告之,魏軍獲悉,隨即追擊。此時宋軍恐懼,即將潰敗。檀道濟為迷惑魏軍,令士卒於夜間“唱籌量沙”,以僅有的少量穀米覆蓋沙上。清晨,魏軍見之,誤以為宋軍糧食尚足,將投降全部殺掉。時檀道濟兵少,魏軍勢盛,檀道濟又命軍士皆披甲,自己著白服乘輿,引兵緩緩出城。魏軍恐有伏兵,不敢追逼,檀道濟全軍得以安返。此戰,檀道濟雖沒有攻下河南,但在魏軍的圍困下,全軍而還,威名大振。魏非常怕他,畫下他的像用來驅鬼。

元嘉九年(432年)三月,檀道濟進位司空,持節、常侍、都督、刺史並如故,還鎮尋陽。

檀道濟在前朝既已立下功勳,威名甚重,左右的心腹也都身經百戰,而他的兒子又都很有才氣。所以朝廷對他有疑懼之心。時有人指點著他說:“安知非司馬仲達也”(《南史·檀道濟列傳》)。

宋文帝身體一向不好,臥病在床多年,多次幾欲死去,領軍劉湛把握朝政。劉湛擔心檀道濟和他不和,加上彭城王劉義康也擔心文帝死後,檀道濟無人可管,。元嘉十三年(436年)二月,文帝病危,正值魏軍南伐,劉義康便叫文帝說召檀道濟進朝。其夫人向氏對他說:“夫高世之勛,道家所忌,今無事相召,禍其至矣”(《南史·檀道濟列傳》)。等他入朝,皇帝已對他疏遠了。不久,要將檀道濟派回,檀道濟已到河岸,船還未發,便聽到一種類似鷦鳥悲鳴之聲。正值文帝病情惡化,劉義康假作詔書召入祖道,撤其官職。

三月己未(即公元436年4月9日),下詔書稱:“檀道濟階緣時幸,荷恩在昔,寵靈優渥,莫與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萬分,乃空懷疑貳,履霜日久。元嘉以來,猜阻滋結,不義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聽,彰於遐邇。謝靈運志凶辭醜,不臣顯著,納受邪說,每相容隱。又潛散金貨,招誘剽猾,逋逃必至,實繁彌廣,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鎮軍將軍仲德往年入朝,屢陳此跡。朕以其位居台鉉,豫班河嶽,彌縫容養,庶或能革。而長惡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寢疾,規肆禍心。前南蠻行參軍龐延祖具悉奸狀,密以啟聞。夫君親無將,刑茲罔赦。況罪釁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肅正刑書。事止元惡,余無所問”(《宋書·檀道濟列傳》)。

同日,檀道濟被殺。與其一起遇難的還有其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書郎中檀尊等八人,又遣尚書庫部郎顧仲文、建武將軍茅亨至尋陽,將其子檀夷、檀邕、檀演和檀道濟的心腹,司空參軍薛肜、高進之,二人作戰勇猛,時人將其比做張飛、關羽。只有檀邕之子因年幼才被赦免。

檀道濟被收捕時,憤怒氣盛,目光如炬。片刻間便飲光一斛酒,脫幘投地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宋書·檀道濟列傳》)!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南史·檀道濟列傳》)。檀道濟死的那一天,京城地震,還生長出許多白毛。

魏人聞檀道濟死,都說:“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復憚”(《南史·檀道濟列傳》)。從此連年伐宋,大有飲馬長江之志。文帝自毀萬里長城,只時國難思良將,問殷景仁:“誰可繼道濟?”殷景仁回答:“道濟以累有戰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文帝:“不然,昔李廣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後繼者復有幾人”(《南史·檀道濟列傳》)?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軍大舉攻宋,至瓜步,文帝登石頭城遠望,甚有憂色。嘆息道:“若道濟在,豈至此”(《南史·檀道濟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