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睿簡介

韋睿

韋睿(442—520.9.20),字懷文,史稱韋虎,京兆杜陵(今陝西藍田附近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名將。

韋睿的祖父韋玄,不願為官,隱居在長安南山。劉裕北伐後秦時,曾讓韋玄為太尉掾征,但被韋玄拒絕。韋睿的伯父韋祖征,宋末為光祿勛。韋睿的父親韋祖歸,為寧遠長史。

韋睿對繼母十分孝敬,因此受到鄉里人的稱讚。伯父韋祖征為郡守,常帶韋睿去辦理公事,視之如子。時韋睿內兄王登、姨弟杜惲在當地都頗有盛名,韋祖征一次問韋睿:“汝自謂何如憕、惲?”韋睿謙虛不敢回答,韋祖征說:“汝文章或小減,學識當過之;然而乾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梁書·韋睿列傳》)。韋睿的外兄杜幼文為梁州刺史,要韋睿和他同去。梁州當時十分富饒,到那裡做官的人多因為貪財而被免職,而韋睿雖年紀很小,卻以清廉聞名。

宋永光元年(465年),袁顗為雍州刺史,見韋睿不同凡人,便引為主簿。袁顗到雍州後與鄧琬起兵反叛,韋睿遂請求到義成郡,因而沒有受到誅連。後又為晉平王左常侍,遷司空桂陽王行參軍,隨齊司空柳世隆守郢城,拒荊州刺史沈攸之。沈攸之被平定後,韋睿遷前軍中兵參軍。

此時,蕭道成已代宋稱齊,韋睿後又為廣德令,累遷齊興太守、本州別駕、長水校尉、右軍將軍。南齊末年,戰亂不斷,韋睿不願遠離家鄉,便求任上庸太守,加建威將軍。永元元年至二年(499—450年),齊國太尉陳顯達和護軍將軍崔慧景相繼叛齊,屢逼京城,以至人心惶惶。時有人問計於韋睿,韋睿說:“陳雖舊將,非命世才;崔頗更事,懦而不武。其取赤族也,宜哉!天下真人,殆興於吾州矣”(《梁書·韋睿列傳》)。於是派他的兩個兒子和蕭衍結交。

蕭衍起兵後,韋睿率郡人伐竹為筏,帶2000人和200匹馬日夜兼程投奔蕭衍,蕭衍見韋睿到來非常高興,手按桌角說:“他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吾事就矣”(《梁書·韋睿列傳》)。蕭衍多用韋睿建議,順利攻取了郢城。中興元年(501年)八月。蕭衍將率大軍繼續向前,但無良將留守郢城,考慮良久,對韋睿說:“棄騏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梁書·韋睿列傳》)?於是任命韋睿為江夏太守,駐守郢州。

郢城原拒守的人有十幾萬,因疾病死了十之七八,皆積屍於床下,生者則睡在床上,每間屋子都堆滿了屍體。韋睿上任後,便下令把死去的人全都掩埋,得病的人也派遣回家,郢城遂安。

天監元年(502年),蕭衍稱帝建梁,任命韋睿為廷尉,封都梁子,邑三百戶。天監二年(503年),改封永昌,戶邑如先。蕭衍立太子後,遷韋睿為太子右衛率,出為輔國將軍、豫州刺史、領歷陽太守。天監三年(504年),魏軍來攻,韋睿率州兵將其擊退。

天監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蕭衍興師進攻北魏,以其弟蕭宏為統帥,率軍進駐洛口(今安徽懷遠境)。天監五年(506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義之與魏平南將軍陳伯之戰於梁城,昌義之敗走。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為征南將軍、都督揚、徐二州諸軍事,率軍10萬迎擊梁軍。五月,南梁太守右衛率張惠紹攻徐州(治彭城,今屬江蘇),進抵宿預(今江蘇宿遷東南)。昌義之復攻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拔之。

是月,韋睿派長史王超等進攻北魏小峴(今安徽含山北),未克。韋睿親自巡行圍柵,魏軍數百人忽出城外列陣。韋睿欲發動進攻,部將都不贊成,認為:“向本輕來,未有戰備,徐還授甲,乃可進耳 。”韋睿則認為:“不然。魏城中二千餘人,閉門堅守,足以自保,無故出人於外,必其驍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梁書·韋睿列傳》)。但部將仍猶豫不決,韋睿遂出示符節說:“朝廷授此,非以為飾,韋睿之法,不可犯也”(《梁書·韋睿列傳》)。於是進兵,梁軍殊死作戰,大敗魏軍,占領小峴,繼之乘勝圍攻合肥。

因梁右軍司馬胡景略等久攻不克,韋睿在觀察地形後說:“吾聞‘汾水可以灌平陽,絳水可以灌安邑’,即此是也”(《梁書·韋睿列傳》)。遂令在淝水上游構築堤壩,使水位上漲,疏通水路。不久,梁水軍陸續抵達戰區。面對梁軍的進攻,魏軍在合肥東西構築兩座小城抵禦。韋睿領兵先攻此二城。不料魏將楊靈胤率5萬人馬攻來。梁軍皆懼,欲奏請增兵。韋睿笑著指出:“賊已至城下,方復求軍,臨難鑄兵,豈及馬腹?且吾求濟師,彼亦征眾,猶如吳益巴丘,蜀增白帝耳 。‘師克在和不在眾’,古之義也”(《梁書·韋睿列傳》)。於是下令與魏軍死戰,終於擊退了楊靈胤。韋睿急派軍主王懷靜等部署在淝水兩岸築城,保護堤壩,以待魏軍。魏軍攻破梁軍所築新城,城中千餘人皆被斬俘,並乘勝攻擊梁軍堤壩,兵勢甚盛。軍監潘靈枯勸韋睿退還巢湖,各位將領也建議退保三叉,韋睿大怒,說:“寧有此邪!將軍死綏,有前無卻”(《梁書·韋睿列傳》)。於是把令旗插在堤下,表示決不退兵。

韋睿身體向來衰弱多病,每次帶兵作戰都不能騎馬,只是板車上,督厲眾軍。魏軍來鑿堤,韋睿領兵奮力搏鬥,擊退魏軍,乘勢在堤上構築營壘,加強防護;同時起用主力戰艦,艦與合肥城牆同高,四面包圍合肥。魏軍計窮,城中人皆哭。韋睿建成攻城器具後,堰水又滿,魏救兵已不起作用,便號令軍士大舉攻城。魏守將杜元倫登城督戰,被射死。梁軍乘勢發起總攻,拔合肥,俘斬魏軍萬餘人,獲牛羊萬計,絹滿十間屋,悉充軍賞。

在攻合肥前,胡景略與前軍趙祖悅發生了矛盾,兩人互相忌恨,一次兩人發生口角,胡景略一氣之下竟然咬破了牙齒,鮮血直流。韋睿知道此事後,想到將帥不和,會導致患禍,於是便把胡景略請來,擺下宴席,親自把盞,勸說胡景略道:“且願兩武勿復私鬥”(《南史·韋睿列傳》)。所以在這次作戰中,兩人沒有互相鬥氣,戰鬥便進行得特別順利。

合肥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城邑攻堅戰的著名戰例,梁軍在韋睿果斷指揮下,奮勇攻擊,一舉攻占合肥,取得了此次北伐的最大勝利。時蕭宏統大軍北伐,因畏懼魏軍而不敢前,齊將呂僧珍亦如此。魏軍知其懦怯,遺巾幗以辱之,並歌之曰:“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

韋睿常常是在白天接待客人,夜晚鑽研兵書,三更就起來掌燈工作,直到天亮。撫慰兵士,無微不至,所以當時有識之士都紛紛來投奔他,凡是所來之人,都受到他的熱情接待。

攻克合肥後,武帝下詔班師,此時韋睿正帶軍進入東陵準備和魏軍作戰,離甓城只有二十里。韋睿擔心魏軍得到齊軍撤退的訊息後,會來追擊,於是下令輜重先行,自己乘坐小車殿後。時魏人早已被韋睿的威名所震服,所以雖見齊軍撤退也不敢出兵,韋睿遂全軍而還。

天監六年(507年)九月,北魏宣武帝元恪欲滅南梁。命中山王元英率軍南攻,攻克馬頭(位鍾離西,今安徽懷遠南),將城中儲糧盡數北遠。梁武帝蕭衍為抵禦魏軍,派徐州刺史昌義之領兵進屯鍾離。十月,元英與鎮東將軍蕭寶寅率眾圍攻鍾離,號稱百萬,連城四十餘座。十一月,梁帝詔右衛將軍曹景宗都督諸軍20萬救鍾離,屯道人洲(今安徽鳳陽東北淮河中),待眾軍集齊後並進。

天監七年(508年)正月,昌義之督率梁軍將士奮力抗擊,多次擊退魏軍進攻。二月,曹景宗都20萬軍至邵陽洲,便停軍築壘相守,不敢向行。梁武帝大怒,派韋睿帶兵與之會合,受其節度。並賜給他龍環御刀,說“諸將有不用命者斬之”(《南史·韋睿列傳》)。韋睿自合肥取直道而行,無論是途經大澤還是山澗,都不減慢行軍速度。時梁軍畏魏兵軍兵盛,多勸韋睿慢些行軍,韋睿說:“鍾離今鑿穴而處,負戶而汲,車馳卒奔,猶恐其後,而況緩乎!魏人已墮吾腹中,卿曹勿憂也”(《梁書·韋睿列傳》)。十天便進至邵陽。當初,曹景宗出兵時,梁武帝便對曹景宗說:“韋睿,卿之鄉望,宜善敬之”(《梁書·韋睿列傳》)。曹景宗見到韋睿後,果然很是謙讓。武帝聽說這種情況後很,滿意地說:“二將和,師必濟矣”(《梁書·韋睿列傳》)。

韋睿到來後,於夜間率眾於曹景宗營地前20里處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為城,距魏軍城堡僅百餘步。拂曉,營已建成,元英見後大驚,以杖擊地說:“是何神也”(《梁書·韋睿列傳》)!曹景宗等器甲精新,魏軍見後,士氣漸消。曹景宗又派人潛水入城送信,昌義之始知援軍到達,勇氣倍增。魏將楊大眼勇冠軍中,率萬餘騎來戰,所向皆靡。韋睿結車為陣,楊大眼聚騎圍之,韋睿以強弩2000一起發射,洞甲穿中,殺傷魏軍甚眾。楊大眼右臂中箭退走。翌日清晨,元英又率眾出戰,韋睿乘坐白色木車,手持白角如意指揮眾軍,一日數合,元英甚憚其強,乃退。入夜,魏軍復來攻城,飛矢雨集。韋睿子韋黯請求到城下去躲避一下,韋睿不許。時軍中驚亂,韋睿於城上厲聲呵斥,乃定。曹景宗另募勇士千餘人,於楊大眼營南數里築壘,並擊退來攻的魏軍。梁武帝命曹景宗預裝高艦,使之與魏軍浮橋同高,以備火攻;並命曹景宗和韋睿分別攻邵陽洲之北、南橋。韋睿下令準備好大戰船,讓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為水軍作好戰鬥準備。

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睿派水軍乘鬥艦襲擊洲上魏軍。另以小船載乾草,灌以油,趁風縱火,以焚其橋。同時,派敢死之士拔柵砍橋。時大水特別湍急,倏忽之間,橋柵俱盡。梁軍奮勇衝殺,無不以一當百,呼聲動天地。魏軍大潰,元英見橋斷,脫身棄城而走,楊大眼亦燒營而去。諸壘相次土崩,皆爭先棄其器甲爭投水,溺死、斬殺各10餘萬,淮水為之不流。曹景宗令軍主馬廣追擊楊大眼至滅水上四十餘里,楊大眼的軍眾死傷無數,伏屍相枕。昌義之聞報後,又悲又喜,不知說什麼好,只是連聲叫道:“更生!更生”(《梁書·韋睿列傳》)!昌義之出來追擊元英至洛口。元英單騎逃入梁城,部下兵士也全軍覆滅,沿淮河百餘里屍骸相藉,梁軍又俘虜5萬人。收其軍糧器械,堆積如山,牛馬驢騾不可勝計。

鍾離之戰,梁軍密切配合,上下同心,並根據魏軍不習水戰的弱點,堅守疲敵,適時反擊,取得了自宋初以來對北魏作戰的第一次大捷,殲敵25萬,對穩定淮南形勢起了重要作用。

梁武帝派中書郎周舍在淮水慰勞軍土,韋睿把這次作戰所獲集聚于軍門,周舍見後,對他說:“君此獲復與熊耳山等”(《梁書·韋睿列傳》)。韋睿因功增封七百戶,進爵為侯 ,征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是年,韋睿遷左衛將軍,不久又為安西長史、南郡太守,秩中二千石。

天監八年(509年)正月,司州刺史馬仙琕北伐還軍,為魏軍所躡,三關擾動不安,梁武帝下詔令韋睿督眾軍去支援。韋睿到了安陸,便下令增築城二丈多,又開挖大塹,築高樓。眾人頗譏笑其膽怯,韋睿說:“不然,為將當有怯時,不可專勇”(《梁書·韋睿列傳》)。這時,元英急追馬仙琕,想報釧離之戰的恥辱,聞韋睿來援,便退兵而回武帝這才下詔罷軍。

天監九年(510年),遷信武將軍、江州刺史。天監十年(511年),征員外散騎常侍、右衛將軍,累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尋加通直散騎常侍。天監十三年(514年),遷智武將軍、丹陽尹,以公事免。不久,起為中護軍。天監十四年(515年),為平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當初,韋睿在鄉里起兵時援助武帝時,朋友陰雙光哭著勸阻他,此時,笑著對他說:“若從公言,乞食於路矣”(《梁書·韋睿列傳》)。於是送給他十頭耕牛。韋睿對於從前故人都毫不慢待,鄉里人都很尊敬他。

天監十七年(518年),征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尋給鼓吹一部,入直殿省。他在朝中謙虛謹慎,從不表現出居功自傲的神態,武帝對他十分尊重。韋睿性情慈愛,撫養孤兄子勝過自己親生子,把官府所得俸祿和賞賜,都發散給親戚故人,家無餘財。為護軍將軍後,韋睿在家中無事,傾慕萬石、陸賈之為人,便把兩人畫在牆上自己玩味。那時韋睿年紀已高,但閒暇日子仍然給諸子上功課,督促他們認真學習。三子韋棱特別喜歡經史,人都稱他博學多識,韋睿常常坐在那裡讓韋棱說書,他對韋棱所作的講解啟示,仍然是韋棱無法達到的。武帝當時十分信佛,於是當時全國都受到影響,韋睿卻不做理會,他位居大臣,不願違心地隨波逐流,所作所為一如往日。

當時,曹景宗為人爭強好勝,看書寫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從不去問別人,全是自己望文生義,自己創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從不謙虛恭讓。唯獨特別敬重韋睿,同宴御筵,也謙遜恭讓。

韋睿一向具有曠世之度,他作官以愛惠為本,所居職位必有政績。他愛惜士兵,“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南史·韋睿列傳》)。他平時只穿儒者衣服,臨陣交鋒,常常是緩服乘車,手持竹如意指揮進上,為梁朝最著名的將領,無人能及。

鍾離之戰後,昌義之十分感激韋睿,請曹景宗和韋睿會面,設二十萬錢作為賭注,讓二人相賭,以報二人之恩。曹景宗擲得雉,韋睿擲得盧,他趕緊取一子反之,說:“異事”,於是作塞。戰後,曹景宗與諸將爭先告捷,只有韋睿獨居後,他平時行事多是如此,世人尤以此賢之。

普通元年(520年)夏,韋睿遷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因病未拜。八月二十三日(即公元520年9月20日),韋睿於家中去世,遺言要薄葬。武帝聞後,哭得十分傷心,賜錢十萬,布二百匹,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取給於官,遣中書舍人監護。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