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敬德簡介

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585—658年),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大業末年,尉遲敬德在高陽從軍,時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淫,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尉遲敬德多次隨軍出征,以武勇稱著,被授朝散大夫之職。

義寧元年(617年)二月,馬邑(治善陽,今山西朔縣)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並遣使歸附突厥。三月,劉武周稱帝,建元天興,成為隋北方地區最大的割據勢力。劉武周聞知尉遲敬德作戰勇猛,便將其網羅到自己麾下,擔任偏將。

太原起兵的唐國公李淵建唐後,部將宋金剛建議劉武周“入圖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南向以爭天下”(《舊唐書·劉武周列傳》),劉武周遂於武德二(619年)年三月,在突厥支持下舉兵南下,尉遲敬德也在其中。九月,劉武周占領太原。尉遲敬德隨宋金剛繼續南下,攻克晉州(治今山西臨汾)。十月,又攻占澮州(治翼城,今屬山西)。此時夏縣(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人呂崇茂起兵回響劉武周,擊敗唐右僕射裴寂。唐高祖李淵詔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於筠、內史詩郎唐儉等率兵討伐呂崇茂。雙方對峙於夏縣。

是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統關中兵進攻劉武周。十一月,自龍門關(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堅冰過黃河,屯兵柏壁,與宋金剛軍對峙,並同固守絳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絳)的唐軍形成犄角之勢,進逼宋金剛軍。

十二月,呂崇茂向宋金剛求援,宋金剛即遣尉遲敬德和尋相率兵潛往夏縣,接應呂崇茂。尉遲敬德與呂崇茂裡應外合,夾擊唐軍,大敗唐軍,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及行軍總管劉世讓全部被尉遲敬德俘獲。唐高祖李淵為救回被俘諸將,便免去其罪,派人招降了呂崇茂,拜夏州刺史。同時還讓呂崇茂暗中除掉尉遲敬德,尉遲敬德聞訊後,將呂崇茂殺死。

尉遲敬德、尋相擊敗唐軍後,還軍澮州。李世民聞訊後,即派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縣北)截擊尉遲敬德軍,尉遲敬德豪無準備,被唐軍斬首2000餘級,大敗而歸。

不久,尉遲敬德、尋相秘密率精騎前往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救援王行本。李世民又親自率步騎3000連夜從小路趕到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安邑),截擊尉遲敬德、尋相軍,尉遲敬德這次敗的更慘,除自己與尋相隻身脫逃,其眾全部被唐軍所俘。唐將獨孤懷恩也乘機逃走。

當時獨孤懷恩本欲反唐自立,在獄中曾將此事告訴了唐儉,獨孤懷恩逃回後,又奉命攻蒲阪。唐儉聞訊後,恐獨孤懷恩反唐,便說服了尉遲敬德允許他派人給李淵報信。李淵遂將獨孤懷恩誅殺。由此可看出尉遲敬德當時已有歸唐之心。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與唐軍相持約5個月的宋金剛軍終因糧秣斷絕,被迫以尋相部為後衛,向北撤退。李世民即率軍跟蹤追擊,大敗宋金剛軍。宋金剛率餘部2萬精兵退至介休(今屬山西),出西門而戰,宋金剛慘敗而逃。劉武周放棄并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與宋金剛逃往突厥,後為突厥所殺。尉遲敬德則收攏殘兵,堅守介休。李世民知其武勇出眾,便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進城勸降。尉遲敬德遂與尋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縣)二城降唐。李世民見尉遲敬德來降,非常高興,任命尉遲敬德為右一府統軍,讓他繼續統領舊部8000人,與諸營相參。李世民的過分信任引起唐軍眾將的不滿,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屈突通怕尉遲敬德會反覆,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絕。

七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軍東征隋洛陽守將王世充。九月,尋相和劉武周的一些舊將相斷叛變逃走,唐朝諸將對尉遲敬德也懷疑起來,認為尉遲敬德必叛,就把其關押在軍中。二十一日,行台左僕射屈突通與尚書殷開山向李世民進言道:“敬德初歸國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縶之又久,既被猜貳,怨望必生。留之恐貽後悔,請即殺之。”李世民卻說:“寡人所見,有異於此。敬德若懷翻背之計,豈在尋相之後耶?”李世民當即釋放尉遲敬德,引入內室,賜以金寶,並說:“丈夫以意氣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終不聽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應欲去,今以此物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李世民這番話,使尉遲恭內心十分激動,從此終生對李世民效力,成為君臣關係的楷模。

當天,李世民率500騎兵巡視戰場,至魏宣武帝陵(洛陽北邙山上)時,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萬餘(一說數萬)步騎兵包圍。王世充驍將單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急時刻,尉遲敬德及時躍馬大呼,橫刺單雄信落馬,救了李世民,王世充軍見狀稍退,尉遲敬德趁機護衛李世民殺出重圍。隨後尉遲敬德再率騎兵突入王世充軍中,奮勇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後屈突通率大隊唐軍趕到,大敗王世充軍,尉遲敬德活捉其冠軍大將軍陳智略,斬首1000餘級(一說3000餘級),俘排稍兵6000,王世充隻身逃脫。戰後,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比眾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徵,何相報之速也!”(《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特賜金銀一篋。自此,君臣關係愈加密切。

尉遲敬德精通武藝,尤其有一個絕招:善於“解避槊”,即奪取敵槊反刺對方。每次單騎沖入敵陣,敵人持槊攢刺,都不能不能傷到尉遲敬德,而尉遲敬德常常奪取敵人之槊還刺敵軍。所以當天救李世民出入重圍,並沒有受傷。

當時齊王李元吉也善於使馬槊,聽說尉遲敬德的本領後,很不以為然,要求與尉遲敬德比武。比武前,李元吉命令部下將槊刃去掉,以竿相刺。尉遲敬德說:“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兩人交手後,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遲敬德,都未能刺中。在一旁觀戰的李世民:“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尉遲敬德答道:“奪槊難。”(《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於是李世民命尉遲恭奪李元吉之槊。李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不料尉遲敬德片刻之間便三奪其槊。李元吉向來驍勇,雖然嘆服其技藝,但也甚以為恥。

秦王李世民由於長年在外征戰,所以選千餘精銳騎兵作為親兵,皆著黑衣黑甲,號稱玄甲隊。每次衝鋒陷陣,李世民都披上黑甲親率玄甲隊作為先鋒,伺機進擊,所向披靡,敵人畏懼。尉遲敬德歸唐後,與驍將秦叔寶、程知節、翟長孫共同統領玄甲隊,保護李世民。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屈突通與贊皇公竇軌帶兵巡營,猝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隊馳赴救援,大敗王世充軍,俘其騎將葛彥璋,斬俘6000餘人,王世充逃回洛陽。

三月,夏王竇建德率10餘萬大軍西援洛陽,水陸並進,與王世充部將郭士衡數千人會合,進屯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西)東廣武山,並在板渚(今河南滎陽高村西北牛口峪附近黃河南岸)築宮,與王世充相呼應,威脅唐軍側背。李世民命齊王李元吉等繼續圍困洛陽,親率精兵步騎3500人於二十五日進駐虎牢。

二十六日,李世民率驍騎500齣虎牢,在其東20多里處偵察竇建德軍營,沿途設伏,令李世績、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統領。然後與尉遲敬德僅帶4騎繼續前進。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又說:“賊見我而還,上策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在離其營3里處,猝與竇軍游騎相遇,李世民於是大呼“我秦王也”,引弓射殺一將。竇建德軍中大驚,竇建德急忙派五六千騎兵前來追逐。4名騎兵見狀大驚,李世民說:“汝弟前行,吾自與敬德為殿。”(《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於是尉遲敬德隨李世民殿後,且戰且退,當追兵將要追上時,便引弓射殺一人。追兵見狀懼而止步,隨後又追來,如此再三,每次都有死者,李世民前後射殺數人,尉遲敬德在保護李世民的同時,也殺十餘人,竇建德軍不敢再逼。待李世民將追兵引入伏擊處,李世績等奮起進擊,大破之,並斬首300餘級,俘其驍將殷秋、石瓚。

竇建德軍被阻於虎牢東月余(一說20餘日)不得西進,幾次小戰又都失利,將士思歸。五月初二,竇建德軍傾巢而出,擂鼓挑戰。時王世充侄子王琬在竇建德軍中,騎著隋煬帝的驄馬,鎧甲甚鮮。王琬騎著驄馬故意到陣前炫耀於眾。李世民是愛馬之人,不禁讚嘆道:“彼之所乘,真良馬也。”(《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尉遲敬德見狀,便請求將馬搶過來。李世民急忙制止道:“豈可以一馬喪猛士?”(《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但尉遲敬德決心已定,率高甑生、梁建方直入竇軍,擒王琬,引寶馬而歸,竇軍雖眾,卻無人敢擋。待到中午,竇軍飢疲思歸,李世民見時機成熟,遂下令出擊,竇軍士卒迅速崩潰,竇建德也為唐軍所俘。唐軍主力回師洛陽,王世充見大勢已去,被迫於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2000餘人投降。

七月,竇建德舊部劉黑闥起兵反唐,很快占據河北大部郡縣和河南部分地區。九月初四,突厥又入侵原州(治平高,今寧夏固原),唐以尉遲敬德為行軍總管,將其擊退。十二月十五日,李世民命奉命征討劉黑闥。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民和在洺水以南紮營。劉黑闥多次挑戰,李世民均堅壁不戰,以挫其鋒。此時雙方已相持60餘日,劉黑闥暗中率軍襲擊李世績軍,李世民率略陽公李道宗襲擊劉黑闥軍側後以救援李世績,結果被劉黑闥包圍。此時尉遲敬德率勇士沖入包圍,大破幫陣,將李世民和李道宗救出。二十六日,唐軍大敗劉黑闥,劉黑闥逃入突厥。隨後尉遲敬德又隨軍平掉回響劉黑闥的徐圓朗。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

唐統一大業基本完成後,北方的突厥不斷南侵,成為唐朝的主要敵人,尉遲敬德在與突厥的作戰中也屢立戰功。早在四年九月,尉遲敬德便曾擊退過突厥軍。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初九,突厥侵犯原州。十一日,進攻朔州,右武侯大將軍李高遷被擊敗,尉遲敬德奉命帶兵救援。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十二日,突厥襲擾隴州(治汧源,今陝西隴縣),尉遲敬德(時任護軍)再次奉命進擊突厥。

從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過程中,李世民屢建奇勳,威望很高,並形成了以秦王府謀士和勇將為核心的實力雄厚的政治集團,秦叔寶便是其中之一,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嚴重威脅。李建成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繼承權,與齊王李元吉結交,共同反對李世民。武德七年六月,李建成乘李淵去仁智宮(在今陝西宜君境)避暑,指使親信楊文乾發動叛亂,企圖除掉李世民,奪取帝位,但叛亂被很快平息,李建成也受到唐高祖李淵訓斥。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數升。

鑒於秦王府多驍將,李建成、李元吉欲收買諸將,以為已用。由於尉遲敬德是李世民手下大將,所以便先向尉遲敬德下手。李建成首先用高官厚祿收買尉遲敬德,派人以他說:“願迂長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並贈金銀器物一車。但尉遲敬德不為所動,推辭道:“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罪不容誅。實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隸名籓邸,唯當以身報恩。於殿下無功,不敢謬當重賜。若私許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李建成聞訊大怒不已,從此不再與尉遲敬德往來。事後,尉遲敬德將此事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對他說:“公之素心,郁如山嶽,積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送來但取,寧須慮也。若不然,恐公身不安。且知彼陰計,足為良策。”(《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李元吉等深忌尉遲敬德,知道他在李世民身邊要想除掉李世民就非常困難,見軟的不行,便來硬的。李元吉派刺客去行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知道後,故意把幾重門都大開,自己則安臥不動,刺客幾次潛入尉遲敬德庭院內,見此情景反而不敢下手。李元吉見行刺不成,便在唐高祖李淵面前陷害他,李淵也正想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便下詔將尉遲敬德逮捕,準備問斬。李世民聞訊趕忙營救,經多方面周鏇,才將尉遲敬德釋放。這樣,李建成、李元吉對尉遲敬德的軟硬兼施均未得逞。李建成、李元吉收買程知節、段志玄等秦府勇將的計畫也沒能成功(而李世民卻用重金收買了李建成部將常何和太子率更丞王晊)。於是改為陷害秦府謀臣房玄齡、杜如晦,二人被唐高祖李淵逐出秦府。此時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尚在秦府中,尉遲敬德、長孫無忌與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侯君集等日夜勸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但李世民仍猶豫未決。

時突厥郁射設率數萬騎兵入塞,圍攻烏城(今山西盂縣西北)。李建成乘機推薦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諸軍北征,李淵命其率右武衛大將軍李藝(為太子黨人)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請抽調秦府勇將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和秦叔寶等隨軍,以消弱李世民實力,然後乘機將其除掉。李世民從王晊那裡得知李建成欲於為李元吉餞行時殺害他,便將此事告訴了秦府的文臣武將。尉遲敬德知道後,便與長孫無忌一起勸李世民:“大王若不速正之,則恐被其所害,社稷危矣。”李世民聽後嘆息道:“今二宮離阻骨肉,滅棄君親,危亡之機,共所知委。寡人雖深被猜忌,禍在須臾,然同氣之情,終所未忍。欲待其先起,然後以義討之,公意以為何如?”尉遲敬德說:“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禍至而不恐,將亡而自安,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以臣愚誠,請先誅之。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且因敗成功,明賢之高見;轉禍為福,智士之先機。敬德今若逃亡,無忌亦欲同去。”(《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但李世民仍然猶豫未決。長孫無忌又說:“王今不從敬德之言,必知敬德等非王所有。事今敗矣,其若之何?”李世民說:“寡人所言,未可全棄,公更圖之。”尉遲敬德又說:“王今處事有疑,非智;臨難不決,非勇。王縱不從敬德言,請自決計,其如家國何?其如身命何?且在外勇士八百餘人,今悉入宮,控弦被甲,事勢已就,王何得辭!”(《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

在眾人的勸說下,李世民終於決定先發制人。但還需與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再仔細商討一下,於是便去召二人,但二人由於已被趕出秦府,不準他們再進。李世民又讓長孫無忌密召二人,但二人卻說:“有敕不許更事王,今若私謁,必至誅滅,不敢奉命。”(《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李世民聞訊大怒不已,便對尉遲敬德說:“玄齡、如晦豈背我耶?”然後又將自己的佩刀摘下交給尉遲敬德,並說:“公且往,觀其無來心,可並斬其首持來也。”(《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尉遲敬德知道房玄齡、杜如晦是李世民的重臣,對起事的成敗起著很大的作用,於是又與長孫無忌一起曉示二人:“王已決計克日平賊,公宜即入籌之。我等四人不宜群行在道。”(《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房玄齡、杜如晦二人也知事關重大,於是穿上道袍,改變妝束,與長孫無忌一同進入秦府。尉遲敬德為防止別人看見,便從另一條路返回秦府。

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妃嬪,並欲殺他,似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李淵愕然,聲稱明日早朝鞫問。

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將伏兵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內。李建成、李元吉行至臨湖殿感覺有變,慌忙掉馬準備返回東宮和齊府。李世民從後面招呼他們,李元吉張弓即射,倉促間控弦不開,皆未中的,李世民則趁機射殺李建成。此時,尉遲敬德率70騎趕至,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流矢墜馬,逃入樹林中。李世民縱馬追趕,但衣服被樹枝掛住,墜馬落地。李元吉見狀,立刻趕到,奪弓將扼殺李世民。在此危難之時,又是尉遲敬德及時趕到,躍馬喝叱李元吉,李元吉見到尉遲敬德,放開李世民,欲趨武德殿,尉遲敬德邊追邊射,將李元吉射殺。這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和屈唾至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東宮、齊府精兵2000人趕來,猛攻玄武門,形勢危急。關鍵時刻,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級趕到示眾,東宮、齊府士卒遂潰散。

此時唐高祖李淵正在海池划船,李世民即命尉遲敬德帶甲進宮宿衛。尉遲敬德披甲持矛,直至李淵處。李淵見尉遲敬德如此妝束,大驚失色,問道:“今日作亂是誰?卿來此何也?”尉遲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陛下驚動,遣臣來宿衛。”(《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李淵這才放心,但事已至此,無力回天,只好說李世民做的正確。當時宮城的南衙、北門一帶以及太子宮、秦王府附近仍在廝殺,尉遲敬德便請李淵下手敕“諸軍兵並受秦王處分”。李淵見大勢已去,只得依從,至此,玄武門事變以李世民的全勝而告終。尉遲敬德居功至偉,李淵也稱其:“卿於國有安社稷之功。”(《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還賜給他很多珍寶。

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當時李建成、李元吉的親信有百餘人被捕,諸將都要求將這些人治罪,尉遲敬德對此堅決反對,他說:“為罪者二凶,今已誅訖,若更及支黨,非取安之策。”(《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在他的再三爭取下,才沒將這些人治罪。

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此時,突然發生的意外,原來突厥頡利可汗認為李世民剛即帝位,內部矛盾尚未全部解決,統治秩序還未安定,遂與突利可汗合兵20萬,大舉入侵唐邊,很快進至涇州(治安定,今甘肅涇川北涇河北岸)、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武功鎮)一帶。二十四日,突厥軍進至高陵縣(今屬陝西)。當時唐朝在長安的兵力遠不及突厥,各地的援軍又來不及趕到,情況十分危急。尉遲敬德臨危受命,任涇州道行軍總管,在涇陽(今屬陝西)突厥交戰,大破突厥,擒獲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烏沒啜,斬首千餘級。二十八日,頡利可汗率軍進至渭水便橋北岸,唐太宗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直馳至渭水河邊,大聲斥責頡利可汗背棄盟約。俄而各路唐軍陸續趕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唐太宗命大軍迅速布陣,自己仍單獨與頡利可汗對話。頡利可汗見唐軍陣容齊整,似早有準備,大為恐懼,遂請求講和。三十日,李世民與頡利在便橋會盟,宰馬歃血,並贈其大量金帛,頡利遂率軍北撤。由此不難看出,尉遲敬德的勝利雖雖沒使突厥主力受損,但在士氣上打擊了突厥,為唐太宗計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月,尉遲敬德被封為吳國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尉遲恭與長孫無忌在玄武門事變中功勞並列第一,各賜絹萬匹;為了感謝尉遲敬德的救命之功,唐太宗將齊王府的全部財產都賜給了尉遲敬德;還拜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此外,尉遲敬德還食實封一千三百戶,與長孫無忌、王君廓、房玄齡、杜如晦相同,僅次於裴寂的一千五百戶(《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記載封賞功臣的時間為貞觀元年,但《舊唐書·太唐本紀》記載則為武德九年十月,這裡以後則為準)。

貞觀元年(627年)正月,天節將軍、燕郡王李藝反唐,唐太宗詔命尉遲敬德與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率兵征討。兵未至,李藝已為手下所殺,遂回師。

由於尉遲敬德性情憨直,居功自傲,每次見到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常常當面譏諷他們,議論其長短,有時甚至在宮廷之上厲言爭辯,於是和這些人的關係逐漸惡化。此後,尉遲敬德離開京城出任地方官。貞觀三年(629年),尉遲敬德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樊)都督。貞觀五年(631年),因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是元勛,各封一子為郡公。貞觀六年(632年,兩《唐書》記載為貞觀八年,但據《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四》記載,尉遲敬德在貞觀六年時已為同州刺史,故將任同州刺史的時間定為貞觀六年),遷同州(治馮翊,今陝西大荔)刺史。

貞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唐太宗大擺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遲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間,尉遲敬德見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說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時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遲敬德的下首,反覆勸解。尉遲敬德竟然勃然大怒,毆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隻眼睛幾乎被打瞎。唐太宗非常不高興,規勸尉遲敬德:“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尉遲敬德聽完這一席語重心長的話,忙磕頭謝罪,從此才約束自己的行為。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襲刺史。冊拜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改封為鄂國公。

貞觀十三年(639年)二月初七,尉遲敬德任鄜州(治洛交,今陝西富縣)都督。唐太宗曾對尉遲敬德說:“人或言卿反,何也?”尉遲敬德憤然道:“臣反是實!臣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說罷將衣服脫掉,露出身上所受的傷疤。唐太宗見狀,淚流不已,激動地說:“卿復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五》)

唐太宗還對尉遲敬德說:“朕欲以女妻卿,何如?”尉遲敬德叩謝道:“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五》)唐太宗只好作罷。從這件小事中不難看出尉遲敬德不忘本的品質,值得後人學習

此後尉遲敬德又出任夏州(治岩綠,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都督。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尉遲敬德請求回家養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遲敬德為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皆真人大小,尉遲敬德名列其中,位於第七名。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十二日,唐太宗由洛陽出發,親征高麗。十七日,唐太宗下詔令太子監國。此時,已經在家養老的尉遲敬德上書進言:“車駕若自往遼左,皇太子又在定州,東西二京,府庫所在,雖有鎮守,終是空虛。遼東路遙,恐有玄感之變。且邊隅小國,不足親勞萬乘,伏請委之良將,自可應時摧滅。”(《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這本是個很很的建議,但唐太宗志在建功立業,沒有採納,反而讓尉遲敬德以本官行太常卿,為左一馬軍總管,隨唐太宗一起出征高麗。尉遲敬德這次出征沒立多少戰功,只是隨唐太宗在蹕山擊敗過高麗軍。回京後,尉遲敬德仍然回家養老,不問世事。

尉遲敬德晚年迷信方術,在家中設爐煉丹,服食雲母粉,以求長生不老。又“穿築池台,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舊唐書·尉遲敬德列傳》),心情享受晚年。同時謝絕賓客,十六年未與外人來往。

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以尉遲敬德功大,追贈其父為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遲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唐高宗為此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弔唁。同時冊贈尉遲敬德為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賜東園秘器。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園,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

點評:尉遲敬德作為唐初大將,雖然沒指揮過大軍作戰,但自歸附李世民後,憑藉高超的武藝,多次冒險救李世民於危難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門事變中,不但殺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還請高祖下令,令諸軍皆屬李世民指揮,內外遂定,可謂力挽狂瀾。尉遲敬德同時還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那樣的大批棟樑之材。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尉遲敬德,也就沒有李世民,也就後來的大唐盛世。在性格上,尉遲敬德純樸忠厚,自歸李世民之後,從無二心,為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在拒絕娶公主一事上,更顯示出高貴的品質。正因如此,後人才將他做為鬥神,畫圖流傳至今。雖說居功自負是尉遲敬德的不足之處,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他了他的的純樸,做事毫無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