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徹簡介

吳明徹

吳明徹(512—578年),字通照,秦郡(今江蘇六合)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

吳明徹祖父吳景安,為南齊南譙太守。父親吳樹,為梁右軍將軍,吳明徹是其幼子。吳明徹幼孤,其性至孝。十四歲時,見自家墳墓因貧寒而無法修整時,便辛勤地耕種,時天下大旱,禾苗焦枯,吳明徹心中哀憤,常坐在田中放聲痛哭,仰天自訴。幾日後,有人從田間回來,告訴吳明徹乾枯的禾苗已經復活。吳明徹認為是對方在和自己開玩笑,等到田地後,一切皆如其言。秋天,吳明徹大獲豐收,解決了安葬的費用。當時有位姓伊人,善於占墓,看了吳明徹所修墳墓後,對吳明徹的兄長說:“君葬之日,必有乘白馬逐鹿者來經墳所,此是最小孝子大貴之徵”(《陳書·吳明徹列傳》)。到了安葬時,此話果然被應驗了。

太清三年(548年),南豫州牧侯景作亂,進逼建康,天下一時大亂。當時吳明徹的家中有糧食3000餘斛,吳明徹見鄰居都在挨餓,便對幾位兄長說:“當今草竊,人不圖久,柰何有此而不與鄉家共之”(《陳書·吳明徹列傳》)?於是將糧食分給鄰居,和大家一起食用,使很多人得以生存。吳明徹此舉得到當地人的尊敬,以至盜賊聞知此事後,都遠遠避開,不敢相擾。

承聖三年(554年)三月,陳霸先鎮守京口。知吳明徹之名,便想與其深交。吳明徹知道後,便去拜見陳霸先,陳霸先,親自走下台階,拉著他的手就席,共論當世之事。吳明徹讀過一點書史經傳,而且還跟汝南人周弘正學過天文、孤虛、遁甲等術,略通其妙,頗以英雄自許。陳霸先深奇之,便封他為戎昭將軍、安州刺史。六月,吳明徹圍海西,鎮將中山郎基固守,削木為箭,剪紙為羽。吳明徹圍之百餘日,不能而還。

紹泰元年(555年),吳明徹隨周文育征討杜龕、張彪等反對陳霸先的勢力,因功被封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南兗州刺史,封安吳縣侯。太平元年(556年),北齊攻梁,吳明徹又隨陳霸先大破北齊軍。

陳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是為陳武帝。拜吳明徹為安南將軍,與侯安都、周文育率兵征討王琳。十月,陳軍大敗。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吳明徹自率軍回建康。

永定三年(559年)五月,吳明徹隨周文育討余公揚,吳明徹奉命率水軍給周迪運糧。王琳遣其將曹慶率2000人以救余孝勱,曹慶率部攻周迪及吳明徹,陳軍戰敗。不久,陳軍主帥周文育被豫章內史熊曇朗刺殺。六月,陳武帝去世,文帝即位,加吳明徹為右衛將軍十月,王琳得知陳霸先死,率軍東進,擁永嘉王蕭莊出屯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北齊慕容儼率軍臨逼長江為之聲援。十一月,王琳進犯大雷,陳以侯填、侯安都、徐度合兵抵禦。吳明徹夜襲湓城,被王琳部將任忠擊敗,吳明徹僅以身免。王琳乘勢率軍東下。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敗,攜妻子奔北齊。三月,吳明徹被封為都督武沅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武州刺史,其餘如故。八月,北周司馬賀若敦率軍萬人進攻武陵,吳明徹見眾寡不敵,便率軍巴陵,並於雙林破周軍一部。

天嘉三年(562年)閏二月,江州刺史周迪反叛。三月,文帝以吳明徹為安南將軍、江州刺史,領豫章太守,總督眾軍征討周迪。但因吳明徹雅正剛直,使其內部人心不和。九月,吳明徹至臨川攻周迪,未克。文帝聞後,便派安成王陳頊代替吳明徹,令他還朝。不久,授鎮前將軍。

天嘉五年(564年),吳明徹遷鎮東將軍、吳興太守。臨行前,文帝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吳興雖郡,帝鄉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陳書·吳明徹列傳》)!後文帝患病,吳明徹拜中領軍。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文帝去世,廢帝即位,以吳明徹為領軍將軍。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吳明徹遷丹陽尹,仍下詔以甲杖四十人出入殿省。二月,時到仲舉假造詔令欲廢除廢帝,被毛喜知道,安成王陳頊疑懼,便派毛喜和吳明徹謀劃此事。吳明徹對毛喜說:“嗣君諒闇,萬機多闕,外鄰強敵,內有大喪。殿下親實周、邵,德冠伊、霍,社稷至重,願留中深計,慎勿致疑”(《陳書·吳明徹列傳》)。

時湘州(今湖南長沙)刺史華皎聞韓子高謀叛事泄被殺,甚為不安,乃遣使暗中引北周軍,又自歸附後梁。五月,安成王陳頊以吳明徹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湘、桂、武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湘州刺史,給鼓吹一部,率舟師3萬進取郢州(今湖北武漢),征南大將軍淳于量率水軍5萬跟進,又派冠武將軍楊文通率步兵從安城(今江西安福西)向茶陵(今湖南茶陵東)、巴山太守黃法慧從宜陽(今江西宜春)向醴陵(今屬湖南)進軍,共襲華皎。

六月,陳廢帝又命司空徐度為車騎將軍,總督諸軍,從陸路進兵湘州。華皎與後梁帝蕭巋均向北周求救。閏六月,北周帝遣襄州(今湖北襄陽)總管衛公宇文直督柱國陸通、大將軍田弘、權景宣、元定等率軍南進助華皎。

九月,蕭巋亦派柱國王操率水軍2萬助華皎。權景宣率領水軍,元定率領陸軍,在衛公宇文直指揮下,和華皎的軍隊一起順流而下,陳淳于量駐軍夏口(今湖北武漢黃鵠山下),宇文直駐軍魯山(今湖北漢陽東北),使元定軍以步騎數乾圍攻郢州。華皎在巴州白螺(州名,湖北監利東南)駐軍,與陳湘州刺吏吳明徹等對峙。陳將徐度、楊文通從山路西進突襲湘州,盡俘華皎軍所留軍士家屬。華皎從巴陵與北周、後梁水軍順流乘風東下,軍勢甚盛,在沌口(今湖北武漢漢陽西南,即古沌水入長江之口)與陳軍交戰。吳明徹和淳于量募集軍中小船,命令先行出發承受北周、後梁水軍的拍艦,俟其發拍(炮)皆盡,以王方大艦發拍(炮)擊之。北周、後梁船艦盡為陳軍擊碎,沉沒於沌口中游。北周、後梁軍又縱火欲焚陳軍船艦,卻因風向轉變自焚。華皎、宇文直等單舸逃奔江陵(今屬湖北)。元定以孤軍無援,盡為陳將徐度所俘。吳明徹乘勝攻克後梁河東郡(今湖北松滋附近)。戰後,吳明徹因功被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光大二年(568年)三月,吳明徹又乘勝進攻後梁江陵,掘堤引水灌城。後梁帝蕭巋退駐紀南(城名,在湖北江陵北),後梁將馬武、吉徹等軍反攻,吳明徹戰敗,後梁帝才得以返江陵。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宣帝陳頊即位,封吳明徹為鎮南將軍。太建四年(572年),又封吳明徹為侍中、鎮前將軍,其餘如故。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陳宣帝計畫討伐北齊。眾大臣對此意見不一,只有吳明徹堅決支持。時陳宣帝意已決,又讓大臣們推選主帥。多數大臣認為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高權重,應為主帥。但尚書左僕射徐陵卻認為:“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一》)。都官尚書裴忌也同意以吳明徹為帥。陳宣帝即命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並詔加侍中、賜女樂一部,與裴忌領兵10萬北擊北齊。吳明徹攻秦郡(治今江蘇六合),都督黃法氍攻歷陽(今安徽和縣)。

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於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擊破北齊軍,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掉州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敗,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吳明徹使猛將蕭摩訶擊斬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餘人,北齊軍大敗,斬獲不可勝計,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北齊使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召興,以抵抗陳朝。

五月,黃法氍攻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後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亦降。因秦郡是吳明徹故鄉,所以宣帝下令讓他拜祠上墳,文武羽儀甚為壯觀,鄉里人皆以此為榮。

六月,黃法氍克合州。吳明徹也進攻仁州。七月,被授征北大將軍,進爵南平郡公,增邑並前二千五百戶,吳明徹軍至峽口,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軍皆棄城而走,陳軍克仁州。齊巴陵王王琳與揚州刺史王貴顯守壽陽外城,吳明徹認為“琳初入,眾心未附”,便夜襲王琳,王琳軍大潰,齊兵只得退守相國城及金城。

十月,吳明徹進攻壽陽,於肥水築壩,引水灌城。城中苦於潮濕,士兵多數腹瀉,手腳浮腫,死者十之六七。北齊派行台右僕射皮景和等率軍數十萬援救壽陽,距壽陽30里即紮營,但逗留不敢逼進。陳軍諸將皆懼,問吳明徹:“堅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審明公計將安出?”吳明徹說:“兵貴在速,而彼結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明矣”(《陳書·吳明徹列傳》)。吳明徹於是乘機猛攻,一鼓作氣攻克壽陽,俘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廬潛、左丞李騊駼等,送於建康。皮景和引軍北還,駝馬輜重盡為陳軍所得。王琳善撫士卒,甚得軍心,被俘齊軍見王琳後皆歔欷不能仰視。吳明徹見此情景,怕發生兵變,令人將其追殺。

此戰,陳軍先後攻克北齊數十城。淮南數州郡或占、或降,歸屬於陳。宣帝特下詔書對吳明徹進行表彰及封賞,書曰:“壽春者古之都會,襟帶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稱要害。侍中、使持節、都督征討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平郡開國公明徹,雄圖克舉,宏略蓋世。在昔屯夷,締構皇業,乃掩衡、岳,用清氛沴,實吞雲夢,即敘上游。今茲盪定,恢我王略,風行電掃,貔虎爭馳,月陣雲梯,金湯奪險,威陵殊俗,惠漸邊氓。惟功與能,元戎是屬,崇麾廣賦,茂典恆宜,可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增封並前三千五百戶,余如故”(《陳書·吳明徹列傳》)。宣帝派使者蕭滓去壽陽傳送詔令,吳明徹於城南設壇,陳軍20萬,陳列旗鼓戈甲,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將士莫不踴躍歡呼。

太建六年(574年),吳明徹從壽陽入朝,宣帝親自到他家中慰勞,賜鐘磬一部,米一萬斛,絹布二千匹。

太建七年(575年)閏九月,吳明徹又率軍溯泗水西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在呂梁(今徐州東南)擊敗北齊軍數萬人。此後,北齊與北周戰爭加劇,無暇南顧,而陳朝亦滿足於既占之淮河兩岸地區,無意北進,陳與北齊的戰爭基本結束。

太建八年(576年)二月,吳明徹進位司空,其餘如故。又下詔書說:“昔者軍事建旌,交鋒作鼓,頃日訛替,多乖舊章,至於行陣,不相甄別。今可給司空、大都督泬鉞龍麾,其次將各有差”(《陳書·吳明徹列傳》)。八月,以吳明徹都督南北兗、南北青譙五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陳宣帝陳頊聞北周滅北齊,即乘機爭奪淮北地區,遂派吳明徹率軍北伐,令其世子戎昭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吳惠覺攝行州事。吳明徹軍至北周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南),擊敗徐州總管梁士彥,進圍彭城,梁士彥退兵守城,不敢出戰。

太建十年(578年)二月,吳明徹仍利用清水灌城,繞城布列戰船,加緊攻城。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上大將軍王軌率軍馳救,占據淮口(即清口,今江蘇淮陰西南清水入淮之口),修築長圍,並以鐵鎖貫連車輪數百沉入清水(即泅水,在今江蘇淮陰及其西北),以封鎖航道,阻斷陳水軍退路,在清水兩岸築城。陳軍諸將甚為惶恐,譙州刺史蕭摩訶對吳明徹說:“聞王軌始鎖下流,其兩頭築城,今尚未立,公若見遣擊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斷,賊勢不堅,彼城若立,則吾屬且為虜矣。”但吳明徹不從,並說:“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陳書·蕭摩訶列傳》)。摩訶失色而退。周軍十日之間築城而畢,下游水路全被王軌截斷。

周兵益至,諸將準備破堰撤軍,用船運馬而回,馬主裴子烈認為:“若決堰下船,船必傾倒,豈可得乎?不如前遣馬出,於事為允”(《陳書·吳明徹列傳》)。時吳明徹背疼難忍,見前遇堅城,退路被斷,知道此次作戰難以取勝,便聽從了這一建議。蕭摩訶又進言說:“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若潛軍突圍,未足為恥。願公率步卒,乘馬輿徐行,摩訶領鐵騎數千,驅馳前後,必當使公安達京邑。”吳明徹說:“弟之此計,乃良圖也。然老夫受脤專征,不能戰勝攻取,今被圍逼蹙,慚置無地。且步軍既多,吾為總督,必須身居其後,相率兼行。弟馬軍宜須在前,不可遲緩”(《陳書·蕭摩訶列傳》)。蕭摩訶帶數千馬軍前還,吳明徹親自決堰斷後,乘水勢撤退。不料至清口,水勢漸退,船艦觸上周軍沉入水底的車輪,無法通過。王軌乘機引兵襲擊,陳軍大敗。吳明徹被俘,所部3萬及器械輜重為周軍所獲。北周對他以禮相待,封他為懷德郡公,位至大將軍。不久,吳明徹因憂憤死於長安,時年六十七歲。後來,他的故吏盜其靈柩回歸陳朝。

至德元年(583年),陳後主下詔書褒獎吳明徹,書曰:“李陵矢竭,不免請降,于禁水漲,猶且生獲,固知用兵上術,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徹,爰初躡足,迄屆元戎,百戰百勝之奇,決機決死之勇,斯亦侔於古焉。及拓定淮、肥,長驅彭、汴,覆勍寇如舉毛,掃銳帥同沃雪,風威懾於異俗,功郊著於同文。方欲息駕陰山,解鞍浣海,既而師出已老,數亦終奇,不就結纓之功,無辭入褚之屈,望封崤之為易,冀平翟之非難,雖志在屈伸,而奄中霜露,埋恨絕域,甚可嗟傷。斯事已往,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洒濯,獨此孤魂,未沾寬惠,遂使爵土湮沒,饗醊無主。棄瑕錄用,宜在茲辰,可追封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以其息惠覺為嗣”(《陳書·吳明徹列傳》)。

點評:“吳明徹居將帥之任,初有軍功,及呂梁敗績,為失算也。斯以勇非韓、白,識異孫、吳,遂使蹙境喪師,金陵虛弱,禎明淪覆,蓋由其漸焉”(《陳書·吳明徹列傳》)。

“明徹屬運否之期,當闢土之任,才非韓、白,識暗孫、吳,知進而不知止,知得而不知喪,犯斯不韙,師亡國蹙,宜矣哉”(《南史·吳明徹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