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嵩簡介

蕭嵩

蕭嵩(?—749.7.24),山東蘭陵人,唐朝名將、政治家 。

蕭嵩祖上曾是南北朝時期蕭梁王朝的建立者,可謂名門望族。蕭嵩是後梁孝文帝蕭巋一支的後代,蕭嵩生蕭珣(其弟為唐初左僕射、宋國公蕭瑀);蕭珣生蕭嵩祖父蕭鈞,曾任中書舍人,聞名一時;蕭鈞生蕭嵩之父蕭瓘,後官至渝州(治巴縣,今四川重慶市)長史。

蕭嵩自幼喪父,長得儀表華麗,美須髯。年輕時娶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人賀晦之女為妻,與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陸象先為為連襟親。陸象先 為宰相陸元方之子,時任洛陽(今河南洛陽)尉,已頗有名氣。而蕭嵩卻尚未入仕,人不之異。宣城夏榮善相術,占卜說:“陸郎十年內位極人臣,然不及蕭郎一門盡貴,官位高而有壽。”(《舊唐書·蕭嵩列傳》)但無人相信。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年逾四十的蕭嵩才步入仕途,補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水年東南)參軍。不久,侍中、扶陽王桓彥范出任洺州刺史,經過接觸,對蕭嵩非常讚賞,待以殊禮。

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蕭嵩出任醴泉(今陝西禮泉北)尉。此時陸象先已為中書侍郎,在他的引薦下,蕭嵩出任監察御史。景雲二年(711年)冬,陸象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執掌朝政,便引薦蕭嵩為殿中侍御史。

唐玄宗開元初(713年),蕭嵩擢中書舍人。與崔琳、王丘、齊浣同列,但因學識淺薄,被人看不起。當時唐玄宗準備用蘇頲為宰相,命蕭嵩起草詔書。寫完後,不中玄宗之意,擲其稿於地,說:“虛有其表耳。”(事見鄭處誨《明皇雜錄》)。“虛有其表”這個成語便從此流傳下來。正當蕭嵩失意之時,卻意外地受到宰相姚崇的賞識。後出任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縣)刺史、遷尚書左丞。

在蕭嵩擔任尚書左丞期間,唐朝的府兵制出現了瓦解之勢,到開元十一年(723年),府兵壯丁已逃亡殆盡。唐玄宗不得不下令停止府兵番上,並採納了兵部尚書張說的意見,實行募兵制,用以解決京師的宿衛問題。十一月,唐玄宗命 尚書左丞蕭嵩與京兆(今陝西西安市)、蒲(治河東,今永濟西南蒲州鎮)、同(治馮翊,今陝西大荔)、岐(治雍縣,今陝西鳳翔)、華(治鄭縣,今陝西華縣)等州長官,在當地招募和挑選府兵與白丁12萬,謂之“長從宿衛”,一年分兩番輪流宿衛京師。這是唐朝第一次用募兵制招兵,不久“長從宿衛”便改稱“擴騎”,成為保衛京城的主要力量。

由於蕭嵩在招募“長從宿衛”時表現出色,不久便出任兵部侍郎、檢校兵部尚書。開元十四年(726年),蕭嵩又以兵部尚書領朔方(郡治岩綠,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節度使,可謂官運亨通。臨行時,唐玄宗還到定鼎門外,為蕭嵩賦詩賤行。

開元十五年(727年)閏九月,吐蕃軍由於在安西城下被唐軍擊敗,遂遣使間道來到漠北,企圖與東突厥連兵入寇。河西節度使王君聞訊後,於肅州(治福祿,今甘肅酒泉)設伏,企圖截擊。由於王君不善於處理民族關係,在任期間多次與回紇發生矛盾,所以當行至甘州南之鞏筆驛時,回紇瀚海司馬護輸率部突襲王君,王君兵敗被殺。唐軍此役失利,使河、隴震動 ,人心不穩。

經過這次事件,唐玄宗知道不能讓有勇無謀的將領充任要職。為了能迅速穩定局面,十月十三日,唐玄宗以蕭嵩為河西節度等副大使、判涼州事,封蘭陵縣子;以信安王李禕為朔方節度等副大使。 蕭嵩接到任命後,知道事關重大,僅靠自己一人之力難以為之,於是奏請唐玄宗將刑部員外郎裴寬引為判官,與王君的原判官牛仙客、郭虛己俱掌軍政,又奏請以建康軍(今甘肅高台西南)使張守圭為瓜州(治晉昌,今甘肅安西東南鎖陽城)刺史。 這樣一來,河、隴地區的人心才逐漸安定下來。張守圭到任後,立即組織全城軍民備戰,日夜加固城牆。不久,吐蕃大軍再次壓境,張守圭巧用“空城計”,大敗吐蕃軍,隨後繼續督眾修繕城池,並收合離散,士農工商務歸舊業,秩序井然。朝廷為了嘉獎 張守圭之功,遂以瓜州為都督府,以張守圭為瓜州都督。而蕭嵩則因功加銀青光祿大夫。

由於吐蕃在河隴接連獲勝,使吐蕃大將悉諾邏的威名大振。蕭嵩為了消除這一心腹之患,施用反間計,派人潛入吐蕃,散布悉諾邏與唐將通謀反叛等流言蜚語。 吐蕃贊普果然中計,將悉諾邏收而斬之,從此吐蕃兵力漸衰。

開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吐蕃大將悉末朗領兵進攻唐瓜州,被都督張守圭擊敗。時任河西節度使的蕭嵩和隴右節度使的張忠亮得到軍情後,立即調集大軍,以優勢兵力在吐蕃軍敗退的必經之地渴波谷(位於今青海湖西南)設下埋伏。當時悉末朗正慶幸擺脫張守圭的追擊,全無防備。唐軍伏兵驟起,猛攻吐蕃軍。吐蕃軍無心戀戰,一觸即潰。不久積石(今青海貴德)、莫門兩地的軍馬也很快到來,與唐軍全兵一處,乘勝追擊,一舉占領吐蕃大莫門城(今青海共和東南),俘虜千餘人,繳獲戰馬1000匹,氂牛500頭及器仗衣物頗多,吐蕃架設在黃河上的駱駝橋(今青海共和南黃河上)也被唐軍燒毀。

八月二十八日,吐蕃軍又攻打甘州(治張掖,今屬甘肅),蕭嵩聞訊令左金吾將軍杜賓客在祁連城(今甘肅張掖西南)下安置4000強弩兵,配合守城官兵,迎擊吐蕃軍。雙方從清晨戰至黃昏,吐蕃大潰,一大將(一說副將)被擒,5000餘人(一說5000人)被斬,餘眾逃入山谷,哭聲四起。

蕭嵩在河隴取得的軍功便他名聲大震,也使唐玄宗龍顏大悅。十一月,唐玄宗授蕭嵩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恩顧無人可比。蕭氏在唐朝共出過十位宰相,史稱“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新唐書·蕭嵩列傳》)蕭嵩是其中第三個成為宰相人。

開元十七年(729年)六月,唐玄宗授宇文融、裴光庭為宰相,加蕭嵩兼中書令,並遙領河西節度使。自開元十四年燕國公張說罷中書令後,此位一直空缺四年,如今蕭嵩則居此位,由此可見蕭嵩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此後,蕭嵩不斷受到重用:加集賢殿學士、知院事,兼修國史,進位金紫光祿大夫等。尤其是他的兒子蕭衡還娶了新昌公主為妻,當唐玄宗見到蕭嵩的夫人賀氏時,直呼她為親家母,禮儀甚盛。隨後蕭嵩又進封徐國公。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三月,侍中裴光庭去世。裴光庭雖與蕭嵩同為宰相,共事數年,但關係並不好。裴光庭死後,唐玄宗讓蕭嵩舉薦宰相。蕭嵩遂推薦右丞韓休為相。

蕭嵩雖身為宰相,但並無治國之能,凡事唯唯喏喏,從無見解。韓休為人耿直,入相後,只要蕭嵩做的不對,韓休都要力爭。蕭嵩本以為韓休性格溫和,容易控制,這才向唐玄宗推薦他為宰相,結果卻事得其反。唐玄宗也知道蕭嵩才能有限,曾說:“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三》)此後蕭嵩和韓休常發生爭執,韓休則直言不諱,“面折嵩短”。以至蕭嵩要告老還鄉。唐玄宗無奈,只好安慰他道:“朕未厭卿,何庸去乎?”蕭嵩痛哭流涕說:“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極,幸陛下未厭,得以乞身。有如厭臣,首領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唐玄宗聽後,改容 說:“卿言切矣,朕未能決。弟歸,夕當有詔。”不久即派高力士宣詔:“朕將爾留,而君臣誼當有始有卒者。”(《舊唐書·蕭嵩列傳》)十月,唐玄宗授蕭嵩為尚書右丞相,以韓休為工部尚書,將二人一起罷 相。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蕭嵩拜太子太師。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六月,內常侍牛仙童因接受幽州(洽薊縣,今北京城西南)節度使張守圭的賄賂,隱瞞軍情,被唐玄宗杖殺。張守圭也被貶為括州(治今浙江麗水東南)刺史。奸臣李林甫素忌 蕭嵩,也將蕭嵩用城南莊園賄賂牛仙童一事揭發出來,蕭嵩因此被貶青州(治益都,今山東青州)刺史。但不久又再拜太子太師。此時蕭嵩決定趁此機會激流勇退,便向唐玄宗告老還鄉,這次得到了唐玄宗的批准。

蕭嵩辭官後,在家怡養天年十年,享盡榮華富貴,於天寶八年閏六月初六(公元749年7月24日)去世,終年八十餘歲。贈開府儀同三司。秋末下葬時,大詩人王維為其作輓歌《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四首》。

從蕭瑀作為蕭氏第一個居相位開始,至僖宗中和元年(881年)、蕭遘第十位宰相結止,中間歷二十二帝二百六十三年,蕭氏一族有十人出任宰相,其中後梁明帝一派共八人蟬聯宰執、世稱“八葉傳芳”、蕭氏稱“八葉世家”。而蕭嵩一門最為顯赫,僅在一百五十年間裡,祖孫父子兄弟共六世七人先後入相、這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實屬罕見。七人為蕭嵩子蕭華,孫蕭復(蕭衡子),曾孫蕭俯、蕭仿,玄孫蕭廩、蕭置,四世孫蕭遘。四世孫蕭頃、蕭頃子蕭願則在五代時為相。

點評:蕭嵩本人才疏學淺,雖任宰相數年,並沒有什麼政績。但他短暫的軍事生涯卻相對耀眼的多,在河隴的數年,他有效地扼制了吐蕃的擴張,對唐朝邊疆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附: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 蕭嵩

帝曰簡才能,旌賢在股肱。文章禮一變,禮樂道逾弘。芸閣英華入,賓門鵷鷺登。

恩筵過所望,聖澤實超恆。夏葉開紅藥,余花發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預文朋。

《奉和御製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 蕭嵩

審官思共理,多士屬惟唐。歷選台庭舊,來熙帝業昌。入朝師百辟,論道協三光。垂拱咨元老,親賢輔少陽。

登庸崇禮送,寵德耀宸章。御酒飛觴洽,仙闈雅樂張。荷恩思有報,陳力愧無良。願罄公忠節,同心奉我皇。

《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四首》

其一:功德冠群英,彌綸有大名。軒皇用風后,傅說是星精。就第優遺老,來朝詔不名。留侯常辟穀,何苦不長生。

其二:謀猷為相國,翊戴奉宸輿。劍履升前殿,貂蟬托後車。齊侯疏土宇,漢室賴圖書。僻處留田宅,仍才十頃余。

其三:舊里趨庭日,新年置酒辰。聞詩鸞渚客,獻賦鳳樓人。北首辭明主,東堂哭大臣。猶思御朱輅,不惜污車茵。

其四:久踐中台座,終登上將壇。誰言斷車騎,空憶盛衣冠。風日鹹陽慘,笳簫渭水寒。無人當便闕,應罷太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