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簡介

呂尚簡介

呂尚 姓姜,名尚,字子牙,東呂鄉東呂里人(今日照市東),其先祖伯夷掌管四岳有功,封於呂(今河南宛縣),子孫從封地改姓,故名呂尚。

呂尚飽學,深明兵法戰策,但家極貧。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輾轉去陝西,在渭水茲源釣魚為生。約在公元前1123年(帝辛三十一年),當他80歲時,遇見了西伯侯姬昌,姬昌認定他是當代難得的賢才,便禮聘他為專管軍事的“師”,又因為呂尚是自己祖父生前日夜想望的人,便又尊稱為“太公望”。姬昌死,兒子姬發繼為西伯侯,尊呂尚為“師尚父”。姬發立十一年,在呂尚的輔佐下,消滅了殷紂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即位為周武王。為了鎮壓東方的蒲姑(今博興)、奄(今曲阜舊城東)、萊(今高密、昌樂)、紀(今壽光)等夷國,開拓山東疆域,封呂尚為齊侯,都營丘,是為齊太公。

呂尚至齊地後,簡化禮儀,循應民俗,提倡工商,發展漁鹽,齊國於是民附國固。

呂尚著有《陰謀》3卷(一說36卷)、《陰符鈐錄》1卷、《金匱》2卷、《六韜》6卷。

太公望呂尚,字子牙,號飛熊,生於東海(今山東省郯城縣)。神話中有共工怒而頭觸東方不周山,造成天崩地陷,苦了女媧鍊石補天,但永遠留下了大地東傾、江河東流的神話故事。故事中的共工是神,但共工確有其人,他是炎帝的苗裔。共工的兒子叫四岳,是呂尚的先祖。四岳輔佐大禹治水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地,或封於申地,夏商之時,申、呂均被分封於呂尚的後裔子孫。因出自於炎帝的一支苗裔,太公望本姓姜氏,為姜尚。後從其封地“呂”為姓,故曰呂尚。

呂尚大半生在窮困潦倒中度過,年老而窮困,終日在江邊釣魚。呂尚釣魚是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等待周文王的賞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故其釣魚用直鉤且不放魚餌,別人問其緣由,他說“願者上鉤”。“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婦孺皆知的故事。

文王西伯將外出打獵,命太史編占卜出行的地點及吉凶徵兆,太史編經過占卜,對姬昌說:“所獲非龍非麗彡,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文王西伯出獵,路經渭水之濱,果然遇見呂尚於釣魚台垂釣。兩人一見如故,交談後周文王大悅,說:“自從我的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果真是你啊?我的太公望之久矣。”所以,呂尚從此又號稱:“太公望”。於是二人一同坐車回城,周文王立太公望呂尚為師。

另有一說,呂尚從小就有很高的抱負,他胸懷濟世之志,卻久不得志。商紂時,曾在商為官。因紂荒淫無道,寵幸妲己,塗炭生靈。呂尚多次規諫無效,反而險遭妲己設計謀害,因而棄商而去。多方遊說諸侯,希望遇一明主,實現自己的抱負,但一直懷才不遇,最後才遇見周文王西伯,立為周師,輔佐文王。

還有一說,呂尚處士,胸懷韜略,隱居在渭水河畔。當時周文王西伯被紂拘押在羑里,西伯的謀士散宜生、閎夭素知呂尚的才能,因而拜見呂尚,商量搭救西伯之策。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蓋往焉”。於是三人為救西伯而遍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回西伯。西伯得救,回國後稱呂尚的計謀雖然怪異,然而卻很有效,因此封呂尚為文武之師。周西伯姬昌脫離羑里回國後,與呂尚商訂興周建國之策,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出於太公呂尚的計謀。

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採用太公望的計謀居多。

文王崩,周武王即位。武王九年,欲完成周文王平天下的大業,準備向東伐紂。出兵前,武王為觀察自己召集諸侯的能力及測試各諸侯是否齊心。於是軍師呂尚左手杖黃鉞,右手把白旄,對天發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蕊,與爾舟揖,後至者斬!”向盟約地進兵。遂至盟津,不期而會者達八百諸侯。諸侯皆日:“約可伐也。”武王見眾諸侯眾志成城,便說:“今日盟約,眾諸侯同心,現時機末可。”各自還師,周武王與太公呂尚作《太誓》。

過了二年,紂殺了王子比干,囚禁箕子。武王見時機成熟,將伐紂。出兵前令人占卜,不料卜卦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眾諸侯都心中恐懼,唯有太公望強之勸武王伐紂,武王於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周武王召集八百諸侯於牧野結盟起誓,討伐商紂。紂軍大敗,紂逃走鹿台,周武王追至,斬商紂於鹿台。第二日,周武王立於祠社,群公奉明水,衛康叔封布采席,軍師呂尚牽牲畜,史佚策祝詞,以告神討紂之罪。散鹿台之錢、發巨橋之粟,以振貧民。封比干墓,釋放箕子。遷九鼎,修周政,天下更始。建立了周王朝,軍師呂尚的謀計居多。

於是武王滅商建周而稱王天下,因呂尚功勞卓著,武王將齊國分封給呂尚,建都營丘,呂尚即為齊太公,又稱姜太公。

太公告別武王,東去就國,道中,見天色已晚,即投宿客棧。旅店內,一位由東而來的客人對太公說:“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立即取消住店,連夜而行,至黎明到達營丘。太公剛到,隨即萊侯來討伐,欲與太公爭奪營丘。萊侯者,營丘附近的小諸侯。乘討伐商紂之亂而周初定之機,是以與太公爭齊國。幸虧太公連夜及時趕到,一舉收復萊國。

太公治國,按國情風俗,精簡禮儀,發展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叛周,周成王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里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開始征伐叛周諸侯,不斷擴張齊國領地,使齊國成為戰國時期的大國。

齊太公將齊國收來的附庸國分封給子孫為領地,被封在鄣國(今山東省章丘縣)的後裔以國名“鄣”為姓,這就形成了今天章姓的萌芽。後因鄣國被齊國所滅,為不忘同宗相殘的悲劇、牢記亡國之屈辱,因而去邑為章,自立章姓。章氏自此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