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福州肉鬆對聯

③形容文辭華美。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五:“余於國朝前輩名家,亦偶見一斑…… 張文隱 如藥鑄鼎,燦爛驚人,終乏古雅。” 清  周亮工 《客索壽母詩即用客韻》:“文辭日燦爛,金石日晶熒。”④形容事情或事業輝煌;美好。《後漢書·班固傳下》:“宏亮洪業,表相祖宗,讚揚迪哲,備哉燦爛,真神明之式也。” 宋  司馬光 《同鮮于子駿題和樂亭》詩:“聖人垂大訓,燦爛著芳冊。” 元  張琰 《出塞曲》:“忠誠表壯節,燦爛千古後。” 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論》十五:“ 中國 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水火】①水與火。《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東觀漢記·鄭眾傳》:“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水火,欲脅服眾。”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積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止給水火。”《西遊記》第二回:“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煅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②借指烹飪。《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肴饌》:“海椒、魯鼓、鹽、蜀姜,劑水火而和調。”③互不相容。喻勢不兩立。《魏書·山偉傳》:“﹝山偉 ﹞與 綦儁 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間,遂若水火。”《明史·朱天麟傳》:“王知羣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廟。” 趙振 《說敗》:“蓋各私其私,絶無國民同體之概念,不至互相殘殺,互相水火,豈可得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對 王舉人 深為不滿,當面責備他兩次,遂成水火,不相往來。”④謂水深火熱。比喻艱險的境地。《管子·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聽上令。”《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宋  蘇軾 《學士院孔子從先進論》:“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徐興安論將》:“無如英國公 ,屢典大兵,且威嚴勝,將佐無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義,不能救民水火,別人憑什麼要擁戴你?

【絲絨】用蠶絲和人造絲為原料織成的絲織品。表面起絨毛,色澤鮮艷、光亮,質地柔軟,供制婦女服裝、帷幕、裝飾品等。

【鹵煉】用醬油加五香、糖等特有配方對食品進行熬煮煉製

【香凝】

【犧牲】①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書·泰誓上》:“犧牲粢盛,既於凶盜。”《周禮·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犧牲。” 鄭玄 註:“犧牲,毛羽完具也。”《國語·周語上》:“使太宰以祝、史帥狸姓 ,奉犧牲、粢盛、玉帛往獻焉,無有祈也。” 韋昭 註:“純色曰犧。”《漢書·禮樂志》:“河龍供鯉醇犧牲。” 顏師古 註:“醇謂色不雜也。犧牲,牛羊全體者也。”《後漢書·魯恭傳》:“《月令》,周 世所造,而所據皆 夏 之時也,其變者唯正朔、服色、犧牲、徽號、器械而已。”②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國語·魯語上》:“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取犧牲以充庖廚,以食天下,故號曰庖犧氏 。”③泛指用其它動物所作的祭品。 唐  白居易 《自詠》:“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寧爭桃李香。” 清  葉廷管 《鷗陂漁話·海外二奇人》:“方伯為壇海濱,陳列犧牲,取韓昌黎 文讀而焚之,鱷魚遂遁去。”④謂捨棄。《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犧牲了一切,投了 威妥瑪 ,做了 漢 奸,無非為的是錢。” 老舍 《櫻海集·犧牲》:“結婚必須男女兩方都要犧牲的。我已經犧牲了那么多,她犧牲了什麼?” 沙汀 《兇手》:“於是他犧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著他們的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