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對聯:曾姓來歷及曾姓對聯、曾姓宗祠聯

曾(zēng)姓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得姓始祖曲烈(鄫侯)。相傳鯀的妻子因夢裡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賜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夏室後,曾把幼子曲烈封於“鄫”地(在今山東蒼山縣)。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直到春秋時才被莒國所並滅。此時,懷著亡國之痛的鄫國太子巫,出奔於魯國為官,其後裔以原國名“鄫”為氏,後去掉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為曾氏。曾姓以仁孝禮義而著稱於世。曾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二位,在台灣排名第十六位。

源承夏禹;
姓啟鄫侯。
——全聯典指曾姓的源流。

三省堂武城堂堂堂播譽;
廬陵郡天水郡郡郡傳名。
——全聯典指曾姓的郡望和堂號。

十章傳學;
三省誠身。
——全聯典指孔子的弟子曾子:即曾參,以孝著稱。他在《大學》一書中提出“格致”(格物致知)、“誠正”(誠意正心)、“修齊”(修身齊家)、“治平”(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曾參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曾參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從三方面檢查自己:(1)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3)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複習好。)的修養方法,“三省傳家”即由此聞名。

崇范舜雩逸致;
子皙童冠詠歌。
——上聯典指後周太子洗馬曾崇范。家中藏有九經、子、史諸書。南唐刺史賈皓帶很多錢到曾家求書,曾笑曰:文典“世亂藏於家,世治藏於國,其實一也,何估值以償耶。”“舜雩逸致”,謂其收藏經史之豐。下聯典指曾參之父曾點,字子皙。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無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曾這樣表明自己的志向:“暮春三月,穿著春裝,和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小孩)六七人,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歌,一路走回來。”《論語》孔子聽後大加讚賞。

天下斯文宗一貫;
古今賢哲第三家。
——全聯典指曾參。他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古有四大賢人:孔、顏、曾、孟,曾子排行第三,於是便有“古今道學第三家”之說。

南豐奉詔編文史;
西府精心撰武經。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曾鞏,世稱南豐先生。散文平易舒緩,長於敘事說理,講究章法結構,為王安石所推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年間進士,曾奉詔編校史館書籍。著有《元豐類稿》。下聯典指北宋名相曾公亮,泉州人,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稱,主編《武經總要》。

附:

鼎新開國運;
克服振家邦。
——此聯為孫中山撰贈曾姓宗祠聯。

天下斯文宗一貫;
古今喬木第三家。
——此聯為佚名撰廣東省深圳市保全區沙井鎮新橋村曾氏宗祠聯。居住在這裡的曾姓後人崇尚詩書傳家,僅前清時便出過翰林7個進士、數十個舉人和秀才,祠前現存的10多對旗墩,便是彼時族中子弟中舉或升官時升旗慶賀留下的遺蹟。

道德春秋,學繼一宗聖;
文章唐宋,名揚八大家。
——此聯為佚名撰曾氏宗祠“養志堂”通用堂聯。

堂構相承,維凜修齊盈舊德;
宗公流慶,冀將鍾釜妥先靈。
——此聯為佚名撰曾氏宗祠“追遠堂”通用堂聯。

聖紹尼山,道德文章齊日月;
徽傳魯國,春秋俎豆永乾坤。
——此聯為佚名撰曾氏宗祠“追遠堂”通用祭祀聯。

祖德何如東魯,傳經光百代;
家風曷似南豐,修史裕千秋。
——此聯為佚名撰廣東省始興縣太平鎮東湖坪村曾氏宗祠聯。

資水如練、鳳嶺如屏,四面盡環淑氣;
孝子在周、忠臣在漢,千秋無愧宗風。
——此聯為清代曾國藩撰湖南省洞口縣高沙鎮曾氏八支祠聯。

傳大學十章,明德新民,治人當先治己;
衍孝經一冊,敬親思長,事父可通事君。
——此聯為佚名撰曾氏宗祠“養志堂”堂聯。

春風沂水,上下同流,江漢秋陽,後先合撰;
地鳳天麟,孫曾濟美,芝山霞嶼,堂構長新。
——此聯為新加坡華僑丘菽園撰福建省漳州市曾氏宗祠聯。

道統紹一貫之傳,師孔友顏,來者直開思孟;
文章擅八家之譽,接韓步柳,同時並駕歐蘇。
——此聯為佚名撰曾氏宗祠聯。

述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傳,萬世成承厥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