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簡介

張士誠

(1321~1367)  元末割據江浙一帶的武裝首領。小名九四。泰州白駒場(今江蘇大豐西南白駒)人,出身鹽戶,以操舟運鹽為業,平時多受富戶欺凌。至正十三年(1353),在紅巾軍起義影響下,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殺富戶,招集鹽丁,起兵反元,攻克泰州,連克興化、高郵,擁眾萬餘。十四年正月,據高郵,稱誠王,建國大周,改元天。九月,元中書右丞相脫脫統大軍出征高郵。十一月,高郵城破在即,元順帝妥歡貼睦爾聽信中書右丞哈麻等言,削脫脫兵權和官爵。由於臨陣易將,元軍大亂,張士誠乘機出擊,大獲全勝。百萬元軍,一時四散,無所從者,多投紅巾軍。高郵戰役是元末農民戰爭的重要轉折。十五年,淮東大飢,張士誠決定渡江南下,遣士德率軍取通州(今江蘇南通)。十六年正月,渡江克常熟。二月,取平江(今江蘇蘇州)、松江、常州諸路。張士誠改平江為隆平府,據以為都。七月,克杭州。當時,朱元璋已克集慶(今江蘇南京),張、朱兩軍開戰,張士誠連敗於龍灣、常州。十七年,張士德被朱元璋部俘於常熟。張士誠勢窮力迫,投降元朝,封為太尉。此後繼續與朱元璋爭奪地盤,互有勝負。

張士誠驕侈淫逸,怠於政事,大權操縱在搜羅來的地主文人和舊官吏手中。

文武官員,競相積聚財富,生活極端腐朽。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每年運糧十餘萬石到大都以支持元朝統治。又乘北方紅巾軍失敗、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之機,擴展地盤,勢力南抵紹興,北逾徐州,達於濟寧,西達汝、潁、濠(在今安徽鳳陽東北)、泗(在今江蘇盱眙北),東至海,擁兵數十萬。二十三年三月,遣呂珍襲擊紅巾軍宋政權都城安豐(今安徽壽縣),劉福通和小明王韓林兒被朱元璋救出。九月,張士誠自稱吳王,以張士信為江浙行省左丞相,不再輸糧至大都。

二十五年十月,朱元璋滅陳友諒漢政權後,開始全面進攻張士誠,其方針是先取長江以北通、泰諸郡縣,剪其羽翼,然後轉取浙西。二十六年十二月,平江被圍。次年九月,城破,張士誠被俘至應天(今江蘇南京),自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