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歷史作文

時間:2022-06-26

品讀歷史

品讀歷史去年的11月份,我的媽媽參加了南京市總工會舉辦的第二屆職工讀書節“閱讀伴我成長,奉獻實現價值”的職工讀書演講決賽,並且取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就在媽媽每天反覆改稿、背稿的備戰演講過程中,我這個首席小聽眾也耳濡目染,不僅知道了讀書節,並且受到啟發,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讀書節的行列中。但作者的文筆給你活生生的感覺,中國上下50XX年的歷史,作者不僅用簡練的語言述說了幾乎每個歷史典故,而且讀著讀著,自己還會不禁的笑出來第二屆讀書節之後,我讀到了媽媽推薦併購買的暢銷書,書名是《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書名迎合我外向的個性。這本書共四冊,我現在讀了第一冊,是從堯、舜、禹一直到明清的中國古代歷史。看書之前,媽媽介紹書作者是袁騰飛在北京一所進修學校當老師。書的內容其實是他平時的授課視頻,XX年被上傳到網上以後,幽默風趣、活潑生動的講課風格和重新詮釋的歷史非常受人青睞,人氣大增後才出書的,大家都戲稱他是“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讀完這本書我花了5個月的時間,為鍛鍊朗讀水平,媽媽建議我真正地“讀”書,不一定能懂的內容,多讀多看就會留下印象,以後學習不會困難,因此,這本書一部分內容是我做完作業後讀給媽媽聽的,也有一部分卻是由媽媽在每晚睡覺前一字一句讀給我聽的。讀第一頁起,我和媽媽就有相同感受,內容像我吃的跳跳糖一樣充滿驚喜、飽滿鮮艷,媽媽認為的枯燥乏味的歷史卻是那么趣味橫生、精彩絕倫,很多精彩語錄深深吸引著我。最大的感受還是讓我在快樂中汲取龐大的歷史知識信息量。其實書的封面白底黑字,設計很簡單,但書里文字的風格卻不簡單。首先翻開書的目錄,篇篇題目引人入勝,讓我有讀下去的渴望,例如有“換湯不換藥”、“一鍋粥喝了二百七十年”、“五個想當老大的男人”、“老子天下第一”等等,詼諧幽默。書的內容也是一樣,除了一口地道的京腔,屬於平話幽默語言外,中國的各朝代歷史都讓袁騰飛說的跟講相聲一樣,有包袱、有笑點,比如,在講當時的遼軍騎兵打宋國步兵,就象德國足球隊踢中國隊,想進幾個就進幾個,這種類比既現實幽默又發人深思。而講到“血如漂杵”中的“杵”,他就簡單說成木頭棒子,講到當時很受歡迎的武器“殳”時,他也說是木頭棒子,最多再鑲幾個釘子,著名的牧野之戰,就是一幫人拿著木頭棒子上去打仗,讀起來確實有趣。書里精彩的語錄可真不少,我喜歡的有“現在皇陵絕對不能挖,什麼時候高科技了再想辦法。況且這玩意兒你挖也沒用,也不能把東西賣了,還得建博物館弄武警看著,累不累。還不如在土裡埋著呢”、“漢人的服裝是最笨拙的,寬袍大袖,那個大袖子能鑽進一個人去,穿上那個衣服一上街,勤勞的清潔工都得下崗”。我在輕輕鬆鬆的品讀著歷史知識,並且掌握起來也不累,意猶未盡。當然,生動、幽默的語言只是他風格獨特的一方面,更有益的是他能夠明確講明自己的觀點,見解獨到,措辭犀利,鋒芒畢露,一針見血。媽媽說,她以前所上的歷史課說的很正統,都是大道理,而且涉及政治方面,想完全理解需要多看幾遍,還不能完全肯定是否理解對了,為了考試,基本上是死記硬背,學後易忘。而普遍的歷史觀念和概念在這本書里風捲殘雲地描述成另外一番風景。他有理有據地讚揚了滿州的諸位明君,不屑於反清復明;懦弱無能的大宋朝也他說成是“最可愛的王朝”等等。同時我也明白了一些事,皇上壞,天下亡,皇上好,天下也不一定興,中間總是有些奸臣、貪官、污吏,就像現在各地對大地震的捐款,有些也許還沒送到災民手裡就被人拿走了,還有很多人為製造的食品隱患、環保問題,難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更有甚者如漢獻帝,雖然應該算是個好人,卻只能看著曹操的臉色行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一個很鬱悶的皇帝。媽媽說,她總能在讀這些顛覆性論斷的時候幡然醒悟,教會她重新審視既定歷史的勇氣與智慧。媽媽的感受告訴我,我很幸運,如此風趣幽默的言語不僅影響了我的歷史觀,也提高了我對歷史的興趣,感謝書的作者讓我在愜意中接觸歷史,讀懂歷史,更明白歷史。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90年的光輝歷史,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是一部催人奮進的長歌史詩;90年來,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歷經風風雨雨,飽嘗千辛萬苦,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中國人在30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贏得了世界的矚目;在與天災的抗爭中,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在冷酷無情的災難中,讓世界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在天塌地陷的絕望中,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中國共產黨已經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歷史固然是死的,但我相信,只要能夠真正客觀的認識中國的歷史發展,我們就能更加堅定的走向美好未來!我的老師說過“讀書可以使人進步”,讀完這本書,我要說“讀史可以讓人明智”,我也會繼續把其餘的三冊讀下去,同時推薦給大家一起分享。這篇是我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的,其中也流露出媽媽讀這本書以後的感受,媽媽還說,她真希望我今後能有這樣一個好的歷史老師,合適有趣的教學方式可以改變學生的命運。 

查看全文

歷史典故: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你知道它的歷史典故嗎?下面是十面埋伏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

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鬥;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戰就這樣展開了。

為了進一步動搖和瓦解楚軍,一天夜裡,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益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軍帳里喝酒。他—面喝酒、一邊激昂慷慨地唱起歌來,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據說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拔劍自刎而死。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第二天天亮,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連趕。

查看全文

歷史典故:反覆無常的侯景

侯景這個人,會看相的“事後諸葛亮”這樣解說他的相貌:“侯景個子矮小,上身長下身短,寬額頭高顴骨,臉色暗紅,沒有鬍鬚,眼神喜歡在地面上左顧右盼,聲音喑啞嘶裂。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歷史典故:反覆無常的侯景,希望讀者喜歡。

歷史典故:反覆無常的侯景

梁武帝最後一次出家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北朝的刺史、太守都來向南梁王朝投降。這當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的幻夢。第二天上朝,他就把這件事告訴大臣,說:

“我這個人很少做夢,這個夢一定是個好兆頭。”

過了二十多天,恰好西魏的大將侯景派人來,說他跟東魏、西魏都有冤仇,決心向南梁投降,還表示願意把他控制的函谷關以東十三個州都獻給南梁。

侯景本來是東魏丞相高歡手下的一員大將。高歡讓他帶兵十萬,鎮守黃河以南。高歡臨死的時候,怕侯景靠不住,派人把侯景召回洛陽。侯景聽到高歡死了,就不接受東魏的命令,帶著人馬投降了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獻地,一面召侯景到長安去,準備解除他的兵權。侯景不肯上宇文泰的當,又轉向南梁投降。

梁武帝接見了侯景派來的使者以後,馬上召集大臣商議。大臣們大多認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無事,現在接納了北朝叛將,只怕引起糾紛。但是梁武帝卻認為接納了侯景,可以乘機恢復中原,再想起他做過的一個夢,認為這是佛祖來幫助他了。他就不聽大臣的勸阻,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為大將軍、河南王,並且派他的侄兒蕭淵明帶兵五萬去接應侯景。

查看全文

初二歷史教學隨筆

歷史課比較枯燥乏味,那么作為初二的歷史老師又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初二歷史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初二歷史教學隨筆篇一

如何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已是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像,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路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希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像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查看全文

放虎歸山的歷史典故

放虎歸山: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放虎歸山的歷史典故,歡迎閱讀。

放虎歸山的歷史典故

晉襄公的後母文嬴[就是懷嬴]聽到了秦國打了敗仗,孟明視等全給逮住了,恐怕晉國跟秦國的冤仇越結越深,就對晉襄公說:“秦國和晉國是親戚,向來彼此幫忙。為了孟明視這群武人自己要爭勢力,弄得兩國傷了和氣。我想秦伯一定也恨他們三個人。要是咱們把他們殺了,恐怕兩國的冤仇越結越深。不如把他們放了,讓秦伯自己去處治他們,他必定會感激咱們的。”晉襄公說:“已經逮住了的老虎怎么能放回山里去吶?”文嬴說:“成得臣打了敗仗,就給楚王殺了。難道秦國沒有軍法嗎?再說咱們的先君惠公,也給秦國人逮住過,秦伯可把他放回來了。你爸爸全靠人家秦國才做了國君。難道咱們連這一點情義都忘了嗎?”晉襄公覺得她說得挺對,就把秦國的三個俘虜放了。

這時候先軫正在家裡吃飯,一聽說國君把秦國的將軍放了,趕快吐出嘴裡的飯,三步當兩步地跑去見晉襄公,怒氣沖沖地問他:“秦國的將軍在哪兒?”晉襄公臉紅了,說:“母親叫我把他們放了。”先軫一聽,直氣得青筋亂跳,向晉襄公的臉上啐了一口唾沫,說:“呸!你這個小毛孩子,什麼事都不懂!將士們費了多少心計,兒郎們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汗,才逮住了這三個人。你就憑婦道人一句話,把他們放了,也不想想以後的禍患!”晉襄公擦著臉上的唾沫,挺抱歉地說:“這是我不好。可怎么辦吶?不知道還能不能追上去?”大將陽處父自告奮勇地說:“我去追!”先軫對他說:“你要是能追上他們,好言好語請他們回來,就是一等大功!”陽處父手提大刀,上了車,連連加鞭,飛似地追下去了。

查看全文

關於歷史的隨筆

讀讀相關歷史文章,我們就可以領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那么,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於歷史的隨筆,希望你喜歡。

關於歷史的隨筆篇一

感悟歷史——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中華的歷史驚天動地,中華的故事氣壯山河,中華的英雄萬古長存,中華的精神永垂不朽……這便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滄海桑田,朝代更替,神州大地湧現出多少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藺相如;知錯就改、武藝高強的廉頗;有勇有謀、精忠報國的岳飛……這一位位英雄人物的精神氣貫長虹、流芳百世。隨之同時也冒出了那令人恨之入骨的亂臣賊子,他們逆國通敵、陷害忠良,他們必將遺臭萬年。上下五千年滄海桑田,朝代更替,祖國大地發生過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在四面楚歌中潰敗,自刎於烏江;商鞅變法,棄貴族,保民權,推動中華前進的腳步……上下五千年滄海桑田,朝代更替,炎黃子孫又湧現出多少濟世明君。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秦穆公任人唯賢;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些明君將在中華這本史冊中永遠閃光。然而又有多少暴君昏王:商紂王肆虐暴政,周幽王千金一笑;南唐後主苟且偷生……也將在這本史冊中永被世人唾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鑑往知來,中華民族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關於歷史的隨筆篇二

還記得剛升入七年級時,當我們初識陌生的歷史課,免不了有些擔心,擔心歷史課程缺乏激情、索然無味。但事實告訴我們,這些擔憂顯然多餘。優秀的歷史老師帶領我們穿越著時間的長河,讓我們能夠發現歷史其實是多么神奇和美妙!

查看全文

張儀拆散聯盟的歷史典故

張儀用欺騙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了。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張儀拆散聯盟的歷史典故,快來看看吧!

張儀拆散聯盟的歷史典故

自從孫臏打敗魏軍,魏國失了勢,秦國卻越來越強大。秦孝公死後,他兒子秦惠文王掌了權,不斷擴張勢力,引起了其他六國的恐慌。怎樣對付秦國的進攻呢?有一些政客幫六國出主意,主張六國結成聯盟,聯合抗秦。這種政策叫做“合縱”。還有一些政客幫助秦國到各國遊說,要他們靠攏秦國,去攻擊別的國家。這種政策叫做“連橫”。其實這些政客並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不過憑他們能說會道的嘴皮子混飯吃。不管哪國諸侯,不管哪種主張,只要誰能給他做大官就行。

在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數張儀。張儀是魏國人,在魏國窮困潦倒,跑到楚國去遊說,楚王沒接見他。楚國的令尹把他留在家裡作門客。有一次,令尹家裡丟失了一塊名貴的璧。令尹家看張儀窮,懷疑璧是被張儀偷去的,把張儀抓起來打個半死。

張儀垂頭喪氣回到家裡,他妻子撫摸著張儀滿身傷痕,心疼地說:“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

張儀張開嘴,問妻子說:“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說:“舌頭當然還長著。”

張儀說:“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後來,張儀到了秦國,憑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這時候,六國正在組織合縱。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組成一支聯軍,攻打秦國的函谷關。其實,五國之間內部也有矛盾,不肯齊心協力。經不起秦軍一反擊,五國聯軍就失敗了。

查看全文

歷史典故六則(精選)

歷史典故是中國文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典故六則,歡迎參考閱讀!

諱疾忌醫

【出處】《韓非子·喻老》。

【釋義】諱:忌諱;疾:疾病。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歷史典故】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名醫,醫術非常高名,他只需診脈,就能知道患者臟腑里的病。

有一天,他去見蔡桓公。他仔細端詳了蔡桓公的氣色以後,說:“大王,您得病了。現在病只在皮膚表層,如果不及時醫治,恐怕病情會加重的。”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病,也用不著治!”扁鵲走後,蔡桓公對左右說:“當醫生的就愛給人治病,沒病也說你有病,只為顯示自己醫術高明。”

過了幾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公。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緊治療啊!”蔡桓公把頭一歪,只當沒聽見,理也沒理他。

又過了幾天,扁鵲又來見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公還是不予理睬。

又過了幾天,扁鵲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他只看了一眼,掉頭就走了。蔡桓公心裡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麼掉頭就走呢?”扁鵲說:“病在皮膚里,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裡,可以吃湯藥。但是,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後,蔡桓公的病突然發作了。他打發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沒過幾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查看全文

參觀一個歷史名勝作文400字

一天早上,爸爸媽媽準備帶我和朋友一起去曾國藩故居遊玩。我們興高采烈地上了車,心裡十分期待!兩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故居。

我們剛下車,來到了曾國藩的故居門前,門前樹立著一面大大的“帥”字旗,那旗幟不但表明曾國藩是個元帥,還表明了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軍事統帥家。

再往前走,發現有一座曾國藩的雕像,上面有他出生和死亡的時間(1811172;—1872),我再看看旁邊,百花盛開,綠樹成蔭,簡直就是花的海洋,樹的世界!

然後,我們來到了後院,裡面有一棵很大的樟樹,連我們四個小朋友手拉手在一起抱都夠不著,我和小朋友一起在樟樹前面合影留念。

查看全文

關於關羽超群絕倫的歷史典故

關於關羽超群絕倫的歷史典故

【典故】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屬山西)人,三國時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其餘四將為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長期以來,統治階級對他加以神化,尊為“關公”、“關帝”。

關羽英勇善戰,武藝超群,立下許多戰功。他曾斬殺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和文丑,闖過曹操的五個關口,殺死曹操的六員戰將。關羽對蜀主劉備赤膽忠心,深受劉備重用。但是,關羽的致命弱點是缺乏政治謀略,驕傲自大,瞧不起別人。

公元214年,劉備率兵攻打四川,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聽說諸葛亮在四川用計收降了勇將馬超,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才能可以與誰相比。諸葛亮很了解關羽不服氣的心思,便寫信回答說:“馬超文武雙全,勇猛過人,一代英傑,可與漢初大將黥布、彭越之輩相比,可與張飛並駕齊驅,但卻不能與你相提並論,不如你這樣超出眾人,無人可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