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教學隨筆

歷史課比較枯燥乏味,那么作為初二的歷史老師又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初二歷史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初二歷史教學隨筆篇一

如何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已是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像,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路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希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像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希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像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在從事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共勉。

初二歷史教學隨筆篇二

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的戰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要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使學生能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為將來立足社會、服務人類、從事創造性活動打下基礎。

二、學科目標的實現:

(一)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掌握基本歷史概念,構建章節、單元歷史知識體系,探索歷史發展規律;提高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以史為鑑,培養當代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三、教育教學的過程

(一)加強了集體備課,認真做好教學常規。

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首先,加強集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備課組成員就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難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麼方式呈現給學生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其次、強調每個老師就每一課內容備個案,各抒己見,百花齊放,而且就各個班學生不同的特點,備教法和學法。上課是教學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採用啟發式,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一絲不苟地抓好新課教學工作

在新課教學時,基本以單元特徵、單元線索、單元知識結構、思考並解答、課堂訓練為模式進行,採用教學一體化的方式,從落實基礎知識開始,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逐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單元訓練,及時反饋信息。

(三) 關愛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老師對學生付出一分情,學生將以泉涌相報。我們教師每天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生靈,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心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要給以鼓勵而不是歧視,加倍地給以學習方法上的點拔、心理上的開導、學習信心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以民主、誠懇的態度對待學生;善於以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注意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經常與學生溝通,明確學生需要什麼,聽取學生合理化建議,不斷完善、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總之,歷史教學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如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他們的自主性學習實際上並沒有受到更多的重視,同時教學的有效性又受限於大班教學的弊端。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關注了學生的不同智力類型?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處境與感受?而這恰恰是最實際最難的。在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關注把問題答得好的同學,而忽略了“弱勢”群體。在評價方式單一的情況下,這些同學就不幸地成為了“落後面”。所以,我們總要信心百倍的去尋找,去實踐, 以期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我們一起來參考閱讀和分享吧,祝大家的教學水平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好!

初二歷史教學隨筆篇三

中考不斷改革,教材時常更新,教學無所適從。但我們認為無論中考如何改革,基礎知識、基本概念以及基本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重頭戲;不管教材怎樣編寫,歷史知識結構和編寫體例始終未變。翻開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和教材,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這樣說是不是不需要研究教材和中考?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善於把握一些教學原則和基本尺度,靈活地加以運用,我們就會做到遊刃有餘,以“不變應萬變”,輕鬆駕馭教材,沉著備戰高考。根據歷史教材的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體會,我們覺得在平時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四注意”,筆者將其概括為“點、線、面、體”。

注意一:要點到位。歷史知識紛繁複雜,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吃透教材,科學地篩選歷史知識,將那些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主幹知識傳授給學生,尤其基本概念、基礎知識要說清講透,落實到位,不留疑點。下面以初二《中國近現代史》(上冊)為例作進一步的說明。就本冊而言,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召開的會議以及北伐戰爭、國民大革命等。翻開20xx年全國中考卷,這些主幹知識躍然紙上,始終常考不衰。沒有儲備足夠的基礎和主幹知識,能力培養便如空中樓閣,斷了線的風箏,決勝高考更是無從談起。這一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不引起足夠重視。

注意二:主線抓牢。歷史教材跨度大,內容多,範圍廣。要想在較短的時間裡記住、掌握並非易事。但是認真研究教材我們會發現,每本教材甚至每段歷史都圍繞某一條或幾條主要線索展開。只要我們抓住主要線索,“順藤摸瓜”,就會做到綱舉目張,主次分明,輕鬆掌握。例如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堅持反帝反封建鬥爭,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同時更是一部中國人民前赴後繼拯救中華民族的探索史。這三條線索貫穿每一章內容,貫穿整箇中國近代史的始終。再如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並逐步形成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等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教材脈絡,抓住知識主線,引導學生在主線上“添枝加葉”,將相關知識點和歷史事件對號入座,這樣我們就會把教材中一個個零碎的知識串起來,讓“死”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鮮活起來,從而起到“抓一點帶全身”的效果。這是學好歷史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注意三:全面理解。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如何準確完整地認識某一特定歷史事件?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思考時學會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力求客觀全面地認識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俗話說萬事必有因。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產生、發展到衰亡的過程。歷史事件也不例外。因此在學習中要儘可能的弄清每一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例如鴉片戰爭,我們應從其發生的原因、戰爭的經過、造成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這樣才能形成對該事件比較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再比如某個事件的原因又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因、外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等等,其影響又可以理解為直接、間接;近期、遠期;國內、國際;積極、消極等等。還有如分析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可從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方面思考等等。總之,用“全面”的理念不僅能有助於我們學好歷史,同時可以提高我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四:整體把握。歷史知識縱橫交錯。聯繫比較的方法是學習歷史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她的真實。怎樣才能真實地認識她?我覺得對她不僅要側視,還要環視,更要仰望、俯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觀其全貌,探其內心,讓其以一個活生生的立體展現在我們面前。因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人類的進程史同樣不可斷然分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我們都應考慮。如鴉片戰爭前夕國內情況如何,國際情況又怎樣;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其它國家情況又如何;同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相比較又有哪些異同;同是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又有哪些異同等等。總之,通過這樣的縱向聯繫,橫向比較,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那么沉睡的歷史便會“立體”起來,“鮮活”起來。整體把握,立體呈現,這同樣是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重視且必須做到的。

以上四個“注意”是我們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總結的一點體會和感觸,它們也並非特立獨行,截然分開,而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我們認為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同時有目的有計畫地引導學生掌握這樣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我想我們的歷史教學一定會充滿生機和活力。有人說:“理想的琴鍵只有扣動奮鬥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妙動聽的樂章”。那么,我認為若能巧妙合理地運用“四注意”進行務實的歷史教學也同樣會譜寫出精彩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