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例會發言提綱

昨天下午依例是班主任會,甘主任、李主任、汪主任、周主任、王書記依次就相關問題發言並提出一些要求。我也就課間秩序、閱讀與誦讀、課間操、衛生情況和期中考試說了一下,沒有多講。簡單談了一些認識。

為學尚德,育德有道。《禮記·學記》:“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不然,己之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拿一個班級給你,你要真乾,還要乾好。能幹好說明你有本事,乾不好說明你沒本事,別說大話,別找理由。

什麼是教育?《說文解字》:“教也,上所施下所效也;育也,養子使做善也。”簡單第說,就是長善救失。《禮記·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救其失者也。”

教孩子善良是第一位的。《禮記·學記》開篇就是:“發慮善,求善良。”我們無論乾什麼都要考慮到原則,其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求善良”。“求善良”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有社會責任心和社會公德。“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買東西時,挑大的、隨便拿、挑小的,體現了不同的境界。一中國人記錄在德國經歷:自己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超速被追了3個小時,人家丟下一句話:“你高速上超速是違規的,而且很危險,請你以後再也不要在高速上超速了。”說完就走。

第二、做善事不做惡事。“一切有益於人的是善,一切只有益於己的是惡。”就是說,一件事如果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有利就是善的,趕緊去做;如果只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不利,就是惡的,不要去做。損人不一定利己。有句話叫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不對的。應該是“人不為己,天助地助;人只為己,天誅地滅”。以范仲淹、曹操和秦檜為例。

誦讀教材的使用。要有誦有讀,尤其推薦書目。“讀書多節慨,養氣在吟喔。”最關鍵的是做,比如《弟子規》、《孝經》等。不能“誦經三千部,漕溪一句無”。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開篇就說孝是至德要道。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根本,教育要從孝道開始。“復坐,吾語汝。”接著,讓學生坐下來,老師慢慢講,對學生多關心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孝之始,是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我們對身體只有使用權,所有權歸父母,更不要動不動就跳樓什麼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這裡談到孝的三個階段:在家好好扶持父母,出來好好工作,最終立身行道。

“孝親尊師”是中華文化的根本之一。如果不孝親,根本談不上尊師。我敢斷定,那些凡事不率先與老師或學校溝通就隨隨便便告老師或學校的,大多在家也不孝順。

規範用語很重要。“好話一句,做牛做馬都願意。”

愚人爭理,賢人爭罪。一個賢人將罪都爭到自己身上,是我不是,是我不好;愚笨的人都爭道理,我有理,別人沒理。我們要多看他人的優點,少看甚至不看對方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