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邏輯推定與舉證責任

這個論證隱藏了什麼前提?

範例十

「對方失約時,早到的一方等夠了就可以離開,而我已經等了半小時,所以我可以離開了。」

這個論證隱藏了什麼前提?

參、推論與對換

連線前提與結論,不出現在言語或文字上的部分叫做推論(inference)。一般而言,身為一個受過基礎國民義務教育的高等多細胞智慧型生物,人們通常都會自然而然的,在言談中做出一些「這是合理的」或「這是不合理的」判斷;而這些判斷,其實就是邏輯推論的原始型態。在此,我們僅用最簡單的原則來介紹一下推論的形式。

推論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演繹(deduction)與歸納(induction);但不論是演繹還是歸納,它們的基礎都是來自於各位在國中學過的數學對換:

若a則b、而若b則c,所以若a則c。

若a則b,非b、所以非a。

範例十一

愷愷:「如果我的辯論打的夠好,我的對手就會輸;而我的對手現在輸了,所以我的辯論打的夠好。」

德德:「如果我的女朋友愛我,她就會送我鑽石項鍊;而她現在送了我鑽石項鍊,可見她是愛我的。」

泰泰:「如果我的意志特別薄弱,我就會偷窺女性更衣;而我現在正在偷窺女性更衣,因而我的意志是特別薄弱的。」

以上三者所用的推論何者有誤?

肆、演繹與歸納

演繹論證是在邏輯上最為正確的論證,故只有有效、無效之分。

它的形式是:a是b,c是a,所以c是b。

歸納是指演繹以外的論證,它在邏輯上並非正確,因而會有強、弱之分。

它的形式是:到目前為止,a都是b。所以a大概一直都是b。

(induction被譯為歸納,但induction不等於歸納,歸納是induction的一部份。而數學裡講的數學歸納法不是歸納,是演繹)

駁論的邏輯

一、對結論提出反駁

所有的駁論都必須遵守一個邏輯鐵則:「針對對方的結論!」

許多初學的辯士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沒把對方的話聽清楚,以致上台反駁的往往因為不是對方真正的重點,而使整場比賽陷入一片脫離議論中心的雞同鴨講。

範例十二

a:「死刑是很殘酷的刑罰,所以有嚇阻力。」

b:「無期徒刑難道就不殘酷嗎?」

b所做的是合邏輯的駁論嗎?

範例十三

a:「為了推廣安全性行為,我們在大學內設定保險套販賣機。」

b:「我們怎麼可以鼓勵婚前性行為?」

b所做的是合邏輯的駁論嗎?

貳、人身攻擊

駁論應該是針對對方的發言本身提出,不應該針對發言者提出。這點許多辯士應該都會認為是常識,但在場上卻常常犯此毛病;比如當場上有人提出國外的資料佐證時,最普遍的反應往往都是:「對方辯友,我們國情不同!」,或是「對方辯友,你的資料是哪一年的?」「對方辯友,這資料是誰調查的?」這些其實都是廣義的人身攻擊!

範例十四

柯林頓:「我相信家庭價值的重要性我最瞭解。」

反對者a:「你是柯林頓,你沒資格說這種話!」

李登輝:「我們應推廣謹言慎行運動。」

反對者b:「你是李登輝,你沒資格說這種話!」

以上兩個反對者的理由誰最有可能成立?

參、錯誤的兩難論

非在二者之中擇一不可的狀況稱之為兩難論,但有時儘管在「二者」之外仍有可選擇的答案,卻無視於其他選擇而強行在兩者之中擇一,稱之為錯誤的兩難論。

範例十五

a:「成天和女孩子鬼混是考不上大學的,因此女孩子和大學你只能選一個!」

a的發言問題何在?

肆、複式問題

所謂複式問題乃是指:提問問題,但提問的方式,卻預先假定了這個問題所隱含的前提為真。

比如一個有經驗的辯士往往不會直接問他的對手:「對方辯友,請問您覺得李總統是不是一個大混蛋?」而會問:「對方辯友,請問您知不知道李總統是一個大混蛋?」如此一來,無論他的對手回答知道或不知道,似乎都代表了李總統的確是一個大混蛋。

由於複式問題會帶來上述的問題,因此在會議常規中,往往規定「分開問題來處理」的動議有優先權。例如一個「把某事押後一年」的動議會明智的被分為兩個部分:決定押後該事,以及決定押後多久;因為有些與會者可能支持把該事押後,但卻覺得一年太久。

伍、循環論證

前提之中包含結論的推論稱之為循環論證。

範例十六

a:「請問您方為何反對死刑?」

b:「因為我方反對剝奪人的生命。」

a:「請問您方為何反對剝奪人的生命?」

b:「因為我方反對殺人。」

請問b的回答有什麼問題?

推定與舉證責任

一、何謂推定

推定(presumption)是我們在某項問題上所抱持的立場,在此立場被相反的理由駁倒前,我們認為是它可信的。

貳、何謂舉證責任

而挑戰的一方,即負有證明既存推定為不實的責任,也就是所謂的舉證責任(burden of pro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