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五)堅持轉變勞務輸出方式,加快發展勞務經濟。全面整合勞務培訓的資源和資金,把職教中心打造成優質技能人才孵化基地,為三一等企業培養產業工人,強化對農民的涉農服務業和非農服務業技能培訓,抓好就業援助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自主擇業能力。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對接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促進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擴大農村轉移人口享受社會公共服務的覆蓋面。2011年,全縣轉移農村勞動力8萬人(次)。

(六)全力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要緊緊抓住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1號檔案)的有利契機,加快我縣水利建設,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膜下滴灌是現代農業的先進技術,是我縣發展高效節水和規模設施農業的必然方向。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以我省實施西部旱區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戰略為契機,以建設“高效節水農業示範區”為目標,像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那樣,把推廣膜下滴灌技術作為政治任務來抓。2011年,全縣要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給我縣的22.7萬畝的推廣任務,並努力在“十二五”期間完成113.5萬畝的推廣任務。這項工作是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作,由崔書記和我親自抓,各鄉鎮(場)和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這次會議下發的《關於實施2011年高效節水膜下滴灌項目的意見》要求,全面抓好地塊落實,必保任務完成,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實行要一票否決。要認真落實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要求,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做好我縣水利普查工作。要實施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高效節水示範縣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穩產高效基本農田6萬畝。實施好文牛格尺河流域治理工程,重點是啟動洪水資源化工程。要完成縣城供水工程的國家立項,並得到國家資金批覆,力爭推進工程開工建設。改造新建飲水安全工程30處,解決農村居民和學校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以《吉林省節約用水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嚴格依法治水、管水。重點是積極爭取上級水利部門支持,協調上游省(區)、市建立起為境內濕地、向海水庫補水的長效機制。實施好引霍入向工程清淤、牧區水利、生態修復、向海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

(七)堅持生態建設與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繼續開展好“三年綠化六十萬,打造治荒第一縣”造林綠化競賽活動,堅持經濟生態景觀林發展方向,立足打造精品工程,圍繞國有林場、村屯校園、家庭果園、荒山荒地、農田防護、低質林改造、城鎮周邊、主要公路沿線和景區等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完成造林8萬畝。繼續實施好草原恢復和葦田建設工程,加強向海濕地保護。要創新管理體制,推行生態保護綜合執法力量下移鄉鎮,組建鄉鎮生態執法綜合機構,破解管理人員自籌開資的難題,全面加強生態保護的執法力度,有效遏制破壞生態行為。要加大涉林案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加強幼林地管護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八)統籌農村各項重點工作,不斷提升發展水平。一是加速提升農機化水平。爭取購機補貼2500萬元,重點提升大型農機裝備水平。爭取補貼資金XX萬元,認真做好土地深松整理工作。建設好國家級保護性耕作工程項目,建設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區10萬畝,推廣保護性耕作4萬畝。積極培育發展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鼓勵他們開展耕、播、收等環節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繼續推進農業機械向農機大戶集中。要加強新購機的監管和農機安全工作。二是加快產業化扶貧步伐。加快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進程,爭取扶貧資金2800萬元,爭取連片開發資金、科技扶貧資金、扶貧貼息貸款,加大脫貧扶持力度,實現脫貧人口1.2萬人。三是繼續實施漁業重點突破行動。抓好漁業增殖放流、土著魚類保護區建設、健康養殖示範區創建、老舊池塘改造、文明執法視窗創建和漁政漁港基礎設施建設等6項重點工作,推動漁業經濟快速發展。四是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2萬戶。五是抓好農村低保、救災救濟、優撫、社會福利各項工作。六是繼續抓好種植業、養殖業政策性保險工作,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農戶積極投保,把農業風險降到最低。七是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切實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加強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的培養,全年培訓農民5萬人(次)以上。八是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和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深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不斷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財務審計工作。九是抓好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團體作用,積極支持“三農”工作。十是繼續開展好農村婦女“雙學雙比”活動,創新工作方式,取得新的業績。十一是切實加強農村關工委工作,著力抓好“四自”學習小組建設,努力培養新型青年農民,充分發揮創業致富的骨幹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