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在全委會上的講話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實踐反覆證明,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能不能邁開步子,打開局面,首先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了,就能夠突破陳舊過時的觀念,拓寬思路,放開手腳,在工作中不斷有新辦法、新突破、新建樹。漢陰的改革、發展、穩定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改革能否深入,發展能否加快,穩定能否保持,制約因素當然很多,但一個主要阻力,還是思想禁錮和傳統積習,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很難邁開大步。我們要保持今年經濟社會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較高的增長質量,就必須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大膽吸收和借鑑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思想和經驗,大力倡導勤于思考、善於創新的精神,不斷掙脫各種阻礙發展的束縛,不怕責難,不怕非議,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在這裡,我希望大家在今年的工作中要牢固樹立三種意識。一是要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認真按照“三個有利於”和“三個解放出來”的要求,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去適應新形勢,推進新發展。二是要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憂患意識。以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正確認識機遇與挑戰,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旺盛的鬥志,及時妥善解決好發展中的矛盾和困難,以新思想、新辦法,創造新經驗,奪取新成績。三是要樹立“拼搏奮進、敢為人先”的競爭意識。敢於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破除各種束縛,克服思想障礙,努力在各項建設中克難奮進、迎難而上,爭創一流;努力以全民思想大解放,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大發展。

三、突出重點實施突破,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是有重點的,就是要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漢陰是一個欠發達的山區農業縣,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三農”問題比較突出,經濟建設的任務很繁重也很緊迫。立足這樣的縣情實際,解決“三農”問題,發展縣域經濟,從大思路上講就是三句話,即振興農業必須發展工業;發展農村必須發展城鎮;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三句話的核心是要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使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通過走以工帶農、以農促工,工農融合互動、城鄉統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縣域經濟總量擴張,實力增強。

(一)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攻方向,在工業強縣上尋求新突破。以稅費改革為重點的農村各項改革的縱深推進,對我們解決“三農”問題、發展縣域經濟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跳出農業抓農業,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通過抓工業帶動農業發展,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縣域經濟,解決財政增長和農民增收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確立長期的工業主導思想,把發展經濟的重點、經濟和效益增長點向工業領域傾斜,把加速工業化進程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題,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認真落實“工業強縣”戰略各項措施,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工業經濟大發展。一是

要營造“工業強縣”的濃厚氛圍。積極應對新的形勢變化與新的任務要求,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樹立工業化是加快小康進程必然選擇的理念,確立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廣泛宣傳工業,認真研究工業,全力扶持工業,著力壯大工業,形成全民參與大辦工業、全社會支持辦大工業的濃烈氛圍。二是要全面放活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以“民資、民智、民力”為主的經濟成份,其產權清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機制靈活,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完全適應漢陰生產力水平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更是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全縣各級各部門務必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在突出位置,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在思想上要樹立不論哪種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論歸誰所有,有貢獻就行;不論規模大小,能發展就行;不論業主是誰,有作為就行的“四不論”觀念。在工作中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除體制障礙,放寬從業限制,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實實在在的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真正做到開放、放開、放寬、放活,推動民營經濟蓬勃發展,迅速壯大。三是要擇優扶強骨幹企業。著眼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農副產品的加工升值,以集中力量扶持壯大天然建材、綠色食品、生物化工、絲棉紡織、黃金礦產五大支柱工業體系中的規模骨幹企業為重點,引導和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技術改造、研發新型產品、擴大企業規模,努力形成一批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的集團型、科技型、外向型骨幹企業群體,儘快形成三五戶起決定作用的重點企業。四是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眼於增強企業活力,把妥善安置職工放在首位,依據有關法律和相關政策,放手引進民營資本通過同業兼併、股份改造、嫁接培植、資產重組等多種途徑,儘快使國有企業全部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為發展民營經濟拓展空間。五是要鼓勵重點區域率先崛起。依託月河川道鄉鎮企業小區的區位、信息、資源、人才、經濟等方面優勢,以主攻民營經濟發展為突破口,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向園區聚集,促進資源優勢整合,使重點區域在民營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下,實現率先崛起。六是要創新工業經濟發展機制。按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