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黨員幹部集中學習培訓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三)加強學習培訓是增強黨員幹部執政能力、提高領導水平的迫切需要。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而提高這些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對各級各類黨員幹部的教育和培訓。現在,我們有些幹部存在著一種“通病”,就是學習不夠。許多同志在批評和自我批評時,喜歡用“學習不夠”來含糊其辭,以至於“學習不夠”成為許多人都可以接受、許多人都能夠諒解的“普遍缺點”。作為黨的幹部,倘若總是“學習不夠”,這就是一個致命的缺點,是黨性不強的表現。當前,我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重大歷史轉折時期,學習不夠對領導幹部來說已經成為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影響大局、影響長遠,影響我們“xx”的發展。

金鄉的發展也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歷史重任,全縣各級幹部應該怎么做?我們認為,唯一的辦法是加強培訓學習,提升綜合素質。因為不論處在什麼階段,黨員幹部始終是推進發展的中堅力量。領導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影響著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發展水平的高低。應該說,我縣的幹部在實踐錘鍊中已經和正在快速成長,但是我們的思想觀念、思維層次、業務知識、運作水平、工作水準和破解難題、駕馭全局的能力,與面臨的新形勢相比,與承擔的任務相比,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可以定論,當前最大的差距是能力的差距,最大的恐慌是本領的恐慌。比如,當一些民眾問題出現以後,或者個別民眾問題相對激烈的時候,不少幹部感到心裡沒數,束手無策,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不敢主動面對,不敢主動處理,已成為民眾工作的“弱勢群體”。這就是能力的差距。再比如,在應對包括網際網路在內的新聞媒體時,我們好多幹部不敢應對,躲躲藏藏,也成為“弱勢群體”。這就是本領的恐慌。同時,也有一些同志不善於利用市場手段推進經濟發展,還有一些同志沒有自覺地把自己與金鄉的發展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缺乏全局意識、創新意識,害怕觸及矛盾,不敢承擔風險,等等。對此,務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儘快加以扭轉。

二、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增強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根據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我縣黨員幹部集中學習培訓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準確、深入地領會xx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落實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加快全縣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著重抓好三個方面:

(一)突出抓好xx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要把集中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作為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列入重要日程,切實抓緊抓好,真正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統一到中央關於科學發展的要求上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能夠發生歷史性巨大變化,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歸根結底得益於我們黨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黨的歷次五中全會都是解決發展問題的,我們回顧一下,就很清晰。1989年,十三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用三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基本完成治理整頓任務;在著力提高經濟效益、經濟素質和科技水平的基礎上,保持適度的經濟成長率。1995年,xx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xx”計畫和XX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實現“xx”計畫和XX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兩個轉變”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XX年,xx屆五中全會明確了“xx”發展的重要方針,指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XX年,xx屆五中全會指出,必須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今年10月份召開的xx屆五中全會,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突出強調調整結構是主攻方向,科技創新是重要支撐,改善民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重要著力點,改革開放是強大動力。從十三屆五中全會以來的歷程看,每一次五中全會都是強調發展,而且科學發展的意識也在逐步增強,但是粗放式發展的模式沒有根本的改變。到了現在,以往粗放的發展模式再也不能繼續了。國際上我們受到制約,比如哥本哈根會議的要求、貿易保護主義等等;國內經濟與社會這兩個“輪子”不同步,經濟走得快,社會發展慢。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的主題沒有變,但是發展的理念有了很大轉變,特別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出現了八個“第一次”,更說明了這種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第一次對gdp沒有下達硬指標;第一次提出居民收入與發展同步;第一次提出把消費放到投資與出口之前,就是立足國內市場,拉動內需,促進發展;第一次全面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國家的競爭力;第一次提出防止城市過度擴張,完成城市化的布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預防和治理“大城市病”;第一次提出xx期間,基本養老金實現從省級統籌到全國統籌;第一次提出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財力保障;第一次提出加快社會體制改革,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同時,全會通過的“xx”規劃《建議》,出台了許多新的政策和產業導向。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準確把握五中全會的精神實質,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更加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