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國中教學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6)教師對學生答題良好習慣的培養重視不夠。如數學學科,不少教師講題時不板書解題過程,學生受此影響,考試答題也不注意過程書寫,致使過程分丟失嚴重。

2.對初三複習階段教學工作的建議

(1)加強研究(解決用心問題),增強實效

①研究考試說明。各教師利用備課時間,認真學習分析考試說明,吃透考試說明的要求及變化,對原有教學計畫要根據《考試說明》及時進行調整。

②研究中考試卷。要研究和把握各科中考試卷的總體特點,要研究和把握所考查的知識點,要研究和把握各知識點命題的題型和角度。

③研究練習資料。無論是課後練習,還是周練,嚴禁使用原版套題,避免重複練習,要精選精編資料、課後練習和周練的題目,努力提高課後練習和周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④研究信息。各校各學科要廣泛收集外界信息,及時吸收外校特別是名校在計畫安排、內容講授、資料使用等方面的經驗。

⑤研究學生。特別要研究學生的薄弱點,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課堂提問、課後輔導、個別交流、以及練習講評課等環節中,有針對性地提問、輔導、交流、講解。

(2)鑽研教材,夯實基礎,注重學科知識主幹框架的建構

針對課程要求,研究教材體系特點,藉助於備課組弄清每個知識點的要求,掌握各個知識點能級要求的含義,構建起學生學科知識主幹的框架。教師備課,課堂講授,布置課後作業,各類測試,力求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放在第一位,要將基礎知識、基本方法講全、練全,講透、練透。特別是在第一輪複習中,要對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題型進行反覆的拉網式訓練,確保不遺漏每一個知識點,以此求得學生臨場發揮的穩定。

(3)處理好複習中的四個問題,一切為學生服務,一切以實效為前提

①課堂力求做到高效化。課堂的高效離不開課堂的容量和質量。提倡增大課堂複習容量,不是追求過多的講,過多的練,面面俱到。而要敢於取捨,重點問題捨得用時間,集中精力解決學生困惑的問題,提高學生必需的能力。

②講練比例要科學。第一輪複習容易形成“滿堂灌”或“堂堂做”,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這樣都不利於學生的提高。我們應確立教為考服務,以考促教的策略,合理分配講練時間。告訴老師們:學生的解題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學生自己在解題活動中鍛鍊出來的,所以講代替不了“練”。

③學生主體作用要明確。課堂中有的講得多、講得快,學生被動聽、機械記,久而久之,學生思維僵化、應變能力差。初三複習課同樣要分清哪些環節該教師講,哪些環節該學生自己過手。該學生過手的一定要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動腦動手。課堂上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們認為,無論是教師講,還是學生動手,都應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老師的思維中去。

④講評的方式要高效。學情抓不住,講評隨意,對答案式的講評是影響講評課效益的。我們要求教師做到;講評前認真解題研究,認真閱讀學生答卷,對學生答卷具體分析,評中歸類,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糾正。在適當的時候,我們也可採取學生“自助”的辦法,讓學生講方法,析錯誤,展開爭論。這後一種方式,由於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極易讓學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