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統計基礎建設保障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推行統計數據生產的標準化

統計工作的核心是生產出合格的統計數據,要生產出合格的統計數據,對統計數據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目前統計實踐中重“評估”,數據質量控制不夠,而且“評估”制度很不完善,熱衷於對統計最終結果進行“評估”,而往往採取“係數法”、“排隊法”或用看似有關聯的指標來衡量。如工業增長速度用工業用電量的增長速度、應稅銷售收入等指標來評估,這些指標在各地的經濟結構基本一致、在經濟波動不大的情況下也許會保持在趨勢上的一致,但是,在經濟結構不一致、在經濟波動較大或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下失真嚴重。如:在生產發展相同的前提下,由於工業企業結構的不同,某地區的工業用電量占全市能耗的比重僅為20%多,而另一地區的工業用電量占全市能耗的比重卻為50-60%(甚至更高),工業用電量對兩個地區工業生產的影響程度就存在較大的差異;再如:某地區由於城市發展淘汰了一座高耗能嚴重虧損的水泥廠,由於此行業為高用電量企業,淘汰後對該市的工業用電量影響很大,又因為企業常年虧損對全市工業增加值貢獻不大,如果拿工業用電量增長速度評估工業增長速度,將會導致評估結果嚴重失真。

對統計數據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就是對統計數據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是對統計生產中各個環節上的質量控制,也是實行統計數據標準化處理。在這方面可以吸收銀行的業務管理系統,高考閱卷、分數統計等管理理念,嚴格管理統計數據處理。對統計數據的質量控制應採取流程透明原則、技術控制原則、數據反饋原則。流程透明原則是制定公開透明的統計數據處理原則,對數據處理中的各個環節加以控制,記錄完整的數據變化痕跡,讓惡意修改統計數據行為無處遁形;技術控制原則是以技術手段作為數據質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而不是靠人的覺悟和境界來控制數據質量。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建立一套完整的統計業務系統是能夠實現的,不但要實現網上直報功能,而且要打造統計業務平台,用計算機系統控制人為差錯機率;數據反饋原則是指在數據處理結束後,數據反饋給調查對象,讓調查對象能看到數據處理後的最終結果。

(三)加強對政府統計的監管,維護公共利益

統計法規定,統計工作應當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但是在統計實踐中,誰來監管政府統計、維護公共利益方面顯得缺失,社會公眾在監督政府統計方面顯得信息很不對稱,同時,沒有法定的渠道來監督政府統計行為。所以,統計數據會屢次遭到社會公眾的質疑,使政府統計公信力受到傷害。建立一個受信任的政府統計,統計工作的開放和透明是非常重要的,開放透明是減少誤解、誤讀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推行統計工作開放透明的同時,建立和完善政府統計監督體制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要實現系統內監督,政府監督,而且要推進第三方監督,實行系統外監督,用以解決統計系統內部難以自身解決的問題與矛盾。目前,統計業已成為政府管理的最常用的管理工具,套用在政府各種考核中,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小康建設、科學發展觀、節約型社會、創新型城市等。而各種考核又牽涉到各地方政府的政績和領導政績,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涉和影響,要抵禦這些影響只依靠系統內部的監督是不夠的,必須找到一支監督力量來約束統計系統的某些行為,使統計數據免受干擾。5月1日實行的《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是實行外部監督的有力武器,對地方、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領導人違法干預統計數據的行為作了明確的處分規定。但是,在舉證、處理等方面存在相當大難度。《處分規定》跨越了系統內部監督界限,引進了外部監督機制,卻沒有對統計數據進行實質性審查,沒有對統計行為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