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

教育局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二):

同志們:

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奮力搏取“xx”良好開局的重要時刻,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就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州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我市“xx”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出安排部署,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剛才,衛國市長作了工作報告,全面部署了教育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州教育局秦平局長對我市教育工作進行了很好的指導,我完全贊同,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在提升認識中強化教育工作地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富民必先興教,強市必先強教,教育強市既是富民強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加快推進富民強市的戰略基礎。

(一)建設教育強市是推進科學跨越、實現富民強市的客觀需要。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是科技,根本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要更好地實現 “xx”發展目標,推進吉首經濟社會科學跨越,實現富民強市,離不開教育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全市上下務必進一步深化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步伐,為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強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建設教育強市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教育是民生之首,牽動著千千萬萬家長的心,讓子女“有學上”、“上好學”已成為所有家長的共同企盼。當前,全社會對教育工作關注度、敏感性、期望值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教育凝結著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承載著人民民眾對幸福生活的殷切期待。全市上下必須把建設教育強市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確保廣大民眾都能享有充足、優質教育,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三)建設教育強市是鑄造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撐。教育發達、社會文明是一座城市永不褪色的“名片”。吉首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國民教育體系,擁有四省市邊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吉首大學,具備了打造成為武陵山區文化教育中心的基礎。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搶抓國家實施武陵山區經濟協作區戰略重要機遇,把握優勢,聚集合力,加速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步伐,努力打造“體系完善、質量優異、發展均衡、百姓滿意”的吉首教育品牌,進一步提升我市在四省市邊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二、在積極作為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既是黨委、政府的責任義務,也是人民民眾的熱切期盼。全市上下必須始終堅持這一宗旨,積極適應、全力滿足民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要求,不斷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

(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機制,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一是優先布局。注重加強教育事業與發展規劃的銜接安排,做到規劃編制優先考慮教育發展,資源調配優先考慮教育需要,項目安排優先考慮教育要求,確保各項政策、公共資源優先向教育傾斜,不斷最佳化教育結構。二是優先投入。完善教育投入優先穩定增長機制,依法保障“兩個比例”、“三個增長”,不留缺口給教育,不留困難給學校,不留負擔給學生。拓寬教育投入渠道,動員社會各界捐資助學,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把更多資源匯集到教育事業發展上來。三是優先服務。繼續推行定期議教、控輟保學、問題“銷號”及部門掛點聯校等制度,動員和引導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教育事業,形成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生動局面。

(二)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的主體是人,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教育,必須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把人的提升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以育才為本。始終把培養人才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髮展,一切著眼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全面落實立德樹人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措施,把培養好、發展好“人”作為思考、謀劃、推進各項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二是以納才為基。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提高待遇,最佳化環境,吸引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大力倡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不斷提升教師社會地位。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機制,調動廣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積極性。改革和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建設一支忠誠事業、甘於奉獻、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三是以惜才為要。以惜才意識強化均等意識,自覺主動地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不斷縮小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和群體差距,保障困難群體公平接受教育機會。高度重視解決好與人民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貧困家庭學生就讀、留守兒童教育、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等熱點問題,不斷健全完善助學體系建設,大力實施留守兒童少年關愛工程,認真落實進城農民工子女就學“兩為主”政策,保障不同群體均等接受教育權利。

(三)堅持把統籌兼顧作為教育發展的基本方法。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是滿足人民民眾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迫切需要。要立足市情特點,建立更具特色的社會教育體系,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要促進學前教育發展。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原則,儘快建立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加大對鄉鎮中心幼稚園的建設投入,逐步實現每個鄉鎮建設1所公辦中心幼稚園目標。二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統籌推進資源布局均衡化,逐步建立起城鄉統籌、規劃合理的義務教育資源分布體系。統籌推進辦學條件均衡化,大力實施合格學校和標準化學校建設,加大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力度,不斷改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三要推進高中免費教育發展。積極探索以市為主的高中教育投入體制,以免費促普及,以普及助提質。下半年要啟動實施具有吉首戶籍和學籍的高中學生免學費教育,並逐年擴大覆蓋面和免費內容,在“xx”期間全面實現免費高中教育。四要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建立穩定的職業教育發展經費籌措機制,集中力量抓好市職教中心和職業中專建設。圍繞促進農村勞務經濟,大力開展各種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五要努力支持高校發展。支持吉首大學、湘西職院、湘西電大等在吉高等院校建設,促進高校與地方和諧共處、互助發展。

(四)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創新是建設教育強市的動力源泉。要立足市情,明確目標,積極改革探索,努力走出一條有吉首特色的教育發展之路。一是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深入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將民辦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扶持培育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民辦學校,形成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共同參與、公辦和民辦學校公平競爭與和諧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二是深化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根據歷史傳統、現實基礎、功能定位、發展形勢綜合考慮制定各項學校管理制度,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形成特色,努力打造一批品牌學校。三是加快教育教學改革。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最佳化專業結構,豐富課程內容,打造品牌課堂、品牌學科,建立具有時代特色、符合發展要求的現代化教育教學體系。

三、在凝心聚力中確保教育目標實現

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發展教育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積極參與和通力協作,凝聚起推動教育事業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事業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科學教育評價考核機制,全面評價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工作業績。各級領導幹部要強化責任意識,主動關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不斷提高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能力。要制定實施轄區教育優先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教育強鄉(鎮、街道)建設,及時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建設教育強市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推進依法治教,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教育督導條例》,依法履行黨委、政府和主要負責人的教育職責。

(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及時查處教育違法違規行為,依法維護學校、學生、教師合法權益。要建立完善學校安全管理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增強學校主體意識,落實學校主體責任,不斷提升學校安全管理水平。要切實構建教育和諧穩定環境,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等創建活動,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校園周邊環境和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學校安全防範處置能力。要加強教育督導督查,建立糾錯問責機制,把教育納入督查工作重要內容,落實督導評估結果通報、跟蹤督查與限期整改制度,推動教育工作落實。

(三)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的部門分工責任制,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合力。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師和重視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輿論氛圍。各級學校負責人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人才培養和學校管理上,堅持從嚴治教、規範管理,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提高辦學和管理水平。要動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充分調動人民民眾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發展教育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各界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歷史重任。

同志們,教育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教育強市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為開創全市教育工作新局面、實現吉首經濟社會新跨越而努力奮鬥。

教育局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三):

尊敬的毛市長、董秘書長、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會議主要匯報兩個問題:一是“xx”怎么看?“十三五”怎么乾?二是20xx年做了什麼?20xx年怎么做?

一、“xx”怎么看?

“xx”時期是xx教育全面推進教育強市建設的五年,是xx教育轉型升級的五年,也是xx教育改革成果頗豐的五年。五年來,xx教育按照“一年布局、三年攻堅、五年提質”的戰略步驟,以滿足人民民眾教育需求為導向,堅持規劃先導,文化引領,機制創新,推進“八大”工程,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教育公平有效推進,教育質量全面提高,教育事業跨越發展。

一個總的評估是:“兩個全面”、“兩個率先”。“xx”規劃確定的教育強市階段性目標全面實現;《教育強市五年行動計畫》任務全面完成。和長沙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實現所轄縣市區全部通過教育強縣市區驗收,獲得“教育強市”申報資格;率先實現所轄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驗收,xx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具體成效,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各級各類教育取得一些進展

1.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服務體系健全。《學前教育第一個三年行動計畫》任務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每個鄉鎮(街道)建成1所公辦幼稚園的任務。認定普惠性民辦幼稚園430所,城區普惠幼稚園在園幼兒每年減免學費1000元。“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認定與管理”獲第三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

公益普惠園占幼稚園總數55.6%。

2.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水平居全省前列。9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驗收。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成合格學校。開展“百校結對幫扶”,區域整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建成150個課改基地校、55個省市課改樣板校、5個市級課改推廣中心,成立中國小新課程改革合作聯盟。實施鄉村教師關愛工程。

3.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居全省前列。實施高中提質工程,通過多元評價,規劃引領普通高中立足優勢學科,特色發展。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全市一本上線率從20xx年的6.52%,上升到20xx年的15.94%,上升9.42個百分點,增長了1.5倍,高於省平(13.5%)2.4個百分點。全市二本以上上線率從31.74%,上升到48.23%,增長了16.49個百分點,高於省平(35.5%)12.7個百分點;平均分連續四年居全省前三;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從20xx年的94.81%提升到20xx年的97.49%,4年穩居全省第一。實施“三提三改一化”,高中教育裝備水平達省定標準。投入6億元,完成二中新校建設與搬遷。

4.職業教育規範管理全國示範。實施《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計畫》、《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交流計畫》。職業教育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職業院校由41所調整到36所。建成與xx五大千億產業集群緊密銜接的特色專業體系,每所院校重點建設2-3個專業大類、重點辦好2-3個特色專業,新增9個對接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專業,壓縮重複設定、供過於求的21個專業,調整改造與產業升級不相適應的8個專業。制定《xx市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規程》,建立政校企互動的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

5.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省領先。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0.16%,高於全省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率先在全省建設普通中國小隨班就讀點校14所。投資1.35個億的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建設已開工。

6.終身教育發展全省先進。終身教育網路健全,構建了以xx市社區大學為龍頭、9個縣市區社區學院為骨幹、142個社區學校和533個社區學習中心為支撐的終身學習骨幹體系。xx社區大學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基地”。

7.民辦教育基本滿足了人民民眾選擇性教育資源需求。全市現有民辦教育機構1131個,固定資產達到35.2億元,比20xx年增加15.3億元,增長76.88%,

(二)教育綜合改革取得一些成果

1.各類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作為全國5箇中國小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試點市之一,全國34個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市之一,全國20個地方政府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市之一,承擔的5項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項目穩步推進。高中學科基地、督學責任區醴陵模式等改革經驗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報導。實施中職學校網上招生改革,有效遏制職業院校間無序競爭現象,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

2.區域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經驗獲教育部肯定。素質教育經驗編入教育部長袁貴仁主編的中國教育改革發展典型經驗叢書《素質教育新探索》。“六禮三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入選教育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案例。基本形成市、縣、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三)一些領域取得重點突破

1. “大班額”問題取得突破。編制《xx市區中國小幼稚園布局規劃(20xx-20xx年)》,為學校建設預留發展空間。出台《xx市中國小幼稚園建設管理辦法》,建立學校幼稚園配套建設機制。實施《城區基礎教育三年攻堅計畫》,投入15億,新建、擴建43所義務教育學校,新增學位3.5萬多個,有效緩解“大班額”問題。20xx年全市“大班額”率7.3%,是全省唯一一個低於10%以下的市州。

國家標準班額國小45人,中學50人。國小超過50人,中學超過55人為大班額。

2.“學生流失”問題取得突破。投入3億元,實施國中創優工程,全面提升國中辦學水平。

3. “民眾滿意度”問題取得突破。堅持“陽光服務”理念,建設“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廉潔型、陽光型”機關,建成省級文明單位。教育陽光服務平台建設模式,作為省教育廳民眾路線實踐成果在全省推廣。各類信訪件從20xx年的3059件下降到20xx年的1124件。網路負面輿情下降79.5%。市長熱線辦理滿意率連續六個季度為A類。近三年非正常進京、赴省上訪件為0。20xx-20xx年,在全市績效考核中連續5年評為一類單位。20xx-20xx年,在全省市州教育工作考核中連續2年獲綜合優秀獎和創新獎。

(四)保障水平提升

1.市委、市政府堅持科教先導戰略。先後出台《推進教育強市行動計畫》等一系列保障教育發展的政策。召開3次教育強市建設工作會議。建立市領導聯繫學校機制。

2.財政投入逐年增加。20xx-20xx年,全市預算內教育經費總量140.01億元,年均增長12.93%。其中教育事業費撥款136.7億元,年均增長14.63%。全市中國小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教育經費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77%、87.16%、84.02%、86.32%。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到小學生均600元/年、國中生均800元/年。

3.教師隊伍建設加強。組織評選表彰 “百優十佳”。建設23個“四名”工作室,20個學科基地。全市國小、國中、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9.8%、99.8%和98.6%。骨幹教師梯隊建設加強,全市有59名特級教師和225名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師待遇提高,城區教師績效工資從20xx年年均2.05萬元提高到20xx年3.01萬元;縣(市、區)教師績效工資從20xx年年均1.2萬元提高到20xx年的2.4萬元。

4.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三通工程”基本完成,縣市區建成域網8個,寬頻接入率達到98.9%,優質資源“班班通”達到88%,教師網路學習空間開通率達到92.8%。自主研發43065條教育資源。建設69個“數字校園”和“教育信息化”國家和省市示範項目。

5.教育開放水平提升。在全省率先成立國際合作交流科。20多所中國小與美國、英國等10個國家的50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300餘人次師生互訪。

二、“十三五”怎么乾?

“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總目標,概括起來是“兩率先一基本”:到20xx年,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強市,率先啟動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建設,基本形成系統完備、開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現代教育體系,提供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教育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為什麼定這個目標?黨的提出“兩個120xx年目標”,明確到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目標中明確提出“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xx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目標比國家全面現代化目標提前30年。“十三五”是國家建設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全國和湖南省教育“十三五”規劃目標都明確提出到20xx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因為xx已具備與長沙一起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強市的基礎,下一步如何建設教育現代化,成為xx教育“十三五”時期的主題。教育局組織專題組,多輪研討,集體研究,才提出“兩率先一基本”的目標。

具體路徑:分三個階段推進“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第一階段:到20xx年,“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強市”,完成教育扶貧攻堅任務,探索制定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先行先試,為全市教育現代化建設探索路子、提供借鑑。選擇1個縣(市、區)啟動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建設試點工作。第二階段:到20xx年,增加2個縣(市、區)啟動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建設。第三階段:到20xx年,9個縣市區全面啟動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建設。

具體任務:圍繞“啟動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建設”目標,著力推進“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水平提升、“高中階段教育綜合改革與內涵提升”、“高等教育創新服務社會能力提升”、“教育現代化保障能力提升”四大工程。

(一)“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包含四個項目。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特殊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面普及發展的主體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就做為“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水平提升”工程的二級指標,區域推進。

(二)“高中階段教育綜合改革與內涵提升”工程。包含2個項目。普通高中教育轉型提質和中等職業教育內涵提質發展,同為高中階段教育,就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綜合改革與內涵提升”工程的二級指標,分類推進。

(三)“高等教育創新服務社會能力提升”工程。包含4個重點工作。xx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省政府舉辦的有3所,行業舉辦的2所,市政府舉辦的2所(圖表)。在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重點支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推進高校優勢專業與xx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融合,重點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重點推進職教城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對xx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與促進作用。

(四)“教育現代化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包含4個項目。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教育現代化增加動力。抓住“5個統籌”,即統籌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統籌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教育管理體制等專項改革,統籌協調政府和社會各方,統籌整體部署與分類指導,統籌改革發展與維護穩定的關係,推進xx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實施教師隊伍“十百千工程”,為教育現代化提供支撐。“光有大樓,沒有高素質教師,不會有高品質教育”。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是人的現代化。實施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畫”,為教育現代化夯實基礎。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與套用工程、村小資源普惠工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工程。提升教育開放水平,為教育現代化增添活力。對市場開放,讓民辦教育活起來,支持民辦學校辦出特色和品質,研究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的鼓勵性政策。對社會開放,把各界精英請進來。對國際開放,雙向交流、合作共贏,增強xx教育的吸引力、影響力。

三、20xx年重點做了什麼?

20xx年,重點做了一件事,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水平。抓住質量這一“生命線”,著力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一)在資源配置上,落實公平的教育質量觀,著力增強民眾的獲得感

1.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啟動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推廣“好習慣養成”地方特色課程。

2.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啟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推進“百校結對幫扶”。投入16881.03萬元,改善了181所國小、47個教學點、101所國中學校的辦學條件。縣城建成4所學校,新增138個班、6900個學位,城鎮大班額問題有所緩解。

3.全面實施職業教育三年攻堅計畫。新立項建設了2所省級卓越中職學校、2個省級示範性特色專業群、2個省級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3個市級職教名師工作室,開展了2箇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試點項目、2個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3個職教信息化特色試點項目、3個基於現代職教體系下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7名教師在全國中職說課競賽中獲一等獎。1名學生在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業大賽中獲一等獎(全省只4個)。

4.有效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市特校整體搬遷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隨班就讀點資源教室標準,建設14個資源教室。資助家庭貧困學生8.22萬人。為5.85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供了義務教育學位。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公開選聘錄用制度。實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工程。把鄉村教師關愛工程納入縣區政府考核指標。建設了800套教師公租房,為17734名原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發放生活困難補助。組織100名教師參加國家級心理諮詢師資格培訓,啟動輕鬆教與學項目。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14所學校與英國中國小校級連線,與英國駐廣州領事館教育處合作實施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項目,一批初具國際視野的校長和教師脫穎而出。

(二)堅持全面的教育質量觀,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應對高考改革,推進普通高中轉型提質, 16所學校結對開展初高中銜接教育試點。建設20個高中課程基地。組織200餘人次參加高中轉型發展專題培訓。校長隊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6所學校分別進行了管理機制或教學組織形式改革。

2.提升學生公民素養。100所中國小實施“六禮三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獲評教育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案例獎。開展10期良師益友讀書會、200場經典誦讀、10期青年教師大講壇。組織20名文化名人進校園。建設6個文化名師工作室。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推進“體藝2+1” 項目課程化。推廣校園足球,組織第一屆“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組隊參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杯”比賽,獲全國第9名。

4.提升學生創新素養和實踐能力。創新人才與個性化培養成效顯著。南方中學連續兩年獲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xx市二中在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獲得一金二銀四銅的成績;市八中籃球隊進入全國4強,國小足球隊進入全國16強。市十八中、醴陵市四中建成省級特色學校。市十八中美術生基本涵蓋了全國各大美院。

四、20xx年重點做什麼?

20xx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教育工作主要任務是,圍繞“兩率先一基本”總目標,實施“教育強市攻堅”工程,著力補短板、促轉型、提質量,力爭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強市。

(一)補短板是關鍵

1.統籌突破各類教育的薄弱環節

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公辦幼稚園建設、“幼兒習慣養成教育”課程的落實,解決途徑是實施農村公辦幼稚園達標工程。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短板是村小教育資源缺乏與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城鄉差距較大,解決途徑是實施村小教育資源普惠工程、全面改薄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特殊教育普及發展的薄弱環節是學位不足,解決途徑是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加快市特殊學校新校建設,每個縣市區建一個合格的隨班就讀資源教室;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的短板在縣域高中、農村高中和民辦高中,解決途徑實施非示範性普通高中提質計畫和民辦高中提質計畫,分類指導薄弱高中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

職業教育優質創新發展的短板在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不均衡、普職融通沒打通、校企合作不深入,解決途徑是按照全市職教工作會議部署實施。

民辦教育優質規範發展的短板是可持續的師資隊伍建設,解決途徑是在中央精神明確後出台《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

2.重點突破教師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

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十百千萬”工程。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啟動教師資格註冊工作。加快全市校長、教師區域內交流工作,促進區域內教師均衡配置。推廣教、研、培一體式培訓模式,拓寬培訓平台。開展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畫,落實鄉村教師津貼,加強教師周轉房建設。完善中國小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實施教師健康關懷行動。

3.精準突破學生資助工作薄弱環節。針對弱勢群體,現在的學生資助政策已全覆蓋,薄弱環節是資助方式的完善,解決途徑是,將各類資助方式置於陽光下運行,提高資助工作精準度,確保各項資助政策落實到每位需要幫扶的學生身上。

(二)促轉型是考驗

適應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對教育帶來的影響,主動轉型,一個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因為課程才是學校最為重要的產品,也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課程改變學校才會改變,才能適應招考制度改革。解決的途徑是實施普通高中高品質學校建設計畫,選擇1-2所學校開展高品質學校建設試點,深化課程改革、探索適應新高考改革的教學組織模式。

(三)提質量是核心

著眼學生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將各項工作融入質量建設中心,全面回歸服務學生成長需求,調整工作慣性,破除思維定勢,把主要精力轉到質量建設上來。

1.啟動《中國小德育綜合改革行動計畫》,提升學生公民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完善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的評價制度,評價結果記入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升學評優參考依據。

2.啟動《學校藝術教育普及計畫》,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開展學校藝術教育專項督導評估。發揮校園春天陽光藝術團和藝術文化名師工作室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藝術審美教育。

3.推進《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行動計畫》,提升學生心理素質。要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培養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探索“輕鬆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

4.啟動《學生健康體質提升計畫》,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開展好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切實抓好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完善體質健康監測制度。

5.實施《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畫》,提升學生信息素養。促進信息技術的套用與學生學習成長需求、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深度融合,為學生學習力的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創造條件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