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第32個教師節暨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

從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看。到2024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更是加快教育事業的重大歷史任務。就目前而言,全縣人均受教育程度僅為8.1年,與全面小康目標值10.5年還差2.4年,大學入學率僅占11.7%,比全面小康標準20%低8.3個百分點。同時,我們在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與全國全省全市還有相當的差距,教育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矛盾還比較突出。

從教育教學質量看。近年來,我縣聯考成績雖然逐年上升,但在全市綜合排名一直靠後。全縣中考“七合率”,特別是農村中學“七合率”仍然不高,農村國小、國中基礎教育非常薄弱。全縣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質量差異大,城區學校質量高,農村學校質量差的現象較為普遍,學生擇校、擇班問題十分突出。如何下大力氣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切實解決好教育質量大突破的“短板”和基礎問題,十分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

從教育教學管理看。我們的管理還不到位,一些學區、學校管理“行政化”傾向還比較明顯,一些學校校長和管理人員對教育教學工作疏於研究,舉措無力,成效不大。特別是農村中國小的管理粗放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與此同時,高中優質生源流失嚴重,既反映了我們的辦學吸引力不高,又導致了優秀學生帶動力的缺失。中國小,特別是國中在校生輟學流失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義務教育階段普及程度的“瓶頸”。

從教師隊伍現狀看。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全縣教師隊伍的工作態度和精神狀態有了明顯改善,廣大教師為教育質量大突破付出的艱辛努力值得肯定。但是,一些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教學業務能力、知識結構更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還與實現教育質量大突破目標有很大差距;城區高中語數外等重點學科骨幹教師少,農村國中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專業不對口代課現象非常突出,農村國小體音美教師及邊遠山區的英語教師十分短缺;個別教師師德低下,甚至違法亂紀,不堪為人師表,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形象;部分教師不安心在鄉下工作,特別是不願意在條件艱苦的地方教書育人。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削弱了教師隊伍的“正能量”,而且降低了廣大教師在人民民眾心目中應有的位置。

總體來看,我縣目前的教育發展現狀,僅僅滿足了“有學上”的基本需求,但與“上好學”的殷切期待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全縣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要準確把握這一現狀,進一步明確今後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下決心推動全縣教育工作再提高、再進步、再發展。

二、我們在做好今後工作上要滿懷信心,乘勢而上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縣教育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三支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關鍵,以深化學校管理為著力點,以擴展優質教育資源為根本任務,緊扣“三年大發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創先進”的教育質量大突破三步走戰略目標,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緊緊圍繞這一思路,我們要牢牢把握好以下三個重點。

第一,要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全民重視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管到哪個階段,不管在哪個層面,都不能動搖,不能鬆懈,更不能放棄。就我縣教育發展的實際而言,要重點落實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落實在尊師重教上。鄧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象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由小平同志倡導設立教師節,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問題,積極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每到教師節,各級各部門都要考慮為教育做了什麼,為教師做點什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上,全縣各級黨委、政府要更加真誠地關心教育、重視教育,要千方百計為學校和老師做點實事,解決點實際問題。今後,衡量各級黨政組織的工作和政績,不僅要看經濟成長指標,還要看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程度。

二是要落實在教師待遇上。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一定要滿腔熱情地切實解決好教師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等切身利益問題。凡是上級政策有規定的福利和待遇,我們一定要落實到位;凡是其它縣區教師享受的待遇,我們一定不能少,也不能低。去年,我縣在全市率先落實了中國小教師班主任津貼和邊遠地區教師補貼,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去年以來,調整充實的學區、中學校長的科級待遇,今年要儘快落實,讓他們有職有權,一心一意抓管理、促教學。今後,縣財政要堅持每年預算安排500萬元,繼續落實班主任和邊遠教師的津補貼,堅持對全縣中國小教師每年進行一次體檢,盡心盡力地辦好這些“雪中送炭”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