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第32個教師節暨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

四是要狠抓教育均衡發展。要高度重視學前教育。要把城鄉幼稚園建設和改造納入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規劃,充分利用農村閒置校舍改擴建幼稚園,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有效緩解“入園難”問題,爭取到XX年,確保全縣城區學前三年受教育率和農村學前一年受教育率達到90%以上。要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按照省、市發展規劃,我縣被確定在2024年接受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驗收,在2024年接受全市達標驗收,這是繼“兩基”國檢之後,國家、省、市對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履行教育工作職責情況的再一次全面檢查和考核,我們必須早部署、早規劃、早著手、早推進。我縣農村教育布點多、覆蓋面廣、基礎薄弱,既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制約全縣教育質量和教育發展整體水平大幅度提升的關鍵。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必須將農村教育作為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繼續抓住薄弱環節,不斷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現在開始,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按照“學校基礎設施標準化、師資配備均衡化、教育質量一體化”的總要求,認真制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各類規劃、方案,確保達標工作的順利實施。要穩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堅持審慎推進與因地制宜相結合的原則,從方便就近入學和提高質量效益相結合的角度,合理確定教學點、完小、中心國小、國中學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學校和非寄宿制學校的安排,確保學校布局與學齡人口居住分布相適應。要進一步強化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堅決遏制中國小在校生特別是國中在校生輟學流失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促進義務教育健康發展。要大力推進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堅持把資金、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學校傾斜,著力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發展差距,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要加快發展普通高中教育。要以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標準化建設為重點,努力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大城區2所獨立高中的硬體建設力度,確保到“xx”末,全縣高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新課程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力爭使縣一中達到省級示範性高中,縣六中達到市級示範性高中。到2024年,力爭全縣高中率先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抓住國家實施職業教育“2+2+1”培養模式改革和加強農業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建設的良好機遇,以天水農校為依託,堅決落實各國中學校“一崗雙責”目標責任,重點破解職業學校招生難的發展難題,強化為中職學校輸送畢業生的工作力度,使全縣未上普通高中的國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學到一技之長,能夠創業就業,推動縣域職業教育大發展。

第三,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為未來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去年以來,我們在推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中國小教師合理交流、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方面,實施了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從全縣教育發展大局和長遠著想,這些措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正確的,是切合我縣教育工作實際的,今年國中“七科”合格率的大幅度提升就很能說明問題。今後,要繼續擴展教育改革領域,把機制創新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要積極試行學區校長負責鄉鎮學校的管理體制改革。要確定2至3個鄉鎮,積極穩妥地試行以鄉鎮設學區,實行學區內中國小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從而更好地解決鄉鎮中國小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突出問題,推進鄉域教育的有效管理。這一改革思路我們從去年就已經提出,縣教體局要認真謀劃,積極推進,力爭在基層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小教師交流機制。繼續堅持“按需設崗,定編定員,富餘交流”的原則,在去年已取得國中富餘教師向國小交流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今年要重點推進高中富餘人員向城區國中交流、城區國中富餘教師向城區國小交流、城區國小富餘教師向城區周邊中國小交流、鄉鎮中心國小富餘人員向鄉鎮完小和教學點交流的教師逐級交流機制。在教師逐級交流工作上,縣教體局和學區、學校,一定要敢於碰硬,勇於擔當,確保此項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效。要積極試行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堅持“評聘分離”的原則,對已取得職稱資格的教師,根據學校崗位需求、工作實績和聘用比例,由縣政府進行聘用,已聘用的教師享受相應職稱工資待遇,未聘用的教師享受原工資待遇。要按照“積極爭取、拓展思路、實績評定、整體推進”的原則,制定出台職稱評定辦法,積極解決好教師職稱評定工作,特別是針對縣一中、六中教師職稱評定名額偏少、分配不足的突出問題,在積極向上級爭取名額的同時,對目前擔任學校領導職務和年齡偏大,但仍占職稱名額的教師,要在不影響工資標準的前提下,合理騰出職稱崗位,調劑給符合職稱評定條件、教育教學實績突出的優秀教師。通過充分發揮職稱評聘的槓桿作用,真正調動廣大一線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要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堅持優惠政策條件引進與國家政策性安置相結合,多形式培養與縣域內合理調配相結合,“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與盡力爭取與省內外名校結對幫扶相結合的辦法和途徑,切實解決中國小部分學科教師急缺和幼稚園教師嚴重短缺的突出問題。要切實推行不合格教師退出教師隊伍機制。對師德師風低下、工作漂浮、嚴重損害教師隊伍形象的教師,要堅決清理出教師隊伍,切實維護教師隊伍的神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