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第32個教師節暨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

三是要落實在加強農村教育上。要著力解決城鄉教育不均衡的問題。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配置、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質量,遠遠落後於城區,並且,這種差距在逐漸拉大。推動占全縣教育份額三分之二的農村教育上台階、上水平,既是實現教育質量大突破的重點,更是難點和關鍵。首先,要大力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要進一步加強校舍建設,改善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加大圖書、儀器、遠程教育設施設備的配備和校園文化的營造,為農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其次,要下決心充實農村中國小的師資力量,進一步最佳化農村學校的師資結構。要深入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頂崗培訓、送教下鄉活動,通過實行“雙向交流、共同提高”,努力提升農村中國小的教育水平。與此同時,要通過強化督查檢查、教育評估和嚴格考核,下決心解決農村中國小管理粗放、水平不高的問題。對那些樂於紮根基層,埋頭苦幹的農村中國小教師,要在政治上給榮譽,經濟上給實惠,生活上多關心,讓他們在社會上受尊重,在工作上能安心。

四是要落實在加大教育投入上。教育投入是長遠的投入,持久的投入。過去,我們對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國家教育項目,改善辦學條件,在硬體建設上投入較大。進入新的階段,我們要更加注重內涵式的發展,在繼續加大對國家教育項目的爭取力度,繼續改善我們的辦學條件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縣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盡力確保教育經費的 “三個增長”和“兩個比例”。要把縣級財政的投入重點,轉移到教師培訓、學習考察,以及對先進學校、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優秀家庭和先進鄉鎮的獎勵上來。

第二,要咬定提高教育質量目標不放鬆。

要直面我縣教育事業奮力爬坡、趕超跨越的階段性特徵,貫徹落實好縣委、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意見》,牢牢抓住提高教育質量不鬆手,堅持“四個狠抓”不動搖。

一是要狠抓教育教學質量。要向教學改革要質量。堅持召開全縣中國小教育質量研討會、現場會,及時總結、交流學區學校抓質量的好辦法、好經驗,及時通報工作中的教訓和不足,使教育質量意識滲透到全縣各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要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加快推進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力打造高效課堂。要向教學管理要質量。大力實施“質量立校”工程,進一步明確辦學目標,落實推進措施,做實活動載體。根據我縣教育發展實際,在現階段,國小和國中要以畢業檢測、畢業會考各學科合格率、優秀率和高中階段升學率作為衡量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高中要以聯考上線率、錄取率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縣教體局要加強督導,經常深入學校和課堂開展督導檢查。各級各類學校要把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落實到課堂、落實到老師、落實到每一個細節,落實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要向教研教改和教育督導要質量。要大興教研教改之風,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動,通過觀摩教學、專題研討等活動,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要充分發揮縣教研室和教育督導室的職能作用,不斷改進和最佳化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教研、督導工作要按照“總結經驗重推廣、找準病因重施治、分析校情重引導、創新教法重激活”的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督導活動,為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理清思路,找準突破口。要向教學評價要質量。教育部門要認真研究制定適合各類教育特點、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體系,既要看學生考試的合格率和優秀率,又要看入學率、鞏固率和差生的轉化率;既要考核統考科目,又要考核其它科目,把教學成果、教育質量作為考核學校、考核教師的主要標準和依據,與教師的績效工資、職稱評定、評先選優掛鈎,充分調動各級各類學校、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抓質量的積極性。要認真遵循教育規律。推動教育科學發展,就必然要遵循教育規律。就我縣而言,各鄉鎮、各學校所處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人文環境,以及各學校自身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校風學風不盡相同,特別是學生個體在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以及性格、興趣、身體、智力等方面更是千差萬別。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須高度注重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同時,人的培養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上既要有隻爭朝夕的緊迫追求,又要堅持循序漸進,絕不能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只有這樣,質量提升工程才能有效推進。要大力倡導“三苦二樂”精神。會寧教育不斷從輝煌走向輝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把“三苦”精神和“二樂”精神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把艱苦奮鬥精神和遵循教育規律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會寧教育最豐富的內涵,也是會寧教育最寶貴的經驗。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和各學校,都要積極學習借鑑並大力倡導會寧縣“領導苦抓、家長苦供、社會苦幫、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三苦二樂”精神,合力鑄造我縣教育發展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