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家長培訓會教師發言稿

開學第一天,老師就會把新本子、新書都發下去,家長一定要及時包皮,工整地寫上本子的類別及學生姓名。

下面詳細地講一講家長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放學後,稍微休息一下,吃點喝點,就要立即開始完成各科作業,一開始,家長要騰出時間全過程參與,一是絕不允許孩子邊玩邊寫作業,二是幫助孩子鞏固正確的寫字姿勢。學校好不容易把每個孩子姿勢糾正正確了,缺少的就是鞏固,如果他回家就放鬆了要求,隨便拿筆,趴著寫字,家長不及時提醒的話,好的寫字習慣是很難養成的,對孩子身體健康的發育會產生影響。三是監督孩子背誦、預習、讀課外書及聽英語磁帶的作業。這中間注意不要隨意讓孩子起身做別的事情,諸如上廁所、拿書都要在寫作業之前準備好,也不要和孩子拉閒呱,就讓孩子聚精會神地、速度較快地完成作業。作業完成後,家長一定要檢查,發現書寫不認真的字一定要狠心擦掉,讓孩子知道學習就要認真,不能隨意對待,孩子寫得慢一點沒關係,但是,要保證每個字都是認真完成的。這樣做不僅僅是對書寫美觀的要求,更是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態度。發現不對的題目不要擅自告訴答案,要幫孩子搞清楚錯誤的原因,讓孩子自己探索正確的結果。檢查合格後,每項作業都要簽上家長的名字,表示作業已得到家長的關注。尤其是讀、背誦、預習的作業,家長一定要簽字,老師才知道學生已經按時完成。一段時間後,如果上述內容孩子都能做到了,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自己檢查作業,但是,我們家長也絕不能完全放手,一個好習慣的培養並不容易,這中間,我們稍一放鬆,孩子就會出現反覆,所以,我們要始終保持關注狀態,直到孩子的好習慣得到鞏固。

這裡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一年級寫得作業非常少,但是,每天都會布置朗讀、背誦、課外閱讀的作業。好多孩子總覺得沒有寫得作業就是沒作業,回家就對家長說今天老師沒布置作業,家長也就很爽快地回答:那就玩去吧。結果,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朗讀不熟練,背誦沒完成,給知識的掌握造成漏洞,也容易形成懶惰、不認真的不良習慣。所以,沒作業是不可能的,家長一定要對照孩子的記作業本,逐項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

最後談一談如何培養孩子每日課外閱讀的習慣。

讀書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人的一生中越早養成越好。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在生活中占的分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智力發展的狀況。我國著名作家郭沫若也早在1955年提出:兒童應該在書面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6-7歲開始閱讀。目前,全國都非常重視課外閱讀,提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所以,大部分學校都有每天閱讀課外書的作業,但是,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小,大部分孩子不能獨立閱讀,怎么辦呢?這就要求我們家長犧牲自己的娛樂及休息時間,耐心地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每天給孩子讀1-2篇故事,讀完後要與孩子交流讀書體會。可以讓孩子談讀童話故事後收穫的生活道理,也可以朗誦精彩片段,還可以複述故事等,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每個學期,我們都會選出讀書之星、故事大王、小小朗誦家等。還會定期開展家長讀書論壇,提供平台讓家長交流親子閱讀的經驗,彼此推薦好方法好書目,期末還要評選出書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