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銜接指導家長會講話稿

(四)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1 、讓孩子學會獨立。獨立性非常重要,國小生會碰到很多障礙和困難,要獨自面對和解決。

常見現象:家長代勞提書包、收拾書包,家長三陪(陪讀陪寫陪做),家長不陪孩子不會做作業,忘記帶書、紅領巾等,餵飯,幫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家長不放心,不放手,變相的愛變成了溺愛,包辦代替太多,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根源是不尊重孩子,沒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最後的結果不僅是孩子們生活不獨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獨立,依賴性強,不會選擇和處理任何事情。

2 、培養忍受挫折的能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變的堅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堅忍不拔的生存能力。

3 、增強意志力---堅持性,自制力,規則意識。

自我約束:一件事必須幹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廢。

遵守規則:自我不等於自我為中心,無拘無術,而是要遵守紀律、上課規則。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4 、培養自信心,勇敢精神等。

5 、保證孩子心理健康;培養孩子良好心態,大聲表揚,單獨批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五)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

1 、合作精神:

孩子是處於集體之中的社會人,在團隊里的個體,時時處處要與人發生關係。只有會合作才會競爭:有事商量,分工協作,關心同情別人,幫助別人並尋求別人幫助。

合作需要寬容:換位思考,對孩子要多說:“如果換做你,你會怎樣?”“你要是他,你會怎樣?”

2 、與人交往:積極主動的與人交往,真誠交往;學會傾聽別人,用適當的方式表達。

3、 語言表達能力:清楚流利的表達自己意願。辭彙量的豐富,有感情的表達。

練習手段有:堅持口述日記;多用提問方式與幼兒交談;延伸孩子的話,引導繼續表達;多與孩子說話,要學會渲染;多聽孩子表達,耐心傾聽;創造機會讓孩子表演展示;看圖說話或編故事。

4 、培養責任感:任務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

一方面,完成任務和責任:自覺獨立完成作業,值日生工作,臨時性任務,該承擔的家務,以示他對家也負有責任。

另一方面,承擔後果和負責任:勇於承擔由於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過錯和後果。

五 幼小銜接的方法----怎樣銜接

(一)幼稚園方面

1 、轉變觀念,找準切入點: 輕知識的學習,重能力的培養。

2 、確定銜接點:

(1)興趣激發;(2)習慣規則培養;(3)語文學習能力----聽說讀寫能力方面;(4)數學學習能力---加減運算、思維及操作能力方面;(5)適應能力方面---個性,心理,獨立性等。

3、對老師教育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每個孩子帶一個小書包,寫上自己名字,裝自己的書、用品,放到固定地點,每天帶來,必須配備。

每個孩子準備一個《作業記錄本》,要求老師每天布置一個小作業(小任務)(15分鐘之內完成)

(作業形式可以是:前書寫,數字書寫等書寫的內容;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什麼事情;明天帶什麼東西等)引導幼兒用符號記作業,每天請家長簽字、反饋。

設立值日生,張貼明顯的值日生專欄,詳細職責分工,製作值日生牌,執行值日生值日制度。

上課時間延長至35分鐘,期間減少幼兒外出入廁喝水次數,加強上課常規(舉手發言等)。

實行不來園請假制度,幼兒不出勤必須電話或當面請假。

班級配備鐘錶,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張貼在幼兒看的見的地方,教孩子學會看各種表。

各生活環節“限時制”:洗手,穿脫衣服,疊被子,吃飯等幾分鐘必須完成。

舉行各班“疊被子比賽,穿衣服比賽,繫鞋帶比賽等等多種國小生能力培養的比賽活動”。 

學習能力方面(語文、數學)

各種姿勢訓練及達標--坐姿,書寫姿勢,舉手姿勢。

環境創設---拼音世界(張貼拼音的掛圖,進行教學)

每個孩子會寫自己的名字(布置家長在家輔導練習)。

前書寫活動冊,每周完成兩張四頁,在園完成一張,布置周末作業一張。要求保留在園。在“前書寫專欄”組織展覽。

繼續《開展幫我早閱讀》的學習,加強閱讀和朗讀練習。

1) 全書滾動聽讀,挑出的課文著重聽讀並集體教學,學習閱讀和朗讀。

2) 每月一個單元,每天15分鐘閱讀時間,每周一節集體閱讀課,其他利用隨機時間閱讀。

3) 規定課文必須會讀會講。

要求家長每周為孩子記口述周記(口述日記),老師為其裝訂成冊,進行展覽。

數字1—10的書寫學習。掌握正確的數字書寫格式和方法。

數學思維訓練:進行智力題、套用題等思維訓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