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發言稿: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 努力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

比方有不少學生在中學時期喜歡無節制地上網,這種行為顯然是錯誤的。但是做家長的如果不能找出孩子錯誤的行為背後的原因,而直接去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家長如果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搞清他行為的原因。喔!原來我的孩子上網是因為盲從,覺得別的同學上網,自己不上好象很沒有面子一樣的,覺著只有上網才和別的同學有“共同語言”,還有的是因為在家庭里缺少關愛,心靈空虛,在虛擬的世界裡尋找刺激。這樣你就可以跟他講:人們排解不良心情的方式有很多,無節制上網不是最好的辦法,這樣講明上網的利與弊,總比直接把孩子從網咖里拉出來要好得多,因為你理解了孩子,孩子也會理解你。

四、賞識,良好溝通的工具

有了理解是基礎,但溝通還需要一個工具,那就是——賞識。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這樣一個家長,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稚園的老師說孩子有多動症,回來後她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餵。

兒子上國小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兒子他智力上有些障礙,她卻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

從這以後,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國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但老師卻什麼也沒有說,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聽了這話,她驚喜地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就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裡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聽了這話,媽媽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想這位媽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媽媽,雖然她每一次都把話反過來說,每一次都對孩子撒謊,可是這卻給了孩子自信,促使孩子走向了成功。

教給家長一個方法: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孩子的缺點。

五、批評,良好溝通的輔助

聽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有疑問了:是不是我們只能去理解孩子,賞識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其實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適當的批評也是溝通的一個輔助性工具,做家長也不能一味鼓勵,錯了就一定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批評,孩子就沒有是非觀念。“對孩子越民主,孩子就會越專制”

比如:一個學生因為屢次違反學校紀律,家長被請到了學校,可是家長一見到自己在辦公室里站著,二話不說就拉著孩子的手問他熱不熱,累不累,拿毛巾給他擦汗。我們說家長關心孩子是對的,可是他關心的不是地方,不是合適的時間,如果我們的孩子放學回家,我們遞上一杯水,表明的是關心,而此時的這一句問候,卻是一種誤導,甚至是一種縱容。這樣的做法,就會使學校、老師的教育前功盡棄。

一定要嚴肅指出問題,不要怕孩子承受不了而輕描淡寫,不要把批評變得庸俗,那樣,起不到批評的效果,還不如不批評。也不要對孩子批評後,就立即安撫,要讓孩子有反思的時間。特別是家庭成員要協調一致,形成對問題的統一看法,千萬不要有一個人對孩子進行批評了,另外的人唱反調,這樣做,輕者沖淡了批評的效果,重者會使孩子無所適從,混淆是非標準,對批評不當回事,甚至養成看風使舵,投機取巧,鑽空子的壞習慣。

因為批評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沒有經過訓練,很少有人能夠把批評做得準確。當你不知道如何去批評孩子的時候,你最好什麼也不說,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經過成熟考慮,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