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學家長會教師發言稿

在中學,學生應該有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預習老師沒講過的內容,也可以複習老師已經講過的知識。所以求知慾強的同學,成績會越來越好,或者有明顯進步;而懶惰、怕吃苦的同學,想把成績搞好就難了。

我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想讓同學們配合老師學會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聽課、學會思考問題,不要完全依靠老師,特別是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這點尤為重要。靠教師補,想有出色表現,難!因為很多知識要靠學生自己去消化、領悟,最後達到觸類旁通。所以我提倡同學們多思、多問。有些家長在聯繫表中也表示孩子要學會自己看書和思考,但效果並不理想。當然,學習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波折,作為學校,作為班主任,作為課任老師,我們有義務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如有的學生需要意志,有的需要耐力,有的需要情緒,有的需要方法,有的需要細心。儘管現在還存著這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會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

學校教育的形式是群體性的,一個老師至少要負責幾十個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學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把教育的對象,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從教育的全過程來看,無論是在教育的時間和精力上,還是在教育的對象和情感上,親職教育始終占有特殊的優勢地位,其潛在能力是巨大的。

有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在同樣的年齡段里,同時走進同一所學校,在同樣的班級里學習,授課的時間是相同的,教育的環境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卻截然不同,這種分化的原因,並不在於學校教育質量,而在於親職教育的配合上。

有這樣一個比喻,老師好比醫生,父母好比護士,醫生開藥後,護士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教育永遠離不開正確的親職教育,假如沒有良好、正確、合理的親職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師、再好的學校也不可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親職教育的失敗,往往導致學校教育事倍功半。為此,我們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共識。

一、要掌握孩子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

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但自己的願望與實際能力有著很大的距離,他們總認為自己不是孩子了,總想擺脫老師和家長的束縛,有事不太願意與父母及老師交流,情感脆弱,做事莽撞,不記後果,衝動和好奇是他們的最大特徵。這時,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悉心引導。在教育上更應講究方式方法,態度不能粗暴,語言不能過激。。家長要儘量抽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經常與孩子溝通,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一起看待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平時要和孩子多交流,詢問學習情況,不能等成績出來了,問題出來了才想到去關心孩子。

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關注青春期的早戀問題。獨生子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事實上光靠老師教育還是軟弱的,家長更應關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握好尺度。特別是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她的家長和它交流是同過筆談的形式,把要對她說的話寫在紙上,留在書桌上,她有什麼想法,意見和不願當面說的話也寫下來,留給父母。這中方法很好,彼此都避免了情緒上的問題,也很容易接受。陳菁新同學的媽媽也在用這個方法,家長們可以試試。

二、要全面而準確地估計自己的孩子。

這種評估不能過高,也不可過低,過高和過低都會導致家庭施教的不準確。錯誤和不準確的估計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情緒。有的家長在沒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況下,單憑某一學科或某一單元的學習成績就盲目斷定孩子“不行”,還有的家長過高估計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農村有句古話叫“莊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已的好”,在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怎么看都覺得很聰慧的,但到上學後,一比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學階段就心灰意冷,這就是對孩子智力估計不準確造成的。作為智力好些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

時代變化了,人才的標準也在變化,分數不能決定一切,高分未必高能,只有素質綜合、全面發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和挑戰。愛因斯坦國中未能畢業、愛迪生國小被稱為笨蛋,他們卻成為對人類貢獻卓著的科學家、發明家;比爾。蓋茨哈佛大學未畢業卻能成為世界首富,因此我們應樹立新的人才觀。您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並不意味著思想好、能力高,您的孩子暫時學習成績落後,並不意味著思想差、能力低。不能認為分數就是一切,考試分數高,要引導孩子不要自滿,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考試分數不理想,應該心平氣和地與老師、孩子一起研究存在的問題。既要與同學比,更要與自己比,比較前後幾次考試,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麼。比較各科之間的成績,看哪科是弱項,多花些時間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