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領導講話稿

抽象地講,領導講話稿的效用僅是指可能產生的和應當產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論上的,具體到實踐中,這些效用能否產生或產生多大,要看領導講話精神的落實情況。但是我們首先還是要把領導講話稿寫好,要使領導講話稿具備產生某種效用的前提條件。如果講話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對題、謬誤百出,那就根本不會產生積極效用,甚至會產生負面效用。

三、領導講話稿的謀篇布局

謀篇布局,就是謀劃講話稿的篇章結構。就像搞建築,首先要精心設計,畫出略圖、詳圖,再照圖施工,方能蓋起高樓大廈。

謀篇要圍繞主題。領導講話稿的主題通常是由領導同志來定的,秘書人員要做的,是圍繞這個既定的主題,謀劃最能表現這個主題的篇章結構。許多領導同志既交待主題,又交待篇章結構,在這種情況下,起草人員要積極地參謀,予以具體設計和完善。

一般來講,領導講話稿可分為五部分,即標題、稱謂、開頭、主體、結尾。需要重點研究的是它的主體部分。其主體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種結構形式:

一板塊式

即分為幾個板塊。具體講又有幾種不同情況:

1.以小標題分板塊。如鄧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以3個小標題分3個板塊:⑴形勢與任務;⑵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⑶思想理論工作的任務。

2.以順序號分板塊。如鄧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所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以

一、

二、

三、

四、五將全文分為五塊。

3.兩塊式。多見於黨代會、人代會的報告。一塊是上屆次以來的工作總結,一塊是以後的工作方針和任務。一般每一大塊中又分若干小塊。

4.縱深式。即前後幾個板塊的內容是由淺入深發展的關係。如鄧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四塊小標題分別是:⑴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⑶處理遺留問題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四個部分明顯地表現出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關係。

5.並列式。即幾個板塊之間沒有遞進關係,只是並列關係。如鄧小平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幹部會議上所作《高級幹部要帶頭髮揮黨的優良傳統》的報告,講了三個問題:⑴高級幹部的生活待遇;⑵認真選拔接班人;⑶切實關心民眾生活。這三個問題之間顯然是並列關係。

二自然式

即講話不分板塊,只分若干個自然段,多數是依照內容的邏輯關係來安排的。如鄧小平1985年3月7日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作了《改革科技體制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的講話之後,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的講話,記錄整理出來的講話分四個自然段,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並強調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第二段專門講理

想;第三段主要講紀律,談理想和紀律的關係;第四段強調共產黨員一定要嚴格遵守紀律。也有的講話內容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如鄧小平1980年11月20日會見編寫第二野戰軍戰史的老同志時所作《對二野歷史的回顧》的談話,基本上是按二野歷史的時間順序講的。

三提綱式

即像列提綱那樣,在一篇講話中講多個問題,每個問題開頭有一個主題句,每個問題的篇幅都很簡短。如毛澤東1949年3月13日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結論中關於《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通篇2700字,講了12個問題。鄧小平1981年3月27日與解放軍總政領導同志關於反對錯誤思想傾向問題的談話要點,通篇XX個字,講了8個問題。陳雲1985年9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通篇2600個字,講了6個問題,共分了46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用一兩句話講一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