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個阜城”為統領紮實做好本職工作—在全縣新任農村兩委幹部培訓會上報告

(一)要進一步提高帶領民眾致富的能力。發展是硬道理。老百姓最期盼的就是儘快致富,過上富足幸福的生活。近年來,我縣在農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農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還相對滯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尚未形成,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廣大農民民眾迫切需要有一個能夠帶頭髮展致富、帶領民眾發家致富的好班子、好班長,把大家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帶領民眾共同奔小康。因此,希望大家:首先,要選準路子。思路決定出路。一個地方、一個村,抓發展沒有思路,就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作為村幹部,大家一定要對本村的實際情況有清醒的認識,不僅要看到優勢,發揮優勢,更要看到不足,規避劣勢。當前,各村應該學會借勢發展,既然縣委、縣政府提出“西菜東擴,東果西移”的發展規劃,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各村就要在發展棚菜種植上下功夫,做文章。縣委、縣政府提出運河新區建設的構想,各位村幹部就要時刻想著招商引資,多為縣鄉提供招商線索。思路確定之後,一定要撲下身子,鼓足幹勁,勇於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發展中。要根據市場需求,通過示範、引導的方式,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科學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增強自己致富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兩種能力,貼近民眾搞服務,帶著民眾乾,做給民眾看,找到領導農村經濟工作的著力點。

(二)要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農村幹部肩負著管理農村社會、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職責。從目前的農村現狀看:一是民眾的思想觀念在變,原來是單一的指導思想,現在是多元化思潮湧動,中西文化、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相互疊加;二是社會結構日趨複雜,有的經商,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搞種養殖業,有的辦企業,與過去的統一勞動、統一計分、統一分配相比,管理難度明顯加大;三是利益格局變化很大,過去是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要窮都窮,彼此沒有攀比、妒嫉、仇視心理。現在由於貧富差距拉大,極易導致人們的心理扭曲失衡,尤其是仇富仇官現象日趨嚴重,這都為我們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提出許多新的挑戰。為此,希望大家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這些新變化,在創新農村社會管理辦法上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維護好農村社會穩定。一是要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大家要抓住新班子剛成立的有利時機,組織村“兩委”成員逐門逐戶深入到民眾家中走訪,面對面、心連心、手拉手地與民眾交流,聽取民眾意見,了解民眾需求,接受民眾監督。對民眾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要虛心採納,及時納入到村級決策中;對民眾提出的批評意見,要正確對待。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認真改進;對在走訪中發現的苗頭性問題,要認真分析,超前化解,做好工作,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二要認真做好民眾工作。農村幹部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應該成為最知民眾疾苦、最知民眾冷暖的人,尤其是對村裡有多少貧困民眾,有多少孤寡殘疾,哪家缺米少柴、缺醫少藥,哪家的老人要贍養,哪家的孩子要上學,哪家遇到了實際困難,心中都應該有數,幫助他們認真解決好。民眾利益無小事。民眾在遇到困難、遭受打擊時找到村幹部,這是對你最大的信任。有的幹部認為:我是支書、我是村長,抓大事就行了,一家一戶的小事不用管。這種觀念一定要轉變過來。“好事雖小解人難,良言一句暖人心”。民眾都是通過點滴小事來認識你、了解你的,民眾對你的感情往往是在點滴小事中建立起來的。小事處理不好,民眾照樣不擁護你。過去有很多村幹部為村里發展吃苦受累,成績也很突出,但民眾支持率不升反降,值得大家認真反思。因此,大家要把民眾的小事當成大事,在民眾遇到困難時幫一把,逢年過節到民眾家中走一走,特別是多到困難民眾家中走一走,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民眾在日常小事中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增強對村集體的歸屬感。另外,還要提醒一點,大家當上村幹部,就要把個人恩怨放一邊,把集體利益、民眾利益放首位,善於和不同性格、有不同意見、甚至與自己有磨擦的民眾溝通接觸,通過開誠布公的交流,增進感情,推進工作。三要全力維護農村穩定。穩定是農村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社會的轉型,農村穩定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宗族爭鬥、乾群矛盾、家庭鄰里糾紛等等,都會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一旦村里出現不穩定問題,就無法集中精力抓發展。大家為官一任,一定要保一方平安。對村里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不穩定問題,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上推下卸、坐視不管;對已經出現的矛盾糾紛,要堅持調解優先,多做教育疏導工作,主動化解;對損害民眾利益、集體利益的人和事,要理直氣壯地去制止;對農村黑惡勢力和盜竊、搶劫等犯罪活動要及時向上級反映,通過司法手段進行嚴厲打擊,保護好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增強民眾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