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政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隱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四個重點":一是重點行業。從全國來講主要是煤礦、冶金、石油、化工、煙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築施工等行業領域。各個地區產業構成和布局不同,要抓住對本地區安全生產有決定性作用的行業領域,重點治理。二是重點地區。各地安全生產工作進展不平衡,要突出以工作相對滯後,事故多發的市縣為整治重點。三是重點企業。企業安全生產差別很大,隱患排查治理的重點主要是那些基礎薄弱、管理混亂、安全狀況不好的企業,各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行業管理部門要盯住不放,加大監管監察力度。要在高危行業企業開展打"三非"、反"三違"、治"三超"活動,發動員工查找和治理隱患。四是重點隱患。從安全生產局部以及全局影響程度看,隱患確實有大小輕重之分。毅中同志報告中提出治大隱患、防大事故,就是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可能導致重特大事故的重點隱患、突出問題上。如煤礦採掘布局和通風系統不完善、無風微風作業,冶煉企業生產工藝存在重大缺陷,化工裝置容器嚴重老化,建設工程和尾礦庫達不到設計標準,煙花爆竹非法生產經營和違規使用氯酸鉀,民用爆炸物品私自儲藏使用等,這些隱患都可能導致重特大事故,必須抓住不放,認真治理。要緊密結合各地區和各行業特點,認真分析、梳理歸類,在治理重大隱患上狠下功夫。

要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總局第16號局長令),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組織制定並實施隱患治理方案,明確治理的目標和任務、方法措施、經費物資、機構人員、時限要求以及安全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要定期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定期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書面報送統計分析,實行分級管理、分級監控、分級治理,跟蹤整改銷號。要根據法律規定要求,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舉報制度,加強輿論監督、社會監管和民眾監督,認真對待民眾和媒體反映的重大隱患,依靠人民民眾的力量,把"隱患治理年"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推動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四、加快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安全發展,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

煤炭工業是我國的基礎工業,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多年來,全行業幹部職工為推進煤炭工業改革發展付出了艱苦努力,貢獻突出、成效明顯。本屆政府以來,全國煤炭產量大幅增長,XX年達到25.5億噸,比XX年增加11.35億噸,以年均增長16%的增幅保證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能源需求。安全生產形勢趨於好轉,全國煤礦事故死亡總人數由XX年的6597人降至3786人,下降45.9%;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大幅下降,全國XX年降至1.485,其中國有重點煤礦0.383、國有地方煤礦1.269、鄉鎮煤礦3.024,比XX年分別下降69.9%、69.4%、66.4%和74.1%。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XX年全行業開始實現扭虧為盈,XX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預計實現利潤總額690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94家原國有重點煤炭企業預計實現補貼後利潤240億元,同比增長18%。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部分原國有重點煤炭企業非煤產值比重已達50%以上;大中小煤礦的產量比重調整至49:13:38。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達到6770家,煤炭年產量超千萬噸的企業34家,產量規模超過11億噸,比重達45%。基礎工作得到加強。煤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程標準等體系日趨完善,科教興煤戰略紮實推進,企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安全高效礦井建設進一步加快,已建成安全高效礦井219處,產量達7.05億噸、礦井機械化程度達到98%。企業改革有了新進展,供需雙方自主銜接、自主訂貨、協商定價的煤炭訂貨市場化制度基本形成;國有煤炭企業公司制改造積極推進,已有28家成功上市,直接融資630多億元;國務院選擇山西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改革試點,一些政策性舉措出台實施。與此同時,全行業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XX年原國有重點煤礦人均收入達2.6萬元),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礦區面貌出現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