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講話稿

五是慈善捐贈和救助取得新成績。通過開展XX“愛在鎮江·慈善一日捐”活動,僅市本級就募集善款514萬元。實施慈善助困“溫暖行動”,對身患癌症、腎衰竭、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患者和意外事故不幸者,按照xxx0-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醫藥費救助,上半年共救助629人次、支出136.8萬元;慈善“敬老行動”為680名城鄉低保重殘、身邊無子女照應的老人分別提供10-20小時的家政服務。

2、不斷提高社會救助管理水平

一是規範管理城鄉低保工作。主要做好低保複審、低保提標測算和探索低保準入漸退機制三個方面工作。首先,認真開展對城鄉低保對象的複審。上半年,我市組織開展了城鄉低保複審工作,全市共取消不符合保障標準的“低保對象”718戶、1529人。其中,城市269戶、538人,農村449戶、991人;對因家庭收入或家庭成員發生變化,而調增保障金的對象有112戶、276人,調減的有65戶、195人;另外,經申請、審查、審批新納入低保範圍的對象425戶、719人。我市的做法,《中國社會報》7月1日在二版頭條給予大篇幅報導。其次,科學測算制定低保提標建議方案。為了認真落實低保標準的增長機制,保證困難群體低保標準隨著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而相應提高,我局認真做好測算工作,於6月初向市政府提出了將市區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於250元的建議。日前,市政府已經正式批准,從7月1日起實施。第三,探索實行城市低保準入漸退機制。通過先求職後保障,實行申請承諾制度,推行積極就業和公益勞動制度,嚴格定期覆核制度,加強城市低保工作日常管理。城市低保人員在就業上崗後,經核實其家庭月人均收入已超出低保標準的,3個月內保障待遇不變,從第4個月起才停發低保金,從而使就業困難人員在就業初期能夠繼續得到低保救助,以鼓勵低保對象積極就業;對從事個體經營或靈活就業並符合相關條件的低保人員,分別給予享受稅收優惠、創業扶持和社保補貼政策;社區勞動保障站將城市低保人員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積極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幫助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積極就業。

二是切實加強敬老院安全管理。在各級政府重視下,近兩年全市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尤其是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加強,院容院貌發生很大改觀,集中供養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截止6月,全市共有農村敬老院54所,總床位6086張,五保供養對象5185人,其中集中供養3696人,集中供養率達71.3%,出現了一些供養人員超百人的敬老院,安全管理的問題凸顯出來。為此,我局專門制定下發《關於切實加強全市農村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敬老院安全管理作為一項長期性、經常性、基礎性的工作來抓,並組織各轄市、區對敬老院安全管理進行了一次專項檢查,重點在防火、防水、防盜、防漏電、防食物和煤氣中毒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全面徹底的排查,落實安全責任。6月10日,《中國社會報》對此做法也在二版頭條位置給予宣傳。

三是多部門聯動救助管理流浪人員。為了貫徹落實民政部等國家5部委關於加強城市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護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民政、公安、城管和衛生部門通過簽署《協定》,進行明確分工,建立起多部門共建聯動救助工作機制,各部門認真履行和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相互合作、優勢互補。通過多部門聯手互動,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確保救助管理工作落到實處,較好地維護了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尤其是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淨化了城市環境,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3、認真組織第二個“防災減災日”活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4月27日,副市長曹當凌專門聽取“5.12”防災減災日活動報告,簽發了《關於做好今年我市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同時,市綜合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更名為市“減災委”,增加了成員單位。我局作為減災委辦公室主動與各成員單位聯繫,認真部署防災減災活動,落實全市統一要求,確保市級層面“防災減災日”活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5月11日,我局還專門組織本市各大新聞媒體對全市首家全國社區減災示範社區——揚中市三茅鎮勤豐社區進行集中採訪報導,以此推動全市“防災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是建立聯動機制。在“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期間,各級減災工作機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創新形式,充實內容,積極參與“防災減災日”活動。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六進”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全民防災減災知識的普及率;通過舉行抗洪搶險綜合演練、防化應急疏散演練和應急技能訓練,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檢查,提高專業防災減災能力。各地、各職能部門的積極參與、聯手互動,使得防災減災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