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要為做人的使命感而活著

我不知道大家讀沒讀過一篇散文,名字叫做《青春》。文章大概意思是說青春實際上跟人的年齡沒有關係,跟人的身體健康程度沒有關係,跟你是否擁有柔軟的膝蓋、粉紅的容顏沒有關係。青春與你的未來是否有力相關。青春的生命在於你總是能夠去調整到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碰撞,並且有新的未來。當你擁有未來的時候你的青春就會永遠存在。

對於在座的每一個人來說,我們一輩子有兩種選擇。一,選擇過平淡的人生。平淡的人生不一定平庸,我喜歡平淡的人生,我不追求名和利,不追求升官發財,我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在做喜歡事情的時候,我還能夠滿足自己生活的經濟狀態。當然,經濟狀態有高有低,比如說我現在的住房條件比我十幾年前要好很多很多。我在北大畢業以後,從北大出來7年之內我搬了十幾次家,每次都是地下室,從一個搬到另一個,再從地下室搬到農村的房子裡。我曾經享受到半年不洗澡這樣子,因為沒有洗澡的地方。我現在住的相對來說不錯,三四百平的房子。

但是即便現在讓我回到貧困狀態,讓我住一個十平米的房子我依然可以找到幸福,因為我可以找到我喜歡的東西。比如說即使是十平米房子,也可以有書架放書,必須有辦公桌,必須有電腦讓我寫東西,必須有床。

即便是最初那一段每個月拿60多塊錢工資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很幸福的日子。我給大家說這些的意思是什麼呢?生活雖然很平淡,但當你能夠活下去的時候,你生活的豐富性和充實性其實構成了我們的生命,這就是我剛才說的好的狀態的時候。

我剛才說喜歡平淡,平淡不等於空虛和平庸。平庸是什麼?你是賺到錢了,卻永遠覺得不夠,總覺得生命中錢是唯一的,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就算你有了錢以後,你不知道錢怎么花得有意義,而是總是浪費,去歌廳,去高級餐廳。

總而言之,生命要有意義。我曾經出過一個測試題,你如果有100塊錢,你怎么花?有的人說,我這個100塊錢請兩個朋友吃個飯,開心開心,喝啤酒。說明你是豪爽型的,追求友情的,不追求精神生活豐富。有的人說買一束花送女朋友,說明你是重感情的,容易被女孩子欺騙。有的人說我自己吃飯,自己看電影,這說明你自己是享受型的,但可能比較自私。如果我有100塊錢的時候,我認為我自己吃飯,10塊錢甚至5塊錢能也吃得很好,對於我來說,吃一碗拉麵比吃一碗鮑魚更舒服。我可以用40塊錢買一張電影票,在電影院享受豐富的文化大餐,當然大家都要選擇好一些的電影,而不是像《中國合伙人》這樣的電影。同時,我還會有二三十塊錢買一本我最喜歡的書。同時,我可能會再用5塊錢買一朵玫瑰送給我的女朋友。再剩下20塊錢,我請兩個朋友喝兩杯啤酒。看你怎么花錢,就可以看出你這個人在追求什麼東西。如果花錢花到最後出問題了,那么這個人最終是會出大問題的。大家知道現在監獄裡有一些所謂的企業家,就是有錢去賭博,沒有錢了想辦法去騙錢,或者有的人走入了黑社會。人是要做好事的,但是人做好事的同時還要禁止自己做壞事。

我們回過頭來說,我剛才說有兩種選擇,第一是選擇過平淡的生活,但不要選擇平庸的生活。第二,大家要過真正讓你感覺到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但是卻發揮了你巨大能量的生活。本來我的選擇是第一條,但是後來我轉成了第二條。其實後來我發現,我從小都在往第二條選擇在走,並不是往第一條走。如果選擇了第一條,今天的我可能是一個平凡的農民,種種地,看看書。但我之所以有今天,我覺得人生其實是有一個無限的可能性的。而這個無限的可能性完全是你自己找出來的。跟社會沒關係,跟中國的經濟改革沒有關係,跟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沒有關係,跟你父母的家庭出身沒有關係,跟你上的什麼大學沒有關係,跟你自己的長相也完全沒關係。有很多沒關係,但是有一點跟你絕對相關,那就是跟你是否正確的努力有關係。這裡面有兩個要素,首先是努力,其次是要正確的努力,這個努力是對的,而不是錯的。你要去吸毒,這個肯定不行。你天天努力的去做一件壞事,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正確的努力是前提條件,我後來想了一下,我自己確實也是在往正確的方向努力往前走。我第一年聯考失敗,沒有選擇回到農村種地,第二年聯考失敗,也沒有選擇回到農村種地,堅持考了三年,最後到了北京大學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以要堅持努力,並且要堅持正確的努力。因為你考大學永遠不會錯,因為上大學你就會交上新的朋友,增加新的知識,增加的你的智慧,開闊你的思路,這是正確的努力。在堅持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出現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比如說我生命中從來沒有想過能去北京大學讀書,直到拿到通知書才相信。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能把一整本英文字典的詞條背的滾瓜爛熟,但是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實現了。假如說我是一輩子在北大當老師,從助教到講師再到大學教授,我評估了一下,自己可能永遠當不了一流教授。因為一流教授在我心目當中都是梁啓超、王國維等等這樣的人,都是大師,至少也是像季羨林這樣的人。像我這樣的人是完全不可能的,現在中國有好多的學者,包括像余秋雨、錢文忠等,我如果做教授那連趕上他們的影子的程度都還沒有。因為我知道變成偉大學者的前提是以從小的堅實學習為基礎的。我的英語是從16歲以後才開始學的,歷史、地理這些東西除了中學課本上教的東西,其它的完全沒有。我一直到30歲的時候,原來才真正知道太平天國是這么一回事,才知道義和團給中國造成的很多不是正面的影響,是在迷信加落後的前提下把中國搞得更亂了。很多東西等你想明白的時候都已經40歲了。所以第一條路,我覺得在北大純粹的當老師不合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