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其次,要完備手續,規範操作。在職工分流安置中,除協保、內退外的其他在職職工,無論選擇哪種分流安置辦法,原企業都要與職工解除原有的勞動契約關係,其中對離休、退休、特退、病退人員的管理和檔案全部移交當地社保管理機構管理,與原企業脫離關係;對內退、協保人員簽定相關協定,實行託管;對重新返聘到購銷企業、附營企業人員重新簽訂勞動契約,一律轉換為契約工身份。個人經濟補償金可作為股本金或上崗保證金交新企業管理,當契約期滿或者不再續簽契約者,再由所在企業按規定補償給職工個人。通過競聘、考核願意上崗、留崗的人員要交保證金。人員分流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規範操作,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做到釘是釘、卯是卯,不留尾巴,不留後遺症。

其三,要用足用活政策,千方百計籌措糧改資金。富餘人員的分流安置的資金籌措,根據外地的先進經驗,結合省政府精神,我們大概劃分以下7個資金來源渠道:一是資產變現收入;二是土地出讓金收益;三是企業原有積累;四是省政府安排的糧食風險基金;五是當地政府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專項資金;六是競爭人員上崗交納的風險抵押金;七是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競爭上崗人員交納的風險抵押金有兩重性,一個是負面的,這個錢本來是拿來搞經營的拿出來補給下崗分流人員有一定風險;正面作用就是其他下崗人員心安理得。市委市政府多次談論這個問題到底合理不合理,這是改革中的探索,成功的地方就合理了,不成功的地方就不合理了,但它有利於下崗分流。省政府今年補助我市的改革資金已經下發到各縣(市)區財政,這部分錢是省政府專門支持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用於下崗分流安置,這個錢是生命錢,任何縣(市)區、糧食購銷企業包括財政部門、個人不能有一分錢的剋扣,一旦發現將嚴加懲處。

&

nbsp;其四,要落實社會保障,把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職工統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或者是欠繳各項社會保險的企業,要按國家規定補辦補交,改制企業必須及時為職工接續養老、失業保險等社會勞動保障關係,已參保企業的退休職工按有關政策規定移交社區管理,其基本養老金由社保經辦機構按規定實行社會化發放,離休職工按現行政策管理。企業改制時,歷年所欠醫療、保險、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可從企業資產變現中全額清償,也可從淨資產或有效資產中一次性扣除交由新企業接管,由新企業負責上交。一次性交納確有困難的可以緩交,由新企業制定分期補交計畫,並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補交協定。改制企業的退休職工、工傷或患職業病的職工的社會保險金、傷殘撫恤金、供養直系親屬的撫恤金等,按有關規定,經同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審定,從企業淨資產中一次性扣除,扣除後的資產由改制後的企業經營,用於上述人員今後專項費用的支出,淨資產不足的部分從企業的有效資產中劃出抵繳。醫療保險的繳費辦法按同級政府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解除勞動關係而又不能就業的人員,其檔案管理、失業登記、申領失業保險金、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及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待遇時,按現行有關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