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師德培訓會上的講話

“育,養子使作善也!”意思就是培養孩子,讓他去做好事。這就有必要提到我們學校中的德育問題。目前我們學校管理的現狀是,偏“智”而輕“德”,直接後果就是造成德不好,智也沒成。我們曾經到過廈門集美中學考察學習,該校校長介紹經驗的時候強調說:“以70%的精力和財力用來抓德育。”德育抓好了,學生思想好了,認識統了,學習自然就好了。我們在集美中學看到的是很多的“一律”:一律的校服,男生一律平頭,女生一律齊耳短髮……,朝氣蓬勃,意氣風發,一派名校風範。下一步,我們每一名教乾,每一名班主任,每一名教師,都要認真抓德育,在課堂上、在校園裡、在食堂里、在宿舍中,隨時隨地的管理學生,糾正學生不良言行和習慣。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重視教會學生做人。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我們想要抓好德育工作,我們想要教育學生成為一個好人,就必須狠抓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習慣決定命運,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良好的習慣就是人一生中用不盡的道德資本,不好的習慣就是人一輩子償還不清的債務。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為學生的一生幸福著想,我們就必須抓好德育教育,通過強化灌輸,通過薰陶滲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政教處、團委、安全辦,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從抓學生的衣著打扮髮型入手,從學生的語言文明禮貌入手,從學生的就餐紀律和就寢紀律入手,加強管理,強力推行,違者批評教育,優者表揚獎勵,讓學生成為有志向的人、有禮貌的人、有文化的人。

“信”,信用、誠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看,守信,就是有制度要遵守、有計畫要實施、有決策要執行、有許諾要兌現。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這方面,作為校長,我必須首先做到。那我們教乾,也應該做到,按照規章辦事,辦事講究效率,乾脆利索不拖拉,做任何工作都不要拖泥帶水,要多為解決問題找方法,不要多給完不成任務找藉口。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

們全體教乾教師都能夠做到講信用講誠信,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成長為講信用講誠信的人。

當然,儒家思想還包括孝、悌、忠、恕、寬、敏、惠等內容,我們會在“學論語,讀名著,做名師”活動中集中學習。總之,我們要繼承儒家積極進取的思想,既然幾千年的統治階級都用它來作為治國安天下的思想體系,就說明它有存在的價值和實際意義,我們現代人可以在科技方面超越古人,但是在思想方面仍要吸取儒學的合理核心。儒家思想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包括現代,它的主流地位是別家思想不能取代的,我們應該利用好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這些智慧精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育好我們的學生。那些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優秀價值原則,優秀的傳統美德,可以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例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有為精神,《論語》中所提倡的捨生取義、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品質,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歷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獨立人格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都可以轉化為我們新時代的價值理念滲透薰陶給學生。建議老師們讀一讀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尤其是我們教育鼻祖孔老聖人的《論語》,不能不讀。大家對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了吧?宋朝初期的宰相趙普,別的大臣都抨擊他僅僅唯讀過《論語》而已,宋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可見《論語》的作用有多么大,對提升我們的教學思想和人生理念,會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儒家思想已經在亞洲和歐洲地區得到重視與利用,而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中國,卻只顧盲目學習西方的教育管理思想,失去了我們民族的本真的精華,很可惜。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它的核心思想和《論語》中的因材施教是一樣的,在以後的學校管理中,我們也將會用這些儒家思想來管理教化學生,用儒家思想作為理論支撐,創建並逐步形成我們學校的管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