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演講稿

智慧比知識模糊,我想起了另一個人的話,這個人就是培根,他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是遭到質疑的,知識當然是一種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有人在培根的話後面加上一句:唯智慧才是知識。於是就變成了知識就是力量,唯智慧才是知識。知識和智慧的關係,在教學中可以概括成四個字:轉知成慧。知識轉化成為智慧,知識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轉化為智慧,我看知識只有在活的情況下才能轉化成智慧。印度洋大海嘯中,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有個小女孩,海嘯來臨之前,她在看大海,當她看到海水中泛起泡沫時,她感到這是地理課上老師講的海嘯的前兆,於是她告訴大家海嘯就要來臨了。許多人都不相信,大人總是不相信小孩。在她的勸說下,大家才離開海灘,於是許多人都活下來了。他們憑什麼能活著,是因為小女孩。小女孩又憑什麼能活著?憑的是知識。但僅僅是知識嗎?她是在運用知識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這時知識轉化成智慧。這就告訴我們知識在運用之中,實踐之中,探究之中,學習之中才能轉化為智慧。

我剛才講到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智慧,看來道德與智慧應是共同體,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概念:道德智慧。

第三個問題,怎么做有道德智慧的教師?

在這裡我向在座的各位提幾點建議:

首先,要有追求。一個教師要有什麼追求?首先要追求道德文章。追求道德文章就是追求道德智慧。說到道德智慧,想起大師季羨林。XX年感動中國頒獎時,他年齡大了,沒能到現場。但是,有一段關於他的頒獎詞: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階布衣,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了美麗風景,文化匯成了長河,他把心留給了東方!

什麼是良知,良知就是社會責任感。一個教師就是一位知識分子。沒有良知就不是知識分子,季羨林的良知如璞玉,是知識分子。他文章好,道德也好。他說:“我們要心腸軟,骨頭硬。”“心腸軟”就是要同情別人,關心別人。XX年大學開學時,有一位大學生把季老當作校園裡的工人師傅,讓他給自己看行李,第二天開學典禮上當他看到坐在主席台上的季老就是自己昨天讓他照看行李的師傅,十分感動。在北大校園,學生騎著腳踏車看到季老走在前面,都主動下車,推著車子在季老後面走,沒有人超過他,因為他們認為那樣做是不禮貌的。在北大,季老每天早上4點起床讀書寫作,我們常說聞雞起舞,但變成了“雞”“聞季起舞”,確實令我們敬佩。

其次,是研究學生。道德智慧最重要的表現在哪裡?表現在如何研究學生。研究學生是為了認識學生,發現學生,發展學生。世界上最重要的學問是人的發展的學問。傳說,古希臘有一個人面獸身妖怪,時刻把持在十字路口,回答對他問題的人就放行,回答錯的就要被吃掉。問題是什麼呢:什麼動物早上起來是四隻腳,中午是兩隻腳,晚上是三隻腳。這個謎語中的動物就是人,人才生下來是爬行,是四隻腳;長大了是兩條腿走路;人老了要靠拐杖,就變成了三隻腳。這個謎語講的雖然是人,但人就是不認識自己。這個傳說告訴我們要認識、了解、發現學生,不認識學生就不能做一位好教師,成長自己的道德智慧就是要走近學生、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

第三,做一個有道德智慧的教師,是要有人格特徵的。我把人格特徵概括成四點。第一點首先就是他一定是具有愛心的。我們主題教育活動中就有“愛教育”。教育一定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愛;教育一定有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就是愛。某孤兒院中有個孤兒有尿床的毛病,每次尿床後他就偷偷地把被子擺嚴實,老師知道後就讓所有的孩子把被子曬在燦爛的陽光下。這個孤兒知道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於是他去找老師,老師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第二個太陽。”這位老師的第二個太陽就是愛。平等地對待學生,首先要尊重,尊重是道德的起點,尊重是教育的起點,尊重是人性的起點,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十分重要。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只有更高地尊重學生,你才能更嚴格地要求學生,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第四,應該有創造性。道德智慧的核心問題是要有創造性的。XX年世博會的籌建對我們的最大啟發是:一個民族要有創造力。世博會不僅是產品的展示、科技的展示,更是一個民族創造力的展示。北大有個著名教授,年輕時扎著一個長辮子,在英國倫敦乘坐捷運,手裡拿著一份英文報紙,報紙拿倒了,旁邊坐著的幾個英國小青年譏笑他說:“這箇中國豬羅,不認識英文也要看報紙,你看報紙都拿倒了。”這個教授馬上用十分標準的倫敦英語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講的話,我都聽到了。你們英國就這么點事,我不倒著看簡直就是對我們智力的侮辱,只有倒著看,才能看出點事來。”這就是用智慧帶來了民族的尊嚴。上海世博會很值得一看,世博會的主題是:“讓城市更美好!”這就是一個道德課題。我知道你們校長一周至少要聽兩節課,一學期至少要上一節示範課或公開課。把校長進教室、進課堂當作評價校長的重要內容。的確,課堂需要創造力,老師的創造性是在課堂上生成的,所以教師需要研究有效教學,一個有道德智慧的教師總是有創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