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校長會發言材料

9、少數教師缺少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具體表現在三類教師:第一類是年輕教師,工作不安心,在業務上不能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第二類是中年教師,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是固步自封,不願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第三類是年齡偏大一點的教師,以年齡大、學校的元老自居,在工作期間存在養老的心態,經常在學校領導面前說自己體弱多病,要求減少工作量,放低工作標準,不能在崗一天,奉獻一天。

9、常規要求不夠嚴格:一是個別教師教學常規流於形式、走過場;致使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沒有很好的為教學服務。二是少數領導教師聽課達不到規定要求,有的教師只聽課,不認真評課,僅留於形式和完成任務,甚至個別教師照抄他人聽課記錄。個別學校教研工作流於形式,應付檢查,沒有做到理論聯繫實際。三是個別教師不按要求備課,仍然是照抄照搬教案,教案中沒有根據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再創造。

10、執行常規力度不夠:一是個別教師不認真鑽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駕馭課堂的能力低,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二是個別教師作業批改不認真、不細緻。有的未更正學生作業錯誤,以問號代替;有的作文無眉批尾批,無激勵性評語;有的無等級評價;有的不按要求指導學生更正錯題。

11、班隊管理不夠細化:一是部分班級注重管理,但不注意記錄;二是部分班級提供的檢查材料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三是個別教師把每周一節的少(團)隊課占用。

(三)、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建議

1、及時加強整改。各校應認真對檢查組反饋時提出的整改意見深入剖析,查找原因和對策,並一一整改到位。

2、重視過程管理。各校要認真落實過程管理,不斷提高常規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大對教師教學常規工作的檢查和評價,每次檢查要有優劣評價,要做到對評價結果的跟蹤管理,促使教師常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改進。將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重視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主動學習,樂於學習。其次,培養學生掌握最優的學習方法,使其會學。一是明確學科特點;二是指導課前預習、課上專心聽課的方法,解決悠閒聽課、低頭聽課、袖手學習、機械記憶的不良現象;三是指導學生學會記筆記;四是有糾錯本,把錯題及時寫入糾錯本,並經常翻閱;五是增強學生的做題規範意識。

4、認真抓好教研工作。各校要認真開展好教研活動,並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真正起到“搞活教研、促進教改、提高質量”的目的。同時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5、加強家訪工作。對在校思想不穩定、學習滯後、違反紀律的學生要經常進行家訪,了解學生思想動向,積極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6、加快高效課堂的推進力度。

請各校認真對照反饋內容,及時改進教學常規管理方法,提升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水平,積極構建有學校特色的符合新課改理念的管理體系,為培植學校特色服務。

二、高效課堂建設的問題和建議

(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是備課中的問題

1、沒有進行高質量的“一次備課”。

教師自己沒有備課,沒有思考,連一道習題都沒有做,就拿著別人編寫的“導學案”上課,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思考,教學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師發揮引導路程、把握方向、激發興趣、正確評判的作用呢?再說,再好的“教學案”也要適合自己班級的學情,也要根據任課老師個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到教學中去。

2、導學案的編寫不能保證質量。

由個別教師輪流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能夠保證質量。因為教師的水平有差異,缺少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竭盡全力拿出來的“導學案”也許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等。有的教師教學水平高,經驗也豐富,但是由於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會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師水平高,責任心也強,但是由於“忙”,也有可能應付了事。

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後面的所有環節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是作業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其片面性表現在弱化了批改的作用,把批改的作用認定為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以作業的完成的數量掩蓋了作業本身的質量、數量、完成時間等因素對學生作業的影響,更無視學生通過作業所得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