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演講稿範文3篇

老師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

首先讓我真誠的祝願你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進步!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扎紮實實的學,認認真真的做。仰望著藍藍的天空,回想起以前,那時我們都還是幾歲的小孩子,不懂元旦的含義,只知道元旦是一個節日,是迎接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只知道元旦的時候,學校里要進行文藝表演,歌詠比賽,給優秀學生髮獎。長大後漸漸明白,元旦是個有意義的節日。

請大家忘記以前的不愉快,以前的失敗,從零開始。從今天做起,上課認認真真地聽講。在家多幫家長幹家務,畢竟我們也不小了,應該承擔家裡的一些活了;和同學和睦相處。記住老師說過的話:“面對著朝陽,想想今天應該做些什麼?迎著夕陽,想想今天進步了多少?”

我相信明年的今天,你一定有收穫。明年的今天,你一定變了許多。再次向同學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進步,身體健康,希望大家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度過今天的美好時光。同時也祝我們今天的活動圓滿成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校慶演講稿

初秋的天,格外美麗。

我邁著初秋的步子踏入這美麗的校園--秦皇島市高級技工學校,我的心情無比歡暢。有種鳥兒飛入大自然的感覺,當我走進若大的陌生的環境,竟然有種親切。

秦皇島市高級技工學校,座落於美麗的海濱城市,給了我家的溫馨使我融至其中,學校占地377畝,在這若大的土地上我生長著沐浴著愛的春風。

1958年7月建校今年一個特殊的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振奮每箇中國人的心,10年又是我校建立以來五十周年紀念日,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我作為學校的新主人為國家喝彩為學校增添色彩。

走到花園圍繞的小路上,使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得到滋養,清新典雅的池塘迴廊寧靜寬闊的求知路晨曦鳥鳴的槐樹林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提到育人學校設有高技中技高職大專技。

中學百年校慶演講稿
校慶演講稿範文(3) | 返回目錄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鄱陽中學迎來了她的百年華誕。

泱泱鄱水,流淌著百年悠深的眷戀;蒼蒼芝山,迤邐著百年熔鑄的輝煌;莘莘學子涌動著百年不變的情懷;袞袞名師升華著百年熱切的期待。在此華誕吉日,讓我們一同翻動這部由前輩後學們共同譜寫的沉甸甸的校史,一同用心去詮釋去感悟百年鄱中。

百年傳承,薪火熊熊。鄱陽中學創建於清末光緒二十八年(19XX年),校名為饒州府中學堂,為饒州七縣最高學府。百年征程,櫛風浴雨。有過柳暗花明的陽春美景,也有過巔沛流離的辛酸往事。傳薪五代,十易其名,創業發展,彌足維艱。然而,她卻在一次次磨難中不斷塑造自我的完美與高大;在一次次風雨的洗禮中,煥發生命的青春與活力。鄱中人始終把熱愛祖國、追求進步作為崇高理想;把誠信待人、質樸立身作為行為準則;把勤樸公勇求實拓新作為鞭策自己的科學精神,為波陽教育事業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篇章。1985年復校以來,學校迅速崛起,憑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淳正的校風學風,上乘的教學質量,科學的教育管理,已經屹立於省立名牌重點高中之列。一百年鑄造一個名牌,一個名牌閃耀一個世紀;一百年忠誠一種事業,一種事業繁榮一個世紀。

百年陶冶,人才輩出。鄱中是一塊神奇的熱土。這裡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都在精心呵護並集納著輩輩賢士,培養著代代英才。數以萬計的優秀弟子從這裡出發,走向成熟,走向淵博,走向成功。昨天的稚子成了今天的政界要人、專家學者、杏壇新秀、商賈總裁……象革命先輩彭濤,象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吳官正、河北省委副書記劉德旺,象文史界的陳先達、姚公騫,象從事科研的劉錫芝、周希賢,象文藝界的歌唱家葛軍,他們都是從鄱中升起的一顆顆閃亮的新星。鄱中曾使他們引以為榮,但他們永遠是鄱中的驕傲。一塊智慧的沃土,一架登攀的人梯,一盞不滅的燭燈,一片燦爛的星際!

百年風華,俊才雲集。為什麼鄱中名牌不倒,聲名遠播?為什麼鄱中桃紅李艷,春色滿園?答案就是:這裡有歷屆校長的嘔心瀝血,精心指揮,有無數園丁的無私奉獻,辛勤耕耘。從饒州府中學堂第一任學監肖鼎臣到省立鄱陽中學校長張重儀,從解放初期的程雪屯、孫守謙到復校後的曹功先、楊守仁校長,無一不是教育界的內行和精英。他們或才華橫溢,德高望重,或治學謹嚴,著述豐富,或為人師表,一身正氣,或經驗獨到,決策有方,從而確保了鄱中的接力棒得到了很好的交接,使鄱中之舟劈波斬浪,揚帆遠航,順利駛向勝利的彼岸。名校出高徒,值此百年慶典之際,我們怎能忘記愛生如子、育人有方的吳大川老師、汪烈老師?!怎能忘記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已經謝世的董振莆、薛番琛夫婦、沈方初、舒天育老師?!百年回眸,飲水思源。我們誠摯緬懷艱難創業、矢志不渝的辦學前輩,衷心感謝崇德敬業、辛勤耕耘的歷屆領導和教師,真誠稱頌為國增光、為母校添彩的歷屆校友。

百年求索,擁抱未來。人逢盛世百歲短,業逢盛世萬年長。鄱中百年,向人民展示的是一幅絢麗奪目的文化長廊和歷史畫卷。觸摸百年歷史,讓我們強烈感受到一次震憾,一股力量,一份責任,一種希望。百年的發展歷程深刻地啟迪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發展的前提基礎;不懈地改革進取、求實創新是學校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優良的校風、學風和長期積澱形成的鄱中精神是學校發展的內在精神支柱;鮮明的辦學特色是學校興旺發展、邁向一流的關鍵所在。我們一定要抓住當前發展的大好機遇,迎接新世紀的嚴峻挑戰,以利學校的持續發展。在當今,我們尢其要:

——實施“創新”工程。認真學習xx同志在慶祝北京師範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努力推進教育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教會學生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做人。

——實施“名師”工程。堅持“人本”思想,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的“專家型”、“教研型”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夯實持續發展的業務基礎。對教師的培養,著力點將放在青年教師身上,因為這是鄱中的未來,鄱中的希望。

——實施“優育”工程。分類教學,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努力辦好重點班,力爭多出“精品”、“極品”、“尊品”。

——實施“美化”工程。營造花園式的育人環境,還鄱中一片綠茵、一片潔淨、一片靜謐、一方幽雅。

“歲月如歌聲聲遠,事業如棋局局新”。憧事增華,再鑄輝煌,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繼承優良傳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作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和未來的新的業績。讓我們與新世紀結伴,與新希望同行,攜手迎接鄱陽中學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學百年校慶校長演講稿
2018校慶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賀同濟百年華誕,攜手翻開新的百年華章!

公元19XX年,一位名叫埃里希·寶隆的德國醫生,在德中各界支持下,創辦了德文醫學堂。校董們為學堂取名“同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1XX年後的今天,這所從中國成語“同舟共濟”擷取校名的大學,以其獨特的歷史傳承和辦學特色,成為學子心儀的聖殿,科技創新的搖籃,國際交流的視窗,社會文明的家園!

百年中國高等教育史,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緊緊相連,而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同濟師生都有家國同一、同舟共濟的切身感受。

早在1917年,一戰期間,同濟醫工學堂被租界當局驅逐。危難時刻,社會各界紛紛支援,華人董事與全校師生鼎力維持。學校在困境中執著前進,教學模式日益彰顯特色,於1927年躋身於國立大學之列。

抗戰爆發,美麗的同濟校園在侵略者的轟炸中僅剩斷壁殘垣。為求一張平靜書桌,培育華夏復興的中堅,全校師生三年流離,六次搬遷,經千般磨難,歷萬里行程,最後落腳四川宜賓的李莊古鎮。師生在寺廟裡上課,在茶館裡討論,在油燈下實驗,在長江邊鍛鍊……八年文化抗戰,傳播了科學文明,歷練了愛國情操。同濟師生或投筆從戎,浴血沙場;或支援後方,服務桑梓;或潛心深造,積聚力量,成為重建家園的國家棟樑。民主革命時期,廣大師生求真務實,積極投身革命,為自由和民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50年代初期,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同濟的醫學、理學、文、法、測繪、造船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為新中國的高教布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土木及相關學科的精英匯聚到同濟旗下,不同學術流派兼容並蓄,汲取各方之長而百花齊放,同濟發展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同濟大學再次站到了中國社會變革的前列,迎來了學校歷史上的快速發展時期。1979年,李國豪校長率先提出恢復與德國的傳統聯繫,建設多科型大學,得到鄧小平、方毅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學校領風氣之先,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在國家和上海市重點支持下,進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世紀之交,經過新一輪高教布局調整,同濟學科基礎更加雄厚;我們恢復醫科,重建人文,優勢學科持續攀登,新興學科迅速崛起,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辦學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百年同濟,雖歷經坎坷而精神永存。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是百年同濟的真實寫照。每當危難來臨之際,總有一種力量在支撐,使同濟旗幟不倒,步伐不停。每逢機遇降臨之時,總有一股激情在涌動,使同濟意志堅定,奮勇向前。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是同濟精神的靈魂,是我們逆境中堅韌奮起、順境中攀登超越的力量源泉!

百年同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輩、校董袁希濤對學生們提出殷切期望:“中國之大患,曰貧曰弱,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務望諸君,各求深造,以養成將來救國之人才”。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賢,百年同濟的沃土培育了25萬繽紛桃李,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才,其中校友院士超過100位。貝時璋、李國豪、裘法祖、吳孟超……,他們都是同濟師生的傑出代表,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學界翹楚。大學培育了英才,英才光耀著大學!

百年同濟,為中國的科教事業樹起了無數豐碑。同濟首任華人校長阮尚介曾言道:“以今之世,而言庶富之原,舍科學將安歸乎?”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同濟在中國傳播和建立了德國醫學流派,開啟了現代工程師教育,夯實了中國軍工、測繪、造船事業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學校積極倡導科研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堅持自主創新,攻克了大跨橋樑和高聳建築抗震抗風的世界難題,主持了中國南海首次大洋鑽探科學考察,發現了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研發了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開創了特大城市智慧型交通系統,研製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民族復興促進了大學發展,大學發展支撐著民族復興!

百年同濟,開啟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同濟誕生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中,淵源於德國,拓展到歐洲,交往拉美,牽手亞非,貴賓紛至沓來,學子競相負笈;中德學院、中法學院、中意學院,與聯合國合作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學院、世界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為學校開拓了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大學溝通了世界,世界關注著大學!

百年同濟,演繹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同濟因上海開埠興市而創建,因上海繁榮興旺而發展。在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歷程中,同濟的成長得到了上海的大力支持,同濟也為上海的騰飛作出了重要貢獻。寶鋼工程幾經波折創造輝煌,洋山深水港反覆論證得以興建,浦江大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上海世博會規劃建設順利推進;還有東方明珠頂升,捷運工程貫通,越江隧道掘進,蘇州河治理,……上海城市建設的重大工程,凝聚了同濟多學科的創新智慧,浸透著幾代同濟人的心血。在上海努力實現“四個率先”的今天,同濟正在全力提供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撐;與相關城區共同探索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模式,以大學知識的外溢和外延,促進城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學校向外拓展的步伐不斷加快。西藏日喀則桑珠孜宗堡修復、加納共和國體育場興建,俄羅斯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明珠整體規劃等等,都是同濟師生的精品傑作。城市孕育了大學,大學滋養著城市!

回顧學校曲折奮鬥的歷程,閱覽前輩校友們載入史冊的光輝業績,我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我們的胸中充滿豪情:一百年來,同濟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振興緊緊聯繫在一起,國家積貧積弱之時,學校以濟世興邦為己任,力求醫工結合、發展社會;民族危亡之際,師生以熱血書寫青春,以工程報效國家,鑄就了豐功偉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同濟人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訓,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為國家繁榮富強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濟的百年,是可歌可書的百年,是引以為豪的百年!

歷史走進了21世紀,人類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回眸12世紀中葉世界上第一批大學於歐洲誕生,在近千年的時間裡,人們曾經把大學比作象牙塔。這不僅是因為其中研究高深的學問,更因為那些學問離普通百姓太遠。而今大學之所以受萬眾矚目,根本原因是科學技術與人民生活日益緊密的結合。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了經濟社會高速前進,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增強了人們更加親近科學和掌握科學的願望。大學應該成為幫助一切有志者實現這種願望的殿堂。

面對人民的期望,大學應該勇敢地承擔起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同濟未來百年的發展,將繼承和發揚百年同濟優良傳統,堅持學術自由與社會責任的統一,文化傳承和科技創新的統一,全球意識與民族認同的統一,適應需求和引導變革的統一,朝著國際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堅定邁進。在這個莊嚴時刻,我們向社會鄭重承諾:

第一,以一流的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

大學的根本任務乃是培養人才。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同濟人才培養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創造條件讓學生經歷社會實踐,體會團隊合作,感悟創新過程;我們不斷開闢新途徑,形成大學與社會無阻隔、無間斷的溝通機制,通過社會反饋不斷修正培養目標,讓學生體驗和適應社會需求,鍛鍊他們創造、創新、創業的能力。我們有信心幫助每一位進入同濟的學子,實現成才的夢想。我們奉獻給社會的人才,一定會有深深的同濟印痕:堅定的信念,開闊的胸懷;深厚的基礎,國際的視野;嚴謹的學風,創新的精神……。他們將會成為行業的中堅,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

第二,聚焦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大學的科學研究,是探索,是創造,更是教育與傳授,科學研究的過程本身就在鍛鍊和培養青年人才,這就是大學科研的獨特魅力。大學有責任成為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成為社會探索和理論創新的重要力量,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們深知科技的發展,必須有人文精神的滲透,同濟未來將鞏固提升強勢學科,大力建設基礎學科,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瞄準國際前沿,促進學科交融,使傳統優勢學科更加強勢,新興學科異軍突起。我們將努力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爭取自身的進步與完美,體現抱負與價值!

第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在21世紀前20年的宏偉戰略。新的形勢賦予大學新的使命,那就是服務功能的確立與拓展。大學必須根據自己的學科優勢和人才資源,構築自身特色,主動與區域經濟產業對接,主動為社會提供知識和技術,為企業和社會解決實際問題。除了為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成果和人才,大學沒有自己的私利,大學不謀求成為一個利益集團。在奉獻國家、服務社會的同時,我們將瞄準國家科技戰略,將原始創新的發明創造,套用研究的核心技術,國際合作的最新成果,集成在校園,推廣到社會,造福於人類!

第四,積極把握全球化機遇,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諧世界是人類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在經濟日趨一體化而文化愈加多元化的歷史時期,交流與溝通、理解與尊重成為世界保持穩定的必要前提。21世紀國際化的大學,理應承擔起創造和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責任。我們將藉助同濟之舟,廣泛開展與世界著名大學的科研合作、教師交流、學生交換,更多地走上世界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舞台,了解和吸收各國、各民族發展與進步的成果,同時也讓世界了解中華文明的璀璨歷史和當世輝煌。我們立志成為和諧世界的推動者,也必然是世界和諧的受益者!

第五,堅持科學發展,建設和諧校園。

校園是社會進步的“思想庫”,是創新理念的發源地,是引領社會的風向標。在同濟的校園裡,我們讓節約成為校園時尚,這種時尚將催生平等的意識,用平等意識奠定和諧校園的基礎。和而不同是中華文明的哲學精髓,科學進步的靈魂也在於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碰撞。我們將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發人的潛能為出發點,倡導自由的科學探索和嚴肅的科學爭論,使各類人才得以自由成長,各種學術流派得以自由傳播。我們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讓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1938年7月7日,同濟師生流落贛州,在山崖的石壁上深深刻下“同濟”兩個大,以示艱辛歲月共度難關的決心。時光流逝,如今刻人無從尋蹤,但“同濟”二雖經風雕霜刻,依然醒目。今天,在邁向新的百年之際,我們把對社會的鄭重承諾,鐫刻在一代又一代同濟人心中,表達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

歲月如水,但歷史會證明:我們諾言如山!

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50年校慶學生代表發言稿
學生代表校慶致辭
學校十周年校慶學生代表發言
學校慶祝婦女節101周年座談會發言稿1
校慶領導發言
60年校慶教師代表發言稿
國小校慶徵文範文
校慶徵文演講稿範文
校慶的演講稿
校長校慶典禮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