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讓害羞者的口語能力突破

比起中階經理人因拔擢而轉換職務,賴志賢面臨的衝擊更大——不但對內要當火車頭,還要承擔成敗,對外打天下。

他回憶自己起初拜訪客戶,經常語塞。“不知道該講什麼,”賴志賢描述。

1998年,巨有本來打算上櫃,第一次面對滿堂的法人、股東,“腦袋一片空白,”尷尬的場面,更令賴志賢印象清晰。

即使對同仁,他都有不知從何開場的時候,“總是先從檢討案子開始,”賴志賢不好意思地笑笑說。

但他對這些不以為意,反倒很坦然:“不多試試,臉皮怎么會厚?幾次就習慣了。”後來,賴志賢又到企經學會上了一年多mba課程,慢慢在公司里談到願景、策略。“每次都感覺可以再改善,就會愈來愈好,”他歸納心得指出。

其實,不管再內向、再害羞的人,專家都不建議還在沒嘗試前,就畫地自限,打退堂鼓。

“沒有人是真正排斥人的,”華邦人資處處長范祥雲認為,大多數人對別人都有善意,癥結在“沒有適當的方法表達。”

這時候,企業扮演的角色,不應該只是“趕鴨子上架”,更要積極地助員工一臂之力,幫他們跨出自我的藩籬。

范祥雲自己就是個好例子。

3、企業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中正大學數學系畢業後,范祥雲繼續攻讀mba,後來才跨入人資領域。不同於許多人選念數學,只是聯招分發的結果,范祥雲的答案很出人意表:“我真的覺得數學有趣,而且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

他剛進華邦,起初負責薪資。一開始,范祥雲照舊不愛跟人說話,還動輒把部隊里的管教方式帶進公司。典型數學人的思考模式是:部屬寫檔案,沒有清楚的前提,不收;他們有不會的問題,還會發張考卷下去,3天后來考試。

只是華邦沒讓范祥雲我行我素太久。在華邦內部行之有年,對主管有套系統性的培育體系。通常幹部在晉升前,必須由上司先觀察他的管理弱項,受訓後3個月,再彼此討論進步的狀況。

而訓練內容,就是先告訴幹部幾個簡明的原則,讓他覺得有用,然後慢慢改變思考窠臼。

比如,先學會尊重部屬。范祥雲舉例,從前習慣脫口而出:“你這是什麼問題?!”得修正成:“你這個問題很好。”才能繼續對話。

“只要成功一兩次,就會發現管理原來沒有那么難,”范祥雲笑著說,他不但做事方式跟著有了調整,連觀念上,都成了“訓練的忠實信徒”。

4、善用個性強項

事實上,對專業工作者而言,溝通與人際關係固然常是管理的門檻,但與其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彌補缺點上,不如善用個性的長處,反而更能建立個人的領導風格。

深思、樂於傾聽、有同理心,甚至是行動力,都是內斂型的經理人可以好好發揮的優點。

華義國際技術長張家齊,也是平常話不多,“惦惦型”的工程師。連他自己都知道:“我不笑的時候,看起來很兇”。

8個月前,他以空降部隊的姿態進入華義,帶領70人的遊戲研發團隊,他不諱言,不管是處境或團隊規模,都是個人生涯空前的挑戰。

與其在表情上下工夫,張家齊的做法是:“真的滿足部屬想要的工作環境與成長”。他發現研發環境長期不佳,地板很髒,就立即要求清掃,同時禁止抽菸。

他也調整部屬的職級,幫他們爭取加薪,做生涯規劃。甚至有需要,就一對一深談。

透過具體行動建立信任,“跨過這條線,感官上的障礙就不存在了,”張家齊笑著說。

而靠誠意打動人心,張家齊反倒能凝聚出肝膽相照的夥伴。過去幾次工作經驗中,最後許多同事都願意跟他共去留。

當領導的典範與時俱進,天生活躍外向、睥睨群倫的領袖魅力,未必永遠是主流。內斂、堅毅的特質,反而在這個時代中,透過《從a到a+》、《默默領導》等暢銷的管理論述,廣為強調與流傳。

新的領導模式

很多檯面上的企業家,譬如宏達國際總經理卓火土、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傑,都是沉默少言的類型,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的領導魅力。

一路從迪吉多計算機跟著卓火土創業,宏達oem事業部營運副總經理劉慶東,跟著卓火土打拚十餘年,就深為他的的遠見、追求卓越的精神所折服。即使,“對大眾講話,實在不是他的長處。”

從部屬的角度,林建榮觀察,黃洲傑所以能帶動凌陽,也在於他“承諾員工的事情都能做到”,大家“相信實在的東西更勝於言語”。

你也是羞怯不擅社交的典型嗎?不管是過來人的經驗,或者潮流的走向,應該都讓你更有信心,嘗試不同的階段,走出更開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