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紀念一二九演講稿(4篇)

相信很多人看過楊沫的《青春之歌》,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夜半更深,一位老人為了掩護愛國學生,毅然把他藏進女兒的被窩。面對憲兵明晃晃的刺刀,老人與年僅十七歲的姑娘甘冒坐牢的危險救下了這個學生,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個虛構的情節,其實不然,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學生正是因為參加了一二九運動而慘遭反動派搜捕。、

時間回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那一天古城嚴寒,北風呼嘯.清晨,燕大校園沸騰起來!愛國學生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然而,在宣武門外,他們遭到了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滴水成凍的寒冬啊,他們用水龍頭對準了手無寸鐵的學生。鮮血,軍棍,冰水~~青年們沒有退縮,激昂的口號響徹長空。

一二九發生在北平,但我們山東學子也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舉行愛國集會,示威遊行,發去函電,聲援北平!

紀念一二九,紀念的是氣魄,是精神,更是一脈相承的愛國脊樑。

今天,當我們想起一二九中的愛國青年,會滿懷崇敬的擊節讚嘆。然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後,歷史將怎樣評價我們這代人——如今的風華青年。選擇吧,朋友們!我們就是站在了這樣一個退則沉淪,進則強盛的歷史關頭,未來給我們的不是紀念碑就是審判書。我們別無選擇。要想無愧於歷史,就必須集結在理想的旗幟下,前進,前進!

被稱為90後的我們,不是自私的一代,也不是沉淪的一代。閱兵中英姿勃發的90後無愧於紅軍團的新傳人;長江大學為救溺水少年而失去生命的三個90後,使我們新的道德楷模。在我們心中,有一面紅色方旗,上面的五顆金星是我們永恆的信仰!

盛世翩躚慶華誕

世矚東方新紀元

中元波瀾俱往矣

華夏風流看當前  

紀念一二九運動洋演講稿 - 傾訴與歌唱
2017紀念一二九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月亮瘦成一把割草的鐮刀掛

在夜空

群星的長髮撫過河流和山崗

是誰之手在我的胸膛

拍動河水與浪花

是誰之手在我的眼裡點燃

長夜不息的篝火

我諦聽著馬蹄表的響聲

一次次敲打著我脆弱的心臟

誰也不能忘記

那洞穿了厚重的上層和歷史的日子 一二·九運動

無論迎面的是腥風還是血雨

年青血液沸騰的心聲

切割了

炎黃子孫愛國學生運動中最

動人的篇章

歌唱從中華大地的地平線 上延伸

人民在吟誦

時代在傾聽

永別了 武器

我流倘著熱淚 呼吸著芬芳

把真情定格在高音界的峰上

向先行者一步步走近

把看見了一地的綠 無數嫩嫩的小手

高舉著幸福的火把

滿大的星火

漸漸濃縮成一顆

溫暖的心

我看到他一雙明淨的眼睛

撲閃著一串眼淚 滑落了

他說世界就是你和我

風啊 今夜如何把我抬高

讓我踏著月亮和繁墾舞蹈

……高樹悲風 鷹翅浙遠

長劍為碑 烈焰如血

千里冰封 誰唱《沁園春. 雪》

……

喔 我的辛勤勞作的兄弟姐妹們

扳動著生命之輪

埋在心底的鐵樹

綻放了最明艷的五十六朵花

就讓我所有的夢想

都駐足在你寬厚的肩頭吧

就讓我思想的河流

源源不斷地流入你赤熱的血管

於是我才有了洶湧奔騰的情和愛

逐浪飛濺喲逐浪飛濺喲

……

走進詩歌內部

走進生命的邊緣

精神的洞簫吹唱著信仰的落英

像雨季的雲雀之歌

在人種的淪陷與掙扎中

在時間的重壓下

我緊攥著生命的燭光

撫摸著心靈深處的英雄氣息

吟唱渺小的頌辭

我只想

只想蘸著青春的豪情

飛過我的卑徽我的痛苦

為和平的寧靜和祥和守衛

即使是在最蕭冷的季節

我也帶著微笑和祈禱

操持最熱烈的音符

裸足而舞

擁有雙手

我會捧起顫抖的希望

把千百年來的風雨炎涼化為 點點繁星

青鳥以一種最美的姿勢

早已從人類的童年中飛走

但是我的路不曾脫離我黃膚色的家園

請給我全新的事物和注視的雙目

請給我傾聽的耳朵和敏銳的思維

重鑄我贏弱的胸腔

呵我撲扇著翅膀商歌理

直到自身溶解成一穎

鑲嵌在藍色星球中閃閃發

光的

星星

紀念一二九大學生演講稿
2017紀念一二九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彈指間,抗日先輩的那些崢嶸歲月已被輕輕翻了過去,揭開了另外一重人間。新中國的建立後,我們這些中國公民不斷地向時代賦予我們的接踵而至的使命負責。短短半個多世紀,中國就已經沐浴在了現代文明的光輝之下。“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車水馬龍不曾停歇,大好的歷史發展機遇面前的我們不能停歇,我們不能讓社會運行的傳送帶保持“空轉”,發個發福的老頭歆享半生取得的成就。

是的,我們不能停歇,時代的馬達正全速運轉。但那些崢嶸歲月,永遠值得炎黃子孫銘記。歷史不是一頁書籤,可以供我們輕佻地把玩;歷史不是已經成為化石的過去,historyalwaysrepeatsitself.;歷史不是時間長河中一段孤立的截取場景,和中國的現在與未來毫無瓜葛;歷史是祖先的腳印,一行行、一代代的努力才把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道路前仆後繼鋪到了今天;歷史是是一艘擺渡的巨輪,不斷地把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往前擺渡;歷史是一個民族曾經精神符號的記憶,它們曾經在竭蹶的背景、風雨交加的時代下彰顯出和平時代所不能目睹的絢爛;歷史是一段段螺鏇上升的樓梯,我們靠著它不斷抵達一個又一個高度……

樓梯並沒有抽掉,歷史不容忘卻。現代社會是以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資源配置國際化為基本特徵的。在這場與共同擠乘物質快車的地球村村民展開的艱苦精彩並呈的長時間博弈中,我們必須洞見其中的隱患、凶兆。中華民族曾經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現在如果我們一著不慎的話,同樣有可能被吞噬掉寶貴的國家利益,掏空身子。一些民族和國度早就環伺周圍,饞涎欲滴。既然歷史是並沒有抽掉的樓梯,我們何不利用這筆財富和教訓,在民族精神符號的記憶中找尋我們尚未完全記取的英勇姿勢.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是“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些民族的脊樑是光陰

的侵蝕所不能淘去的!“一雨縱橫亘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這是戊戌變法失敗﹑劫後尚存的梁啓超流亡海外時的一首詩作.他實際上是在不經意間完成了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英雄的超前描述.鴉片戰爭以來,國事日降.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拍案而起,橫眉冷對乖戾兇狠的侵略者,這等於是把個人的生命毅然放入絞肉機.“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但在那段歷史,民眾也逐漸覺醒,理解並支持先輩們以珠玉之身參與的救國事業.瞿秋白“早夭”了,因為以他的天分﹑才情,是絕對可以成為與朱生豪、梁實秋功悉力敵的大家.他沒有後悔,千千萬萬的投筆從戎者也沒有後悔,拋家棄子的“林覺民”們也沒有後悔!!

可以說,新中國的誕生,是與無數把個人的如花生命放入侵略者的絞肉機探索挽救亡道路的烈士分不開的.在救民於水火這條路上,莫道人行早,深山更有早行人.林則徐,一位封建官員,出於樸素的愛國主義,他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與,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句子,投身禁菸運動,苦心孤詣翻譯外國資料,堪稱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我為能生在這樣一個威武不能屈的國度自豪.今年是楊靖宇將軍犧牲64周年的紀念年,今天,是一二九運動69周年的紀念日.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的這些悲壯剪影.心居斗室,心憂天下,這是五四以來中國學生呈現出的精神風貌.就讓我們把目光投向69年前吧:

1935年12月9日上午10時,北平各大中學學生3000餘人齊集新華門前請願。隨後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防共自治運動”,反對日本侵略華北。遊行隊伍在西單和東長安街與軍警發生衝突,學生受傷頗多,被捕者數十人。12月10日,北平各校學生實行總罷課。杭州浙江大學學生會決議,回響北平學生運動,並通電全國。12月11日,南京國民政府指派“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7人,指定宋哲元為委員長。宋哲元派軍警分駐各大學校門,嚴禁學生出校遊行示威。12月12日,上海、南京、武漢和廣州等地大、中學校學生聲援北平學生。12月14日,海各大學學生救國會成立,通電聲援北平學生運動。12月16日,北平44所大中學校學生1萬餘人,再次舉行遊行示威。遊行隊伍遭軍警鎮壓,被捕者二三十人,受傷400餘人。北平罷工、罷市、罷課。原定本日成立的“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1936年1月,京、津等地學生組織南下宣傳團,深入到工農民眾中去宣傳抗日。3月31日,為北平第17中學學生郭清死於獄中,北平舉行抬棺示威遊行。

5月28日,北平舉行示威遊行,遊行的口號是:擁護29軍抗日、發揚29軍抗日傳統、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5月30日,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29軍軍長宋哲元發表談話,表示若日本仍然增兵華北,余將與29軍將士實行抗日。6月13日,北平學生舉行第4次示威遊行,反對日本繼續向華北增兵。沿途軍警對遊行隊伍不加干涉,並予以同情。

縱觀近代的學生運動,五四運動給第一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人心、思想和幹部。一二九運動則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歷史值得反覆回味.五四運動激發了愛國青年對“中國往何處去”這一問題的思索,一部分具有革命知識分子留在國內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另一部分則分赴法國、德國、比利時勤工儉學、尋求真理.周恩來就是勤工儉學生中的光輝榜樣.這極其深刻地影響了近代中國歷史.一二九運動呢?

1936年12月9日,西安萬餘學生舉行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紀念活動。張學良將軍為了避免流血事件,親自前往臨潼道上的十里舖勸阻學生,表示“我張學良的愛國心情跟你們一樣,你們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也許我的要求比你們的要求還急迫。但現在你們不要再往前走了,不然會發生流血事件。”學生們則回答“愛國就不怕犧牲!”張學良最終表示要在一星期內用事實對學生作出回答.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以兵諫的形式迫使蔣介石投入抗日大潮。西安事變——一群學生與一位將軍一種情懷的契合與共鳴。在我看來,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鏡頭之一.一二九運動的火種,傳到了國民黨編制核心之下的以張學良將軍為

代表的人心中.1940年,日軍發動棗陽會戰。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大可不必親率部隊出擊,但他不顧部眾的再三勸阻,親率僅剩的2個團加總司令部直屬特務營渡過襄河作戰,最後舉槍自戕壯烈殉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夫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一二九運動,注定會成為可與五四運動比肩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學生運動.

歷史不是一頁書籤,歷史不是已經成為化石的過去,歷史不是時間長河中一段孤立的截取場景;歷史是祖先的腳印,歷史是一艘擺渡華夏民族的巨船,歷史是一個民族曾經的精神符號的記憶,歷史是一段段螺鏇上升幫助我們民族抵達一個又一個高度的樓梯……

我們應當記取隔著69年光陰的一二九運動,記取以學生為先鋒的全民抗日高潮中英勇的民族精神符號。

紀念一二九演講稿
2017紀念一二九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紀念一二九演講稿

尊敬的老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是十二月九日,陽光明媚, 舉世太平,我們可以安寧的坐在這裡,感受那陽光的溫暖。然而當我們翻開歲月的史書,同樣在這一天,我們看到得可能只有瀰漫的硝煙,可能只有不休得戰火。

而就在“華北之大,已然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亂世里,有人選擇了順從,聽天由命的做一個奴隸,有人選擇了背叛,做一個識時務的"俊傑",反而是群文弱的書生選擇了反抗,選擇了吶喊,呼喚自由。他們選擇放下手中的筆桿,舉起一致抗日的旗幟,呼喚著國人麻木怯懦的心;他們灑下滿腔的熱血,為我們如今的太平盛世,鋪墊著前方革命的路。

可是到了今天,社會飛速發展,這些陳年的舊事早已成為泛黃的歷史,有多少人就這樣看著它在博物館靜靜沉睡,讓它們慢慢消散在我們的記憶里,那是一種悲哀。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這段歷史,真正心存感恩的緬懷呢?

同學們!放下手中高檔的手機,離開遊戲,離開oicq,去聽聽曾經的這段歷史吧,記住並且心存感恩的生活。當我們在等紅酒里的生活里沉醉時,想想他們;當百無聊賴的日子糜爛時,想想他們。我們今天如此安寧的生活,是誰為我們爭取的?

飲水思源,我們要記住的只是點滴!

傷痛可以忘記,屈辱可以抹去,但是一二九的精神卻是萬萬不能丟得。如果沒有這些革命前輩的流血和犧牲,或許就沒有今天這么明媚的陽光,或許我們就不能這么安穩的坐在這裡。

相關文章:
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青春理想
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演講稿
紀念一二九演講稿:永葆“12.9”精神長青不老
2024年紀念一二九演講稿
2016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
2016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勿忘國恥
大學生演講稿:紀念一二九
紀念一二九運動大學生演講稿
紀念一二九運動中學生演講稿
2024年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