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當代社會環境中成長問題的思考》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上午好,很榮幸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盤亘在我腦中的思考。

我很願意認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因為在太多的學生,無論是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在抱怨自己不知所措迷惘浮躁的時刻,我同樣不知道怎樣的事才是正確的、應該做的,能讓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能夠收穫最大回報以充實和鋪墊自己的現在以及將來,但是我相信,無論什麼事,只要你認真去做,你就能有收穫。

當你需要認真地去做一件事,你就必須思考,思考你就能有收穫。

所以在接到這個作業的時候我開始思考,我應該講什麼,在半個月的時間裡準備一個題目,不能夠太大,也不能太空洞,最好也不是我在網上東拼西湊一個一百度就能翻出好幾百頁的問題,雖然這樣做出來可能會很漂亮,講起來很方便。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或許,也不是你們想聽的。

那么,我接觸最多的人是我,除我以外是我的同輩人,我所有的觀點和想法,無論是閱歷帶來的,老師傳授的,書本剽竊的,只要是我認同的,不過是我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自己。

所以我要講演的內容是《我的同輩人與我》。

是否與陸老師的作業要求相偏離呢?實質上從社會學的角度,我在講當今社會體制下的青年,是在分析一個社會群體,一個社會人的存在形態。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來說,我在講如何去幫助一個青年案主,如何進行一個青年的個案工作。案主就是我。

希望命題不會定得太大太空洞太無趣。

以上就是這個題目產生的真實背景。

我與我自己接觸的時間最多,這恰好是我無法給自己明確剖析定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眼中的同輩人也就是你們,無論接觸得多還是少,都有與我相似重疊的地方,那么我眼中的同輩人是怎樣的呢?

無論是我還是你們,都充滿了矛盾的傾向,活力、熱情與冷漠、無聊,歡樂、笑聲與憂鬱、悲觀,虛榮、自尊與謙卑、羞恥,利他與自私,敏銳與冷淡,溫柔與野蠻。

成長的經歷像是博弈像是挑戰也像一場未知的機遇。

青年與現在社會而言,相互進行著侵、噬。於社會而言,現在的青年群體給社會帶來問題,帶來改變。於青年而言,被迫的接受著現行的無論是否代表普遍公正的運行規則,捨棄從小帶來的部分理念,為了這個社會做出改變。作為社會問題而表征出來就是:吸毒、酗酒、學業不良、犯罪等;作為青年問題而表征出來就是:我們的就業問題,我們的教育問題,我們的保護問題。

在我的思考中,以上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是價值觀缺失或者扭曲所帶來的。所有的問題出現或者行為偏差都是因為價值觀的缺失或者扭曲。換一個小的說法,你是否知道並遵循你做每一件事的目的與意義,上學?聯考?衣?食?住?行…的目的與意義,換一個大的說法,你為了什麼而生,又可以為什麼去死?你現在追尋的,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你真正想要的,你為什麼沒有去追尋?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錯的你為什麼不去制止與批評,對的你為什麼既不去堅持也不去褒揚?

有這樣一個案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換一種表述,從社會工作角度來說,有這樣一個案主,在社會工作者詢問,“你為什麼要放羊啊?”案主說“攢錢娶媳婦。”“娶媳婦做啥啊?”案主說“生娃。”“生娃乾什麼嘛?”社會工作者再問,案主幹脆地回答:“放羊!”

請講以上各名詞自行替換並對號入座。你到底在一年中活了365天,還是活了365次重複的一天。解決這個問題的意義在哪裡呢?於大,將因為每個個體改變產生的集群效應推動社會的良性正向發展。於小,能決定你、我每天是否過得無聊。

以上就是在以上以上背景下產生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對價值的判斷,來自於外部世界對人性的猜測,很少顧及到人們的內心真實的選擇。

對外部世界的堅信,以及自我認定的放棄,是青年焦慮的根本。個性與尊嚴都已經被邊緣化,不能被媒體化,就等於不存在,不能被傳播的價值,就不被承認,欲說還羞的潛規則,被暴力強加的價值,成為消化不良的精神正餐,我們不能批評,只能歡呼雀躍。

所以,這樣的問題在我心裡開始萌芽的時候讓我嘆為觀止,也讓我異常苦惱,我該怎樣去想?我該怎樣去做?

在社會工作中有這樣一個原則:助人自助。怎么理解呢?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我為你提供我能提供的你能依靠的力量。

於小是解決問題,於大是關乎成長。

我這樣一個在成長的關口迷惘著的案主,需要你:必要的引導,適時的放手。

任何人都要靠自己的心境改變去成長。不能改變心境就無法獲得成長。如何面對自己的煩惱,雖然有時候需要別人點撥下,但更關鍵的是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