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當一個好總裁

怎樣當一個好總裁

——柳傳志在北大國際mba高級經理班的演講

聯想的管理法則聽上去非常簡單,但實際貫徹起來卻對管理者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總裁在企業里一般都要做兩件事,第一個是制定戰略,並設計實行戰略的戰術步驟。第二是帶好員工隊伍,讓你的隊伍有能力按照這個戰略目標去實施。這兩件事做好了,企業就能向好處發展。但在做這兩件事情之前,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辦,就是建班子。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否則你把事情布置下去之後,後面的人未必照你的意思去做。有了好的班子才能群策群力,同時對第一把手也就有了制約。沒有一個好的班子就制定不了好的戰略,就帶不好隊伍,所以領導班子實際上是第一位的。聯想把以上這些總結為管理的 3個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正視國情

在今天的中國當好總裁,還要有三要素以外的一個能力,就是對中國環境適應和改造的能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句話的含義太豐富了,什麼事情都是初級階段,會有大量經濟、企業之外的事情困擾著我們。就此總裁還要考慮到可不可以為了企業改造大環境?一般都改不了,那能不能局部改造我們生存的小環境?如果還不行,我們可不可以適應現在這個環境?將來條件容許了能不能馬上相應做大的動作?這是在中國做一個好總裁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機制問題往往也不是由總裁決定的。機制問題是搞好企業的一個必要條件,如果花了半生的精力把企業辦大了,辦好了,一退休就什麼都沒有你的份了,這將是很難接受的。於是就有了褚時健的 59歲現象。這件事我有同情的一面,他犯法絕對是錯誤的,但是他犯法以前,做了18年好總裁,創造了上千億的利稅,這是多大一筆錢啊!但18年中他個人的總回報只有80萬元,這太不相稱了,是不合理的。這件事是不合理在前,不合法在後;違法絕對是錯誤的,但是國家也應該反省,否則這種事情以後可能還會發生。

我們總結了國有經濟的老闆有 4個方法跟國家斗:第一個就是褚時健這種做法,這是完全違法的,一旦被國家抓住,就徹底完了;第二就是把企業變成一個聯通管。好比說我在這裡辦國營企業,再讓一個最得力的部下在別的地方辦一個公司,然後我把好的業務往他那邊介紹,利潤全都到他那邊去,那裡有我的投資,或者不投資最後分紅。這樣做沒犯法,但是這個企業能辦好嗎?第三種方法更被動一點,就是快退休的時候選擇我看得上的人破格提拔來接我的班,這樣可使我退休後的待遇能夠繼續保持下去。這種做法是最普遍,最經常的。但是老總這么做,黨委書記也這么做,常務副總也這么做,企業里有兩個這么做就會形成宗派,就無藥可治了,最終是把企業弄得一塌胡塗;第四種狀況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給你好好乾,明哲保身,這同樣搞不好企業。所以機制的問題不解決確實是一個大的問題。

我們研究高科技企業要把好 4個大關口:一是觀念;二是機制;三是環境;四是管理。管理固然重要,但在中國這種特殊環境中,老總不對前三個方面有研究,事情是做不好的。就此對老總有兩個要求:第一是目標要高,要把辦企業當成事業來乾,這樣才能受得往委曲,才能充滿正氣。第二個是要有對環境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要能審時度勢,要把事情看清楚,知道辦得辦不得,後果會是怎么樣。聯想認真地研究了這個問題。我們專門有一個公關外聯部,就是專門研究跟國家各個部委打交道,看怎么才能夠保持我們企業正常運作,怎么能夠儘量得到國家的支持。這是門學問,是中國的特殊情況,是哈佛課程里不會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