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領袖

1 約翰•布朗

JOHN BROWNE

BP 公司(BP)

英國

布朗今年 56 歲,是近十年來石油工業的主要推動者。他有十足的魅力,說話聲音很好聽,在管理企業方面,他完全依靠理性論證。布朗在 90 年代兼併了阿莫科公司(Amoco)和阿科公司(Arco),開啟了石油行業的兼併時代,隨後他又第一個在俄羅斯大力開展業務。他現在管理著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2003 年營業收入 2,326 億美元),而且一直保持著“熱愛環保”的美譽。

2 魏思樂

DANIEL VASELLA

諾華集團(Novartis)

瑞士

這位歐洲薪水最豐的執行長(去年薪酬為 1,230 美元)年初碰了壁: 在收購法國安萬特製藥公司(Aventis)時遭到法國政府的阻撓。然而,他沒有表現出任何受挫的跡象。他也沒有理由這樣做。魏思樂現年 50 歲,曾是一名內科醫生和精神病治療師,他為把諾華集團這家一度停滯的瑞士公司打造成大膽創新的藥業巨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去年,公司實現收入 249 億美元,盈利 50 億美元,躋身全球第五大製藥公司。

3 蒂埃里•德馬雷

THIERRY DESMAREST

道達爾公司(Total)

法國

在全球石油行業的要人中,法國最大公司(世界 500 強第 10 位)的這位執行長舉止很文靜。但不要被他溫和的外表所蒙蔽。這位 58 歲的前公務員正因為被對手低估而建起了一番事業。1999 年,它在法國的對手埃爾夫公司(Elf)企圖收購道達爾,結果反被德馬雷收購。道達爾由此成為石油業不折不扣的超級巨人,去年銷售額 1,184 億美元,盈利 80 億美元。

4 麥可•狄克曼

MICHAEL DIEKMANN

安聯公司(Allianz)

德國

2003 年 5 月,默默無聞的安聯公司局內人狄克曼接掌了這家歐洲最大保險公司的管理大權,當時的安聯遭受了一連串天災人禍(如中歐的洪水、買下德勒斯登銀行後出現意想不到的虧損)的重創,快要垮了。他上任的 第一件事就是警告高層管理人員,要求他們完成業績目標,否則就主動辭職,要不然,他就炒了他們。這種“休克療法”還真管用。一年後,安聯重新站了起來,49 歲的狄克曼也成了德國最有才幹的經理人。

5 包必達

PETER BRABECK-LETMATHE

雀巢公司(Nestlé )

瑞士

這位全球最大食品公司的主管年輕時加入雀巢的目的是離開出生地奧地利。他自 1998 年起任執行長,如今統領著一家年收入 654 億美元、擁有寵物食品和湯料等眾多品牌的公司。他現年 60 歲,愛好登山運動,至今他仍在尋找想征服的新高峰。為了提高公司的利潤率,他拋棄了一些舊品牌,大舉進軍高增長領域,比如開發中國家市場的瓶裝水業務。

6 馮必樂

HEINRICH VON PIERER

西門子公司(Siemens)

德國

這位 63 歲的前法學教授出任執行長已經 12 年了,他把西門子從一家狀況不佳的重型工程公司打造成歐洲版的通用電氣。西門子仍在生產大量火車和渦輪機,2003 年營業收入高達 805 億美元。它也是行動電話、醫療設備以及眾多高增長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商。對於轉型後的西門子能否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的回報,尚無定論。也許,要等到馮必樂的繼任者柯菲德(Klaus Kleinfeld)明年繼任後才有答案。但毫無疑問,假 如沒有這翻改造,西門子也許已經成了一堆廢物。

7 阿倫•薩林

ARUN SARIN

沃達豐公司(Vodafone)

英國

49 歲的薩林管理著世界最大的無線公司,去年的自由現金流高達 150 億美元(但收入只有 568 億美元,虧損 153 億)。薩林出任執行長僅一年。他最初的職業生涯是在矽谷的公司里度過的,如 Airtouch、InfoSpace 和小貝爾公司太平洋通訊集團(Pacific Telesis Group)。旅居世界各地的印度人正在崛起,在歐洲和美國的銀行和高技術企業里擔任領導職位,薩林便是其中之一。不過,薩林正面臨一個重大挑戰: 推動人們企盼已經久的行動電話 3G 寬頻服務。

8 約爾瑪•奧利拉

JORMA OLLILA

諾基亞公司(Nokia)

芬蘭

作為全球領先的行動電話製造公司的執行長,奧利拉去年的日子不好過。諾基亞的市場份額不斷被三星、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等公司侵蝕,人們批評他高估了高技術智慧型電話的市場,而錯失了翻蓋手機產品的市場。53 歲的奧利拉是一位冷峻的長期戰略家,他堅信自己押寶第三代無線技術終將會有回報。但如果諾基亞的市場份額繼續下降,奧利拉的聲譽和他在行業中的影響力也會受損。

9 約瑟夫•阿克曼

JOSEF ACKERMANN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德國

誰想當德國最大的銀行的執行長?德意志銀行的董事會內訌不斷,董事長不能威福自操,對未來戰略人人言殊。56 歲的阿克曼之所以還愛當這個官,是因為他夢想把德意志銀行改變成能與華爾街的高盛和美林一拼的全球化金融巨頭。上台兩年來,這位出生於瑞士的投資銀行家已經證明,他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2003 年公司 487 億美元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二是來自德國以外。難怪他不願搭理那些認為德行注定是一家德國公司的董事們。不過,今年對阿克曼確實是一次考驗: 他被指控不恰當地批准向曼內斯曼公司(Mannesmann)的管理層提供報酬,因曼內斯曼的管理層在沃達豐收購該公司時提高了要價。這使得他今年上半年的大半時間都花了在杜塞道夫的法庭上。

第 9 名

德意志銀行的約瑟夫 阿克曼想把德行建設成為能與美國銀行抗衡的全球一強

10 米哈伊爾•弗里德曼

MIKHAIL FRIDMAN

阿爾法集團(Alfa Group)

俄羅斯

俄羅斯石油寡頭有的在蹲監獄,有的出逃海外,而米哈伊爾•弗里德曼卻儘量避免得罪政府。去年,他對一家英國報紙說: “我們當然也為了利益遊說議會,但我們不捲入政治。”弗里德曼今年 40 歲,是俄羅斯第三大富翁,身家超過 40 億美元。他為自己買了一份保險,把自己的秋明石油公司(TNK)一半的股份賣給了英國石油巨頭 BP。這筆交易讓他本人、秋明其他的合伙人以及石油寡頭維克托 維克塞爾伯格(Viktor Vekselberg) 和列恩•布拉瓦特尼克(Len Blavatnik) 賺了 70 億美元,也使他得到了 BP 公司、英國政府這些強有力的盟友。2003 年 2 月的這筆交易受到了英國政府的歡迎。7 月初,弗里德曼商業帝國的另一半阿爾法銀行(Alfa Bank)遭遇擠兌,但現在似乎已經挺過了這場風暴。

11 于爾根•施倫普

J GEN SCHREMPP

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 (DeimlerChrysler)

德國

這位歐洲最大汽車公司的執行長像個滿臉是血、在對手亂拳之下疲於招架的重量級拳手。去年,59 歲的施倫普挨了美國投資者的一記重拳。他們宣稱受到 1999 年與克萊斯勒合併的條款的欺騙。今年 4 月,他決定終止對景況不佳的日本合作夥伴三菱公司(Mitsubishi)的財務支持,惹得董事會造反,令他再受痛擊。問題是,他還能再經受多少次打擊就會倒下。他的聘用契約已經延長至 2008 年,但你別指望他能呆那么長時間。

12 伯納德•阿爾諾

BERNARD ARNAULT

LVMH 集團(LVMH)

法國

奢侈品大王阿爾諾利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打造了這家銷售收入 150 億美元的帝國。集團擁有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芬迪(Fendi)、唐培里儂(Dom Péignon)等品牌,占據了大多數大都市的高檔商場。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威登手提包,但 55 歲的阿爾諾正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將手提包的銷售和行銷技巧套用到其他品牌上。公司去年的營業利潤增長了 9%,達到 27 億美元。今年威登要慶祝其 150 周年華誕,阿爾諾自己的運氣也不錯。他在收購古馳公司(Gucci)的競標中輸給了法國的競爭對手巴黎春天集團(Pinault-Printemps-Redoute),這次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失敗卻讓他因禍得福。年初,古馳的明星設計師湯姆•福特(Tom Ford)和執行長多米尼克•索爾(Domenico De Sole)棄古馳而去。

13 赫爾穆特•龐克

HELMUT PANKE

寶馬汽車公司(BMW)

德國

現年 57 歲的龐克身材瘦削,一幅苦行僧模樣,他牢牢把握著寶馬的方向盤,把公司帶進了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他驅使這家高性能豪華車製造商進入了以前從未涉足的業務,比如出售價格低於 25,000 美元的轎車( 1 系)、進入中國市場(公司在瀋陽建廠生產 3 系和 5 系轎車)。同時,龐克還負責引發爭議的新車型設計,帶頭參與公司規模最大的一次新車型上市活動。他的目標是在 2008 年賣出 140 萬輛車(去年是 110 萬輛)。迄今為止,在他從前在麥肯錫當顧問的那一套方法的指導下,形勢正穩步發展,2004 年上半年集團的汽車銷售成績不俗,實現了 8.5% 的增長,七年來首次超過賓士。

14 特里•萊希

TERRY LEAHY

特易購公司(Tesco)

英國

特里•萊希寡言少語,精明強幹,是《財富》雜誌 2004 年度歐洲商人。他把特易購打造成英國最大和最成功的零售商,去年的營業收入高達 516 億美元。47 歲的萊希 1997 年上任,他徹底擊敗了超級市場的對手 Sainsbury,還把公司帶入了諸如服裝和金融服務等新的零售領域。現在,他做好了挑戰世界的準備,加速在歐洲和亞洲的擴張。

15 拉克希米•米塔爾

LAKSHMI MITTAL

LNM 集團(LNM)

英國

這位 54 歲、印度出身的大亨把自己的公司準確地形容為“真正全球性的鋼鐵企業”。公司的總部在倫敦,這個 120 億美元的鋼鐵帝國幅員遼闊,從哈薩克斯坦的前國營鋼廠,經過歐洲和非洲,一直延伸到美國。LNM 是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商,僅次於盧森堡的阿塞洛公司(Arcelor)。米塔爾還在四處尋求收購,飛機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年要飛 近 60 萬公里。

13 歐文中

LINDSAY OWEN-JONES

歐萊雅公司(L’Or鉲)

法國

58 歲的英國人歐文中通曉多種語言,其全球化的程度和他管理了 16 年的公司不相上下。不過,歐萊雅的投資者最看重的是歐文中無與倫比的兌現業績許諾能力。2003 年,雖然亞洲出現了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戰爭等問題,歐萊雅(品牌包括美寶蓮唇膏、卡尼爾頭髮護理用品等)仍連續 19 年實現兩位數的盈利增長。歐萊雅也許最終會走下坡路,但在歐文中的任期內不會發生。

17 龐約翰

JOHN BOND

滙豐銀行(HSBC)

英國

62 歲、頗具貴族氣質的龐約翰領導著這家曾經是大英帝國在遠東地區的首要商人銀行,去年的利潤高達 88 億美元,營業收入為 576 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仍然來自亞洲。它還在行業中保持著“最節儉銀行”的名聲。自 1998 年龐約翰任董事長以來,滙豐已經成為一家真正全球化的銀行,在 79 個國家設有機構。2002 年,為打入美國的零售銀行市場,龐約翰一手策劃了收購美國消費信貸企業 Household。如果這筆交易產生回報(投資者持懷疑態度),滙豐的業務重心無疑將從此西移。

第 17 名

滙豐的龐約翰通過收購將這家銀行帶入全球化運營

18 馬丁•索萊爾

MARTIN SORRELL

WPP公司(WPP)

英國

這位受封為爵士的執行長經受住了衰退的考驗。去年,WPP 這家年營業收入 67 億美元的廣告和行銷集團實現了 5% 的增長。1986 年,索里爾創建了 WPP,並一直擔任公司領袖。他仍在忙於收購,去年斥資 1.6 億美元買下了英國 Cordiant 公司。按廣告數量算,WPP 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廣告集團,控制著福特、輝瑞、雀巢、IBM 以及聯合利華(Unilever)等 500 強公司的公眾形象。

19 根瑟•蒂倫

GUNTHER THIELEN

貝塔斯曼公司(Bertelsmann)

德國

62 歲的蒂倫是貝塔斯曼的老員工,曾經是印刷業務的主管。兩年前他正準備退休時,卻受邀接替執行長托馬斯 米德洛夫(Thomas Middelhoff)執掌這家歐洲最大的媒體公司。人們原本以為蒂倫是過渡性人物,但他受到摩恩家族(持有貝塔斯曼 75% 的股份)的支持,得以坐穩了位置。貝斯塔曼擁有世界最大英文圖書出版公司藍登書屋(Random House)和歐洲最大的電視廣播集團 RTL。公司先後經歷了業務萎縮、管理層爭鬥和技術泡沫時期的高價收購,目前還在恢復元氣。但蒂倫增加利潤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公司銷售收入 190 億,營業利潤提高了 20%。

20 馬爾庫斯•沃倫伯格

MARCUS WALLENBERG

投資者公司(Investor)

瑞典

在瑞典,沃倫伯格家族的地位可與王室比肩,其財富和影響力已經延續了 100 多年。作為這個家族投資公司的執行長,48 歲的沃倫伯格對一些歐洲最古老的公司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它們當中許多公司的種子資金都來自這個瑞典家族。投資公司現在的業務橫跨歐、美、亞三大洲。沃倫伯格為人低調,但一言九鼎。他一開口,阿斯利康(AstraZeneca)、ABB、愛立信(Ericsson)以及伊萊克斯(Electrolux)的執行長都得洗耳恭聽。

21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

ROMAN ABRAMOVICH

西伯利亞石油公司(Sibneft)

俄羅斯

在英國和西歐,知道 37 歲的阿布拉莫維奇為俄羅斯第二富豪的人並不多,人們大都只知道他是倫敦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老闆。但他持有俄羅斯能源巨頭西伯利亞石油公司、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Aeroflot)和俄羅斯鋁業公司(Rusal)的大量股份,據估計,他的財產多達 100 億美元。被英國小報稱為“紅色羅曼”的阿布拉莫維奇大部分時間呆在英國,他在蘇塞克斯有 440 英畝的土地,在倫敦的富人區 Belgravia 擁有豪宅。俄羅斯政府正在追繳西伯利亞石油公司所欠的 15 億美元稅款,但迄今為止,阿布拉莫維奇還沒有遭遇尤科斯公司(Yukos)的霍多爾科夫斯基(Khodorkovsky)那樣的境地。初夏時節,霍多爾科夫斯基在蹲監獄,尤科斯公司在破產邊緣掙扎,阿布拉莫維奇卻在葡萄牙觀看 2004 年歐錦賽。

22 英格瓦•坎普拉德

INGVAR KAMPRAD

宜家公司(Ikea)

瑞典

今年年初,一向躲避媒體的 78 歲的坎普拉德成了公眾關注的目標: 一家瑞典的商業雜誌稱他為全球首富,也就是說他比蓋茨還富有。有人估計,他的身家高達 525 億美元,大部分來自他在 1943 年創辦的宜家的股票,這一數字比微軟創始人蓋茨多出 60 億美元。坎普拉德把時尚而便宜的家居用品帶進千家萬戶,他是否是世界首富,仍然是個謎: 他的公司的所有者是許多關係複雜的信託公司、基金會和控股公司。坎普拉德生性節儉,只乘經濟艙,買打折家具。他在 1999 年讓出了執行長的位置,但他仍然具有強大的力量,在幕後影響著這個世界最大的家具店(去年銷售收入 122 億美元)。

23 亨利•戴卡特里

HENRI DE CASTRIES

安盛公司(AXA)

法國

戴卡特里年輕時當過公務員,職責是兼管財務有問題的公司。2000 年,他接替他的導師克勞德 貝貝阿爾(Claude B潸鉹)出任法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安盛集團(AXA)執行長,當公務員的這段經歷對他大有幫助。上任頭三年,由於市場的大勢不好,安盛的股價下跌了四分之三。投資者曾認為這位風度翩翩的法國貴族缺少把公司帶出困境的魄力,但 49 歲的戴卡特里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去年,公司的營業收入上升了 80%,達到 1,119 億美元,這使得人們確信他是出色的危機管理者。

25 弗雷德•古德溫

FRED GOODWIN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英國

45 歲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執行長古德溫是個急脾氣,他正處於創建一個帝國的過程當中。今年 5 月,他完成了一起國際交易,斥資 105 億美元買下了美國中西部的一家銀行 Charter One。古德溫的目標是把蘇格蘭皇家銀行建成世界一流的零售銀行,但他的如意算盤不太可能完全實現。有些投資者認為他在美國的戰線拉得過長。同時,他在歐洲的國際化抱負也遭到了實行保護主義的政府的妨礙。

25 喬治•阿瑪尼

GIORGIO ARMANI

阿瑪尼公司(Armani)

義大利

阿瑪尼是時裝業的特殊人物,既是一流的設計師,也是精明的商人。他於在 1975 年創立公司,開啟男女服裝的新時代。他設計的服裝隨意、簡約而又不失高雅。他製作的精美服裝至今魅力不減。公司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銷售收入達到 10 億美元,利潤十分可觀。迄今為止,年屆 70 歲的阿瑪尼仍不願出售公司。

來源:財富